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变废为宝”,巧手重现端午传统饰物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2年06月21日 16:38:59
本报讯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头戴虎头帽,脚蹬虎头鞋,胸口挂着一只避邪香囊……曾经孩子们的传统端午“节日装”,如今却已难觅踪影。
而在桐乡市洲泉镇东田村,记者却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虎头帽、历本袋等传统饰物,这些都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
老底子端午习俗多
昨天,记者来到洲泉镇东田村漾口组,见到了沈胜娥老人,她今年83岁,身体十分硬朗,从事传统刺绣20多年的她,绝对可以称得上耳聪目明。这一针一线下去,零碎的布料、皮料、纸板转眼间就变成了皮老虎、八卦、历本袋等小挂饰。
老人告诉记者,端午节最早是作为祛除病瘟、驱邪避灾的吉祥节日流传下来的。在过去,孩子们除了戴虎头帽外还要佩戴香囊,这个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与唐末的黄巢起义有关。相传,黄巢为了让曾经帮他解围的村民免受战乱之灾,想出了这个办法,而香囊除了保平安的内涵外,还有驱赶蚊虫的作用。那时,大人还要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个“王”字,以虎威镇邪,确保孩子茁壮成长。
“小时候,我奶奶也会给我做虎头帽和历本袋,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沈胜娥说,虎头帽是老辈对小辈的祝福,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只见她从旁边的针线盒里拿出了几件精美的小挂饰,“这是老虎头、黄老虎、胖娃娃……”她告诉记者,这些挂饰都是在孩子出生或者端午节的时候用的,有“保平安”的好寓意。
传统饰物供不应求
如今已经四代同堂的沈胜娥,年轻的时候并不做这些传统小挂件,只是在20年前,自己的曾孙出生的时候,她参考别人的做法,第一次给曾孙做了虎头帽和历本袋,虎头帽上花色鲜艳的布条,红红绿绿的羽毛,挂在身上十分好看,周围邻居看到了纷纷向她讨教做法。
“当时也有人向我买,反正我也闲着,于是就利用这个活赚点钱。”沈胜娥说,现在她做一个历本袋需要三天半时间,做一个虎头帽需要一天时间,“我们村子前面就是鞋料市场,我平时去那里找点边角料,再去市场里购置各种颜色的线,就可以做出好看的挂件了。”沈胜娥“变废为宝”的本事,传遍邻里乡间,常常有其他村子的人慕名而来,到了端午节,这些传统的小挂件更是供不应求。“大的30块钱一个,小的10块钱一个。”老人说,现在的挂件与老底子的相比有很大改进,“以前都是用废旧布料,现在用的可是亮漆皮,漂亮多了。”
这精湛的刺绣手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沈胜娥说,自己也是摸索着做这些,并没有师傅教,“这个是老底子的传统,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会,只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嫌麻烦,实在是可惜了。”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N晚报驻桐乡记者 杨 薇 N通讯员 吕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