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汉字“整形”争议

汉字整形意见将上报国务院

2009/09/01 14:48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法制晚报    朱治华


  截至昨天,教育部《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全部结束。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表示,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

  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事件随即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唇”、“琴”、“亲”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一些网友认为,因改字引发的成本花费将是非常巨大的,包括课本、工具书等的印刷及地名的更改等,因此汉字“整形”多此一举。

  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

TOP

教育部在文字改革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

张翼

2009年09月01日 15:10来源:大河网   

  教育部对44个汉字的整形行动被九成网民所坚决反对,这充分证明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教育部在文字改革问题上瞻前顾后,束手束脚,如同小脚女人走路的架势已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不满,网络只不过是其意愿表达的渠道之一。

  我们不会忘记,早在“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早在一九五一年就是领袖集中人民智慧和呼声之后的光辉指示。正是在这一指示之下,我们才有了文字改革委员会来,才有了一九五六年的《汉字简化方案》和一九六四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

  必须要看到,汉字简化的伟大历史意义。文字作为工具,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如何简单快捷持续有效地为最广大的劳苦群众服务,如何打破少数人对于智力资源的垄断。改革文字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口。而这种突破口,又恰恰是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我们无产阶级世界潮流。

  毛主席在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日(八天之后,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十一天之后,人民日报予以发布。)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就的谈话,他说,吴玉章讲到提倡文字改革,“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 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以采取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么?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么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

  今天看来,这段谈话无疑是中国文字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宣言书。

  首先,敢不敢承认汉字有缺点,明不明白到底汉字有什么缺点?很明显,汉字是有严重缺点的,主要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数多,字形杂,难读、难认、难记、难写和不便使用,尤其是不便于数千年封建制度迫压和帝国主义欺瞒中的祖国劳苦大众使用。

  其次,敢不敢坚持简化字而后拼音化的大方向?64年《简化字总表》公布之后,人民群众仍然觉得不满意,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造成的困难还是存在,掌握先进理论,学习优秀文化的成本还是太高,因此才有了七十年代初着手,七五年报国务院审批,七七年经国务院发布的《第二套简化字方案(草案)》,而这个方案完全是广大工农兵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有着极其广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可惜,八六年被废止了。直到今天,广大群众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还在为我们错失拼音化的良机,在文字改革方向上回潮的做法深以为憾。

  再次,文字拼音化,既要简化汉字,又要推广普通话,还要大力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狠抓汉语拼音教学,教育部对此抓了吗?抓得怎么样?人民满意吗?

  最后,这次44个汉字的整形,说是美观至上,其实是为繁体字大回潮做准备,一旦繁体字回潮,人民群众和广大劳动知识分子几十年为之努力的文字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而我们与世界文字大潮回合碰撞交融的机会将丧失殆尽,落后的保守的自欺欺人的天朝上国思想将更加根深蒂固。

  而这,算不算闭关自锁复古倒退呢?请教育部长官们思之!

TOP

砖家孔乙己

天涯默客

2009年09月01日 15:13来源:大河网


  制造砖家的工作室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一个硕大的会议室里有一张硕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桌子上预备了一些堆积成山的文件资料,可以随时为砖家们提供各种数据。做砖家的人,一旦领了主子们的意图之后,每每坐在会议桌前,找一摞文件,开始精心编造一些荒唐的理由以达到主子想要表达的要求------这是前几年的事,现在这些文件没有了,------桌上的文件已经变成一台台小巧的电脑了,砖家们可以在舒适的椅子上,轻点鼠标就随时完成一些更加不着边际的理由了,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挥汗如雨的工作了。

