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15:03 财新网
假如这些人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我很担心未来孩子们会不会觉得真的不如假的,而去走这条捷径
【财新网】(特约作者 陆亦琦)近来关于方舟子质疑唐骏经历一事在网间已经闹的沸沸扬扬,昨天(7月6日)唐骏也终于再也无心继续观球不语而向媒体表明了关于自己学历的出处,而对于方舟子提出的其他质疑尚未有针对性的回应。过去对于唐骏的种种都没有太去注意,不过这两天周边不少朋友都在热议事态的发展,今天甚至有位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来请我帮忙鉴定一下儿子申请的美国学校中有无野鸡学校,担心一不小心“复制”了唐骏的学历,而总有一天被方舟子这类“好事之辈”揪出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于是还是就这个话题写上几句,一则就自己所了解的,尽可能客观地说几句;二则也平扶一下因为此事而对子女留学之事心中坎坷不安的国内家长们。
唐骏的求学经历
中国人的海外求学经历并不是如我们常见小说中描述得那么一帆风顺,也千万别以为中国人在海外就比别的种族聪明,门门都考A。事实上,就我自己在北美留学时的所见所闻:刚入校时,十多位大陆与台湾来的留学生一起租下房东整栋房子,又一起修基础课,大家分工记笔记,一切仿佛还在眼前……五年后一起戴帽参加毕业典礼到场的只有四位,两个是毕业的,另两个跑来祝贺送行的,实验没有完成,可能要第6-8年才能拿下……大家相拥握别时,有的只是泪水。其他的 “战友”早已各奔东西,开餐馆的(如“北京人在纽约”所展示的)、开移民律师事务所的、卖保险的、做房地产经纪人的……没办法,第一代移民嘛,那时候还没有“富二代”之说,大家都得靠自己白手起家,生存下来再说。华人第二代移民“ABC”书读得很好的不少,多数是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自己当时求学越不顺,给孩子的压力越大。但这是不对的:过度看重学业并不代表今后在事业上也一定能如法炮制)。
方舟子自己是Michigan State的博士,他很清楚美国的博士其实蛮难拿的,尤其是加州理工学院这种顶级名校,所以才会去“好事”查一查唐骏的学历。其实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和中国很像,有不少大大小小考试,也是100分制,准备稍不到位就会被淘汰(公开答辩时请好几个朋友专门来问些“好问题”Good Question,目的就是帮忙消耗掉点这漫长的2小时……)。进入北美博士计划Ph.D. Program的中国留学生,最终没能获得博士学位应该是多数,在美国大概超过一半以上,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这不是谁比谁更聪明或笨的问题,个中原因很多,导师如何、研究选题如何、是否顺利、是否幸运,等等等等。如果你想博士好拿一点,最好去欧洲,尤其是北欧,那里的博士据说是没有课程要求,只要实验做出,在规定的杂志(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杂志)发表了文章,博士就拿下了。遇到几位来北美做博士后的、在欧洲拿博士都是这么告诉我的,是否属实也可请有欧洲读博经历的朋友好事共分享一下。
我对日本的教育制度不熟悉,但唐骏之前在日本苦读五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最终拿下博士学位,可见他的初始求学经历并不是很顺利,不过这五年的求学经历,虽然博士学位没有获得,应该还是学到不少相关知识的。说实话,他能坚持五年也难能可贵,不少人老早放弃,去干别的了。
唐骏在日本没有毕业之前(当时尚未预知自己最终没能拿下博士学位)申请美国三所学校,包括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深造,全部获得准许或邀请(这只是个措词问题),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因为博士后一般不难申请,只要你之前做的研究与新老板的相关就八九不离十了。这与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完全不同,博士课程/计划是关系到你今后拿哪里学位的,看看各校的教授介绍,他/她哪里拿的博士都会写在那里,今后你拿诺贝尔奖也好、靠造假作秀成名也好,你是一辈子代表着你的学校,所以学校让你进入自己的博士计划要谨慎得多,而所谓博士后只是一种类似国内进修的研修,你今后怎么样与学校的关系都不太大。现在国内经常有一些拿博士的学校是大家看不懂的“诺瓦大学”之流(他干脆连英文也不写给你看,免得方舟子多事),却强调自己的哈佛、牛津博士后身份,而国内人往往被这个博士后身份忽悠的似乎感觉博士后在哪里做的要比博士在哪里拿的更牛……
唐骏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问题
