回复 3# 的帖子
如何理解“作为方法的民俗学”,是个大题目,我也还没有完全想清楚。我自己目前的体会是,1,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民俗学式”的思考,是一个近代都市文明的视线下产生的。“民俗”和“传统”一样,都不是自在的概念,而是在现代性观照下建构出来的产物。民俗学的感受性来自后起的民族国家对均质的国民的创造和对现代化造成的过去的生活方式的解体导致的危机和焦躁感。在这种心境下,一部分人希望通过收集整理“民俗”,发现国民的“心性”,或者批判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弊害。在这里,“民俗”是将“过去生活的碎片”整理,纪录,分类的过程中产生的。而每个国家由于在现代化的格局中境遇不同,其“民俗”也各具特点。中国的“歌谣”、日本的“乡土研究”、德国的“格林童话”等。都表现出这一点。2,把民俗学理解为一种方法,可以彻底摆脱古典民俗学仅仅关注村落的婚丧嫁娶、年节礼仪、民间信仰、传说故事等的固有观念,把民俗学研究领域扩展到诸如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战争、灾害、选举等领域。因为“民俗学式”的研究完全可以不同于社会学、历史学,在访谈纪录、强调现场、感性、感觉、整体把握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