  我从参加工作起,便在某砖家工作室里跑跑腿,领导说,我样子太傻、太憨厚,怕编造不出让公众满意的理论,就在这里做点跑腿的小事罢。工作室里的砖家们,虽然容易说话,但找资料的时候,也是很麻烦,他们往往一会找这个,一会要那个,甚至有时候,领导不满意的时候,还要重新再来,在这看似简单的反复工作中,有时候难免要犯犯错,要准确的拿到砖家想要的资料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因为找资料常常张冠李戴的缘故,所以领导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我的关系比较强硬,辞退不得,便改为将文件分类摆放整齐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无所事事,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领导是一副凶脸孔,砖家也因为以前时常犯错而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工作室,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唯一不用我帮忙查找资料的人。他身材很高大;脸色红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样子;一部飘飘的花白胡子。穿的是一种被某些砖家称之为“国服”的长衫,光光鲜鲜的,并以此为荣。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每次到了工作室,所有在工作的砖家们,都是很敬重他的,只有我们这些跑腿的,可以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先生,繁体字要恢复了吗?”他不回答,却对其他的砖家说:“繁体字者,国粹也,然乡野粗人却不识国粹,悲哉?哀呼?”,说完,闭了眼睛,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一部长长的白胡子,也随着脑袋的摇晃而左右摆动。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先生,翻来覆去,这不是在瞎折腾吗?”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凭空污蔑砖家……”“什么污蔑?我们都习惯了简体字,难道要我们重新回课堂重新学习?”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要的,要的,为了弘扬国粹,不是折腾,……是正道!……砖家们的事,能算在折腾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粹者当扬”,什么“者乎”之类,引得我们这些跑腿的都哄笑起来:工作室内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也是科班出身的,只因研究了几本所谓的“国学”书籍,发表了几篇有自己观点的论文;于是就被冠以砖家的美名,由于近些年来,国学热遍大江南北,于是,孔乙己先生愈发的红了,各种各样的名头愈发的多了。乙己先生尽管红遍了大江南北,但是对待我们这些小跑腿的人,还是没有什么架子,所以,每每孔砖家来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开开玩笑的。

  孔乙己进来了半天,从资料上摘取了一些论据或者说是结论,就开始伸伸懒腰,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孔砖家要休息一下了,于是旁人便问道,“孔砖家,你当真是国学大师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也不生气,脸上还是笑眯眯的样子。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么发表的一些论文都会引来公众的质疑或是不屑呢?” 孔乙己还是笑眯眯的模样,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我们也都跟着哄笑起来:工作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随便笑的,领导是决不责备的。而且领导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自己是砖家,自己要保持一定的风度,所以绝不会跟我们一般见识的,终究是从唾沫堆里冲出来的砖家。不过,他倒是常常想把自己渊博的学识传授给我们。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吗?”我感动地点一点头,毕竟,人家是国学大师、是砖家,居然肯跟我这小人物交流。我便答他道,“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孔砖家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右手捋着胡子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想,我没学过繁体字,我是不会知道的,便唯唯诺诺的样子,低声嘟囔着,我不知道的。于是,孔大师说:“看看,这就是要恢复繁体字的理由,‘回’字的四种写法都没人知道了,我们的传统国学就这样被遗忘了,被抛弃了!” 而后,又会满嘴“之乎者也”,一副很大师、很砖家的忧心忡忡的样子,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开,我怕孔砖家接着考我。

  有几回,工作室的其他几位砖家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跟他们开始“之乎者也”,有时拱手有时作揖,让我们听的、看的是一头雾水。不过那些砖家们散去之后,孔砖家看到我们一副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孔砖家终于有点“愤怒”了,伸出一个指头朝向我们,说道:“悲哉,悲哉!我博大之国粹,自此将毁于一旦矣!哀其不争,怒其不为......”。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就会知趣的走开,各自找点无聊的事去做了,尽管我们知道,孔砖家的怒火不是朝向我们的。

  孔砖家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工作室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领导来工作室巡视,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据说现在正在忙着给汉字整形,不知道是真是假!”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位砖家说道,“他怎么会来?……他忙着给汉字动手术,忙了,咱们的工作室大概是资料不够齐全了。”领导说,“哦!”“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室也该重新升级了。这一回,据说人家开始使用网络、电脑了,所以,孔大师大概也开始习惯网络办公了吧?”“是这样啊?”“肯定是,人家鼠标一点,要什么资料有什么,哪还像咱们这样还用人工查资料!”“以后看看吧,孔大师不来,咱们好像没有什么雷人的料了。”“是啊,我们也该改善工作环境了。”“改善之后会怎样?”“怎样?……那就方便多了?说不定孔大师还会回来,继续为我们做贡献,继续让我们雷人呢!”领导也不再问,若有所思的走开了。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砖家们正在静静的工作,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国之民性不开,汉字何以创新!痛哉,惜哉!”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赶紧站起来向外一望,原来是孔大师站在门口,一副愤愤的样子,我赶紧把大师请进了工作室,一边通知了领导,领导很快就过来了,一边与孔砖家寒暄着,一边责怪孔砖家这么久不来,弄得工作室想爆料都没有。孔砖家看了看还是到处堆积资料的工作室,一边摇头道:陋哉,陋哉,实难当改字之重则也......领导回到:马上更新,马上更新,大师还是要常来啊。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领导说道,“孔乙己不来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不来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而我们的工作室终于换成了电脑,接上了网络,自此,一批批的砖家们更是慕名而来,一时间,更多的砖家源源不断的从这个工作室走了出去。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大师已经有些傲慢了,已经看不起我们的工作室了罢。