很显然,《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的印刷版与电子版有出入:似乎印刷版没有具体写哪个大学的博士,而电子版的确写的是“……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其实美国的很多博士文凭上写的多数只是Ph.D.,有极少数学校,如MIT写的是D.S.,即Doctor of Science;授予单位一般都是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好像在文凭上把专业写得如此具体的并不多……)。至于这个不一致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这几天方舟子的爆料与唐骏的回应来看,现在已经很清楚:唐骏不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
由于唐骏最终没有拿下博士学位,最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不应该如其书中所说的那样:博士后的身份;正确的说法也许应该算是:访问学者(只有一种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可以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那就是医学本科的毕业生:由于各国医学教育制度的不同,有些国家是医学博士有行医资质,而有些国家,如中国就是医学本科毕业有行医资质——这些医学本科往往要比通常的四年本科更长。美国认可各国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具有doctor资质,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做博士后研究。只要你能通过美国的医学资格考试,你也能在美国从住院医开始做起进入行医这一行)。不过话说回来,Post-doctoral Fellow与Visiting Scholar或Research Fellow本质上没有区别,做的研究也可以在相同或不同水准,收入也差不太多,都是高智商廉价脑力。
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的来龙去脉
老实讲,之前真的没有听说过这所学校。这几天被问得多了不得不去了解一下:从现在的情况看,唐骏强调,他是加州的PWU,而不是夏威夷被关闭的 PWU,其实这没什么太大区别:这两所学校的来源应该是一致的,加州的PWU在2004年更名后才取得远程教育与部分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认证,而这一切都在唐骏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之后的事情。综合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看,唐骏所获得的该校“博士”学位应该类似于“购买”的文凭,没有实际含金量。
对于方舟子所说PWU是“野鸡大学”,本人持有不同看法。之前与不少港台留学生有接触,一般中国内地所指的“野鸡大学”是那些相对比较容易进的欧美大学,也不一定贵,只是学校很烂,毕业后很难在学校所在国找到工作。因为港台的大学入学难度较大,所以有些孩子会选择去上个海外的“野鸡大学”,日后借力洋文凭回国工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港台对海外的教育认证制度比较了解,所以这些“野鸡大学”总体上还是所在欧美国家经过认证的学校,所以学校再烂,书还是要读的,这样回国后才能至少靠点外文特长混口饭吃,周围人对“野鸡大学”还是有点知晓的。最可惜的是:中国内地第一批“富二代”由于其父母社交圈与对海外了解的局限性,基本上很多都被白白葬送进了“野鸡大学”(我在海外遇见过国内读交大的“富二代”,却被父母托唐人街的朋友办进了“野鸡大学”白白废掉前程),直到近年中国内地的“富二代”才刚刚开始去应该去的好学校……
PWU算不上是“野鸡大学”,因为它连认证都没有。基本上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卖文凭机构。我不太清楚唐骏是出于何种目的或心情才去这所“大学”搞了个“博士”文凭。大概有可能当时“围城”正在国内热播,有跟着学样的可能。其实那个阶段还有其他买文凭的中国人,好像后来也都混得还不错……假如这些人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我很担心未来孩子们会不会觉得真的不如假的,而去走这条捷径……
我还想提醒一下各位的就是:目前大家这方面的信息来源多是Wikipedia之前的记录(应该说是唐骏事件之前的),Wikipedia是个非盈利性的百科网站,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上去书写或篡改。考虑到方舟子已经接到恐吓电话,哪一天要是哪个“挺唐派”或“倒方派”上去做点手脚,将PWU美化成哈佛的姐妹学校,但愿国人不要再被忽悠了!
