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2012年01月31日 09:51 来源:南京晨报
正月初八是传统的“上灯日”,夫子庙东西市场内的各式彩灯都已摆上摊位。
“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年,到了不买盏灯等于没过好年。”这是南京的一句老话,而“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也是不少南京人看灯的习惯。但江苏省非遗传承人曹真荣告诉记者,老南京真正的“上灯”其实昨天就开始了。此外,像“要给初嫁女儿买灯”等有意思的老南京“上灯”习俗也正在逐渐消失。
不少市民认为正月十三是“上灯日”
走近南京中华门,可以看到头灯灯组“年年有鱼”、狮子灯……显得灵动鲜活、喜气洋洋,引得很多市民的驻足。而年近七旬的江苏省非遗传承人曹真荣却在为“上灯”作准备,这间位于大油坊巷75号一间四合院里堆满了各类花灯。
“今天准备了500个花灯,目前已经卖出去200多个,不少买灯的人都认为正月十三是南京的上灯日,其实老南京的上灯日是正月初八,落灯日确实是正月十八。”曹真荣告诉记者。他正在做一个长约1.5米,高1米的大型龙形花灯,专门就是为“上灯”准备的,这条龙将摆放在位于夫子庙的花灯市场进行展示。
昨天,在位于夫子庙的花灯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啊!”确实有不少人都认为上灯日是在“正月十三”。而记者在对周边不少朋友的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上灯日是“正月十三”。而来自外地的游客则全部认为上灯日是“正月十三”。
老南京“初八”和“十三”都是“上灯日”
到底正月初八还是正月十三是上灯日呢?南京地方志办公室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其实南京历史上“正月初八”和“正月十三”都是上灯日。“这两种说法都不算错,不过从明代以后,南京基本以正月初八作为‘上灯日’了,算是约定俗成。”陈济民表示。
陈济民告诉记者,明代之前,“正月十三”确实是全国普遍的“上灯日”,而灯节一般也只有三五天,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与民同乐,让更多的南京老百姓感受到“花灯”的魅力,于是决定把灯节延长到10天,因此也就有了“初八上灯,十三试灯,十五正灯,十八落灯”的说法。
既然是“初八上灯”,为什么会有“十三上灯”的说法呢?记者发现,在南京的地方志史料中,确实也有正月十三是“上灯日”的记载。比如在民国地方志专家夏仁虎的《岁华忆语》一书中就记载:“八日为上灯节,十三日是晚亦曰上灯节,其典礼与八日同。”这也就是说,就在民国年间,正月初八和正月十三都被叫做“上灯节”。
“给初嫁女儿送花灯”等习俗逐渐消失
在民国地方志专家夏仁虎的《岁华忆语》中写到了“其典礼与八日同”,那么上灯日到底有什么“典礼”呢,昨天“上灯日”上,南京人过典礼了吗?
陈济民告诉记者,昨天他一大早就吃了元宵,因为南京人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传统,其实在南京历史上“上灯”的“规矩”还真不少,比如拜祭祖先、拜尊长、晚上吃元宵。此外,一旦南京人家有女儿刚嫁给人家,父母还要在正月初八购买彩灯,在元宵节当天送到女儿女婿家,这叫“送灯”。
而在南京城历史上“上灯”这天还有不少好去处。民国地方志专家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就介绍,在太平天国之前,每到“上灯”这天,所有的庵庙都会上灯,如评事街的江西会馆、门东的长生祠等都会上灯,太平天国后,上新河、水西门都会举行灯会。不过这些灯会在解放以后就已经消失了。
“不过在正月初八吃元宵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而基本上上灯的其他风俗也已经逐渐消失。”陈济民告诉记者,而大家心目中的“年味”也正是在一个个习俗的消失后变得“淡”了。 记者 成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