  于09/09/01

TOP

教育部专家:67%支持汉字整形是误读 大多数反对

2009年09月01日 2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23日,有媒体报道: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里,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 中新社发 五河 摄


  中新网9月1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消息,教育部就44个汉字调整方案征求意见工作已经结束,不过围绕着这次汉字整形的争论并没有结束。针对外界有关的质疑,教育部专家出面澄清,否认已经把意见汇总上报。另外,专家还指出,有关“教育部称67%的公众支持汉字字形调整”消息是误读。

  昨天是8月31日,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日子。不过今天教育部网站并没有刊出相关的信息。但早在几天前,有媒体报道,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里,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

  网络投票一边倒:反对者超九成,支持者了了

  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将把44个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拍板。报道指出,“教育部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到昨日截止,44个汉字‘动刀整形’引发各界强烈反响。记者昨日从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获悉,该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同时该司还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

  虽然教育部的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但在各网站上进行的调查讨论依然在继续。而在网站的调查中,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公众意见。新浪网关于“你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网友反对“44汉字整形”。此项调查中,反对者占投票者的91.3%,支持者仅占4.5%。

  另外中新网的一项调查称,82%的网友认为“专家穷折腾”,不支持改变字形。另外,6.7%同意调整字形,认为“有助教学和电脑存储”。还有11.4%的网友认为“改变字形”的举动很无聊,表示“不关心”。

  一边是67%的支持,一边是91.3%的反对声,两个迥异的数字,和背后的不同民意,预示着汉字调整会如何走下去?

  王锡锌:网络表达被扩大,专家和公众需要沟通

  对此,《新闻1+1》节目嘉宾、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王锡锌认为,这次汉字字形调整虽然是小动作,但却有大争议,“专家的提供的方案在与公众交流的时候,出现了隔阂。在两者之间存在理解上的问题。”

  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专家只关注于微调,从规范的角度,但对公众来说,关键是能不能通用,虽然这些调整很小,但可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另一方面,专家认为这次是微调就结束了,但是老百姓会觉得这些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如身份证等。争议时正常的,关键是如果不能进行沟通,征求意见虽然截止了,但争议不会结束。

  王锡锌指出,就汉字来说,是很特殊的。“专家是从语言文字学方面是专业的,但是谁在使用汉字?普通人都会接触这些汉字。有些网络上的表达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如是否要回学校重新学习,这带有某种情绪化,但这种情绪化也提醒:专家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后,要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倾听公众的意见,并进行回应和沟通。”他说。

 目前正在统计数据,还没上报国务院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连线时说,“教育部将把44个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拍板”这个消息是不真实的。

  他指出,“因为目前征求意见工作还在搜集意见组层面,大家还都在紧张工作,收集数据,我们征求意见组还要报给收集意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过段时间才能上报给国家语委。所以目前这个报道是不真实的。”

  姚喜双还表示,“我们作为征求意见组会把意见一方面反映给专家,也上报给征集意见的领导小组。我们一方面要遵循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会认真听取社会大多数人的意见。我觉得大多数人民群众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的专家和决策也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

  67%数字有误读,绝大部分公众都反对

  对于此前有媒体所报道的,教育部称67%的公众支持汉字整形,与网上的八九成的不支持的鲜明反差。这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有人甚至表示自己“被统计”。姚喜双指出,这其实是媒体的“误传误报”。

  姚喜双透露,“我们收集的意见3000多封邮件和信件,目前正在紧张的统计。媒体所报道的67%的统计数据是误传误报。这次的征集意见,有几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是支持或赞同我们通用汉字表这种问计于民的做法,对此,绝大多数网民持支持我们的意见。有人表示,字表向全国征求意见这个做法太好了,有意义、有价值。此外,还有对我们整体工作程序是支持的。”