唐骏没有律师资质开移民律师事务所之事
这个我信。唐人街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不少所谓“移民律师事务所”的确从老板到员工没有一个具有律师资质的,只要老板能找到一个有资质的借用一下就可以注册开业。开这种“移民律师事务所”接触的客户中不少是偷渡来的非法移民,找一个受“一胎化”迫害之类的理由帮他们由非转正。这种“移民律师事务所”总体上是:杂、乱、多,有点像现在国内的房地产中介事务所。唐骏会去开“移民律师事务所”一方面说明他的确有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他当时求学求业不顺,可能已经萌生它念(开移民律师事务所在当时的海外中国留学生中应该尚属非主流的行为)。
唐骏的发明
专利的名称与描写会千差万别,所以虽然方舟子查出最像唐骏说的二个发明属于他人,尚不能排除唐骏有其它小发明的可能性(至于他是否能像电影《非诚勿扰》中秦奋那样卖出个好价钱,那只有他自己和像范伟这种“越有风险越投资,没有风险不投资”的VC才知道了),除非方舟子能证明专利局压根就没有唐骏申请的任何专利(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骏的工作经历
毫无疑问,唐骏在微软的工作是真实的。国人也许会觉得奇怪:一个买假文凭的人,怎么能混进微软?其实唐骏这张文凭应该只是买来给我们中国人看的,他这么聪明的人应该不会在申请微软时出示PWU的文凭。唐骏能被微软录用,并在归国前提升到资深经理Senior Manager这样的中层干部岗位(千万别将国外企业的资深“经理”与国内的总“经理”混淆起来,根本是二码事。国外企业的资深经理最多相当于国企的科级干部),可能与他以下的专业经历有关:
1.中国北邮的学历:北邮是国内介入电脑类课程较早的学校,很多毕业生在海外都很不错的,我遇到过好几个在IT行业做研发的北邮毕业生,都在研发方面颇有造诣。唐骏作为北邮的毕业生,他应该是学到点东西。也不能因为一张假博士文凭就把一个人全盘否定,甚至把北邮否了。
2.在日本五年的博士生研究经历:虽然据说最后是以硕士告终,唐骏应该是学到些技能的。而进入微软或任何500强企业做研发,绝大多数也不需要博士学历(博士学历的一般可能更难进去,因为进去一般要带研发团队,不像硕士那样机动,可以跟不同的团队做),有个硕士学位也够了。
3.在加州理工学院的访问学者经历:虽然是没有学位的访问学者经历,但“进修”的单位毕竟是一流的,所以应该还是有所收益的。
从以上所有的背景来看,唐骏应该属于微软的技术人员,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虽然他与Bill Gates说过什么话,说过没有,我们都无从考证。稍有国外工作经历的人应该很清楚:一个公司的Senior Manager能见CEO的机会并不多。500强企业一般VP就有几十个,更不要说各部门的总监,CEO哪能整天陪个Manager瞎聊,年薪动辄千万的 500强CEO们的时间是金子堆出来的,一般能给CEO做Presentation至少是VP,是总监的话那也肯定是公司主打产品或关键项目的负责人,一般不会送个Senior Manager上去说什么。估计唐骏与Gates的接触多数是在其担任中国总裁之后。
那么唐骏一个中层技术干部怎么会当上中国分公司的总裁的呢?是不是太出类拔萃了?以唐骏在微软的时代背景看,可能主要还是得归功于Timing 时机恰好:中国人的出国潮从80年代后期开始(唐骏就是这一波的),而当唐骏因求学不顺尝试自己开公司,到最后又去微软工作是90年代初,当时第一批刚刚在海外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学位的中国人,都还在学术机构做博士后。这些出国还不足十年的中国人多数还继续聚集在学校周围,做与学术有关的事情。
唐骏是属于较早进入企业界的一小批中国人。他的时机不仅好在比绝大多数中国人早进企业界;更幸运的是在:中国人开始进入欧美商学院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也就是说在微软这样的500强企业决定要派人来中国时,科班出身的中国大陆背景管理人员还没有从商学院毕业或毕业了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这就导致了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外企派来中国内地的多数是与唐骏类似背景的总部中低层技术干部,或是从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新加坡借调的亚太区分公司华人。