  姚喜双指出,“说67%的公众支持44个字的微调,是误报。据我们统计的数字,绝大多数公众是反对44个汉字微调的。这和网上的调查数据的吻合。我们会把这个数据反映给专家组,请大家放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教育部人士称44个汉字调整案报国务院拍板不实

搜狐新闻 2009年09月02日00:08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09年9月1日完成台本

  汉字:通用还是规范?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在今天的节目里面我们关注两条新闻,第一个是汉字调整征询公众意见截止到昨天就已经结束了,另外一件,今天是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又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还是关注一下第一条新闻,汉字调整。

  (播放短片)

  解说:

  “教育部将把44个汉字调整意见上报国务院拍板”,这是今天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的一条报道,报道中说,关于44个汉字的调整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来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

  昨天8月31日是教育部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日子。然而,今天我们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没有找到最新的相关新闻公布。但早在几天前,8月22日的《北京日报》曾报道说,在教育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9天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的人表示赞成,认为自行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

  虽然教育部的公开征求意见昨天已经结束,但是在一些门户网站上,直到今天相关的调查讨论却依然在继续。而在网站的调查当中,却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公众意见,到今天下午记者截稿时,新浪网举行的题为“你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的调查中,显示共有54.9万人参加了该投票,其中91.3%的网友反对44个汉字整形,支持者仅占4.5%。另外,中新网举行的调查显示,82%的网友认为,专家“穷折腾”,不支持改变字形。

  面对着《通用规范汉字表》获67%赞成票和门户网站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调查中,91%的反对票这两个差异的数据和背后的不同民意,汉字调整究竟会如何走下去?

  主持人:

  王教授,就是44个汉字的调整,而且这44个汉字真是微调,无非就是竖勾要不要勾,还有点变成捺是不是,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关注,有这么大的争论,您觉得什么原因?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

  看起来小动作有很大的争议,我觉得这样一种争议可能反映出专家所提供的方案和公众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出现了隔阂,或者交通不够充分有效,造成这个原因最直接的我觉得有两个方面:

  第一,专家提出44个汉字的微调,可能主要是从规范的角度强调这样一种汉字的调整对未来的规范作用,但是公众所关注的是它是不是通用,是不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理解上的侧重。

  另外,专家这次所做的方案的调整,可能只是关注于我这次把汉字进行微调就结束了,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44个汉字微调以后,他可能会感觉到这些调整虽然很小,但是对他将来可能会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比如身份证要修改,比如各种证件要调整,因此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我觉得争议是正常的,关键的是这两者之间如果不能进行充分的沟通,那么征集意见虽然结束了,但争议不会停止。

  主持人:

  有时候我觉得挺诧异的,为什么叫专家,人家一辈子可能就浸淫在这个领域,我就是靠这个吃饭,我对这个当然要对普通公众研究得深,我想专家的意见总是可靠的。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日常生活中谁使用汉字?我们使用汉字,但是改不改,你说尊崇什么意见,有时候真觉得特别困惑。

  王锡锌:

  对,所以就汉字来说,它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从专家的眼中来讲,他可能是从语言文字学这个角度,所以他是专业的,但另外一方面谁在使用这个汉字,这次微调的44个汉字是通用、常用的一些汉字,因此我们普通人都会接触到这些汉字。当然有些网络上的表达可能是过分夸大了,比如是否还要重新去学校学习等等,这也许带有某种情绪化,但情绪化的背后其实在提醒,在专家提出专业化方案的时候,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倾听公众的意见,并且和他们进行回应和沟通,变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

  王教授,接下来我们联系一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所长,我们听听他怎么说。我们接下来要联线的是姚喜双教授。

  姚教授,您好。

  姚喜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首先我先问您一个事,今天我们听到一条消息,教育部将把收到的意见汇总之后,上报到国务院,由国务院来决定到底怎么办,这条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姚喜双:

  这条消息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现在征求意见工作还是在搜集意见组层面,现在大家都在紧张地工作,把大家收集的数据正在整理,因为刚刚结束我们的工作。同时我们征集意见组还要报道征集意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再过一段时间上交国家语委,所以前面的消息是不真实的。

  主持人:

  姚教授还有一个问题,跟数字有关。因为我们看到媒体报道,教育部统计出来的数字经过各种各样的渠道,统计出来的数字是67%的人赞同、支持,这个数字和网络上做的那些民意调查似乎有特别大的不一样,因为网络上的民意调查往往八九成的人不支持,那么我想知道这个支持你们收集到的是支持什么?