另外一点:也就是唐骏被派回的年代:90年代末的中国在各大公司的业务排名榜上多还排在30名、甚至是50名开外,所以才会出现派个经理级的中低层技术干部来中国这样的分公司当总裁的事,当时的中国对于这些外企的业务量来说还只能算是个“小国”。要是换到今天,中国早已进入各大公司业务排名榜的前十,他们派来的至少都是总监、甚至VP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很多应该是有MBA商科背景的科班出身专业管理人员(倒不一定有什么博士学位:MBA或 EMBA通常是外企高层管理的科班资质标准。相反“管理学博士”倒是一种主流欧美企业看不懂、更用不上的东西,个中蹊跷其实只有发这种文凭和领这种文凭的圈内人自己知道……据说唐骏拿“博士”的母校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西太平洋大学也在中国办过多个管理博士班,时至今日已经“桃李满天下”)。总之,现在的欧美企业已经不大会再派技术干部来中国这样的大国主管业务。从近期大量在华外企“清场”式地遣退原来的台湾、香港、新加坡华人主管,以及像唐骏这样的由技术干部升职的企业主管来看,趋势似乎已经开始越来越明朗:(1)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唯独的二个北温带大陆性经济之一(另一个是美国),我们未来发展的道路绝不会是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或新加坡的翻版;(2)中国本土的管理人才已经日渐成熟,开始接班;(3)在海外中国大陆背景的科班出身管理人才储备也正在“海归”而至。
唐骏的终身名誉总裁的头衔
获得这种头衔的在500强企业海外分公司并非个例。这种下台时授予的“终身”头衔并非代表公司对你依依不舍,相反很有可能是被用作一种体面的下台:可能你实在没有什么建树,总部很想换掉你,但又找不出什么大错开了你,只好给你个名誉,让你回家有个交代,至少有点荣誉感;日后外出再混时有个说头,作秀时也派得上用场。说穿了,在外企高层中把这种东西当真的并不多。
“英雄不问出处”
唐骏没有海外正规院校的博士学位,但在日本努力了五年,应该还是算有相当于博士的学历,这一点与直接买个文凭来忽悠人应该有所不同。说句公道话:唐骏应该还是有足够的与IT研发相关的学历与经历的。
但要说唐骏是个管理人才(“英雄”),则实在不敢苟同。他当得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靠的是时机与机缘(有种东西叫Lucky),而微软当时在中国所经历的成长,更多的是这个中国时代给微软带来的,而并不是唐骏给微软带来了什么,更别说唐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盛大靠的是陈天桥,盛大顶多是要上市,借唐骏在微软的光来照一照,之后大家也就彼此体面分手了;而新华都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而今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唐骏是新华都花重金请的总裁,但要谁说出新华都到底是干什么的,恐怕能答得上的并不多。一个外聘总裁忽悠了一家本土民企几十亿,给自己冠以“打工皇帝”并通过大肆自我炒作而名声大噪之后,却忘了告诉公众自己任职的公司究竟是干什么的……之前偶尔瞥见唐骏在某财经节目作秀,当被问及他对新华都有什么设想时,回答居然是:你们等几年慢慢会看出来的……假如一个总裁连一点基本的Vision都没有,要告诉大家等几年慢慢看出来?新华都啊!哎……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哪!■
(作者为极视智库专家,原文发表在财新网思享家日志,详见
http://i.caing.com/space.php?uid=13731&do=blog&id=1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