  姚喜双:

  这次我们收集的意见大概目前来看,有3000多封左右邮件、信件目前正在进行紧张地统计,您说的67%的统计数据有一些误报,我觉得有一些误传。我们得到的一些意见,包括我们网上跟帖各个方面,我想有三个方面的数据,一个就是支持或者赞同我们《通用规范汉字表》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问计于民的这个做法是绝大多数观众、听众、网民都支持我们的意见。比如我们接到一个解放军同志的来信,他说这个字表向全国公众征求意见这件事情办得

  太好了,有意义,有价值。


主持人:

  姚教授,您刚才说这一方面是人们支持这种做法,征询意见,另外还支持什么?

  姚喜双:

  对我们整体的工作程序是支持的,您说的67%支持44个汉字的微调是一个误报,据我们统计到的数字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反对这44个字的微调的,我们也将把这个数字反映给专家组,请大家放心。

  主持人:

  这个就跟网络上做的民意调查基本上吻合。最后一个问题,接下来怎么决策,因为我们看到专家做出的意见还有公众反映上去的意见之间差距挺大的,接下来怎么办?

  姚喜双:

  我们作为征集意见组,会把这个意见一方面反映给专家,另一方面上报给我们征集意见的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我个人的观点,一方面要遵循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律,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认真地听取社会大多数人的意见。我想广大人民群众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的专家也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决策,这是我的意见。

  主持人:

  非常感谢姚教授。王教授,刚才姚教授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明,首先他说这67%是针对他们征询公众意见这种做法,而且他们调查出来的结果,绝大多数跟网络上的民意调查基本上是吻合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刚才说要顺应民意,您怎么看?

  王锡锌:

  刚才姚教授介绍的情况我们综合一下,其实有这么几点:

  第一,征求意见的做法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我们的通用规范汉字其实一直在做规范和清理工作,包括我们原来汉字有各种各样的改革调整,我们看到过去的汉字改革可能直接是动用权力等等来影响、来决定,来为我们提供规范的汉字没有面向公众去征求意见。

  主持人:

  我们没有发言权,就是一个受者。

  王锡锌:

  所以我们是汉字的使用者,但是没有被征求意见,这一次的做法公众是肯定的,我也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在44个汉字的微调上,的确我觉得是需要考虑专家代表讲的汉字发展的专业规律,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评论。我只是要强调,当汉字强调通用的时候,也就是说为通常的大多数的人能够所习惯,有一种生活化的审美,而不仅仅是从语言文字的专业角度去审美。因此他们的意见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

  第三个方面,我非常赞同姚教授的说法,决策最后是一种方案的选择,在公众、专家的意见之间,我们看看有哪种最好的,让汉字既做到通用,又同时能够规范。

  主持人:

  要这么说的话,顺应民意,要知道这一次通用规范汉字是3000多专家干了八年,如果顺应民意,他们不就白干了吗?

  王锡锌:

  所以这里面的确涉及到一个,您刚才讲到的是一个成本,我们整个这样一个工程进行了这么多,现在引来了争议,但是我觉得可以分两块来看,首先 8300个《通用汉字规范表》,这是这些专家组经过八年,干了这么多时间他们的成果。我相信公众并不是说你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不行,你还是可以做,只是对这44个汉字的微调,现在公众普遍不能接受。我觉得放在这里进行一个争论,正是一个沟通的机会。

  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假如说过去我们已经投入很多成本,我们是不是要继续往前走,我认为依然需要再回到成本这个问题。至于汉字的调整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成本,尽管是关于宋体字印刷体的汉字调整,但是涉及到老百姓可能会想,我的身份证要不要改,我各种各样的证件要不要改,据说汉字这次调整涉及到 26个部门,因此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成本也需要纳入到这里面来,要综合考虑成本,才能选择一种最符合效益的方案,既考虑经济的效益,也要考虑社会的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