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有关1900的百幅照片

有关1900的百幅照片

有关1900的百幅照片


闵杰


《博览群书》 2009年第2期




  《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利卡尔顿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1900年是中国极不寻常的一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史称“庚子事变”,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赔款白银4亿多两。这些20世纪开端之年中国的重大变故,每个中国人在小学时代就已熟知。而《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收集了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利卡尔顿拍摄并选定的他1900年中国之行的100幅照片。今天的中国人能够重温一个世纪前的中国,通过照片阅读这段历史,无疑比文字史有别样味道。更何况,每张照片后面都附有利卡尔顿对当时拍摄情景的解说。这些“摄影者说”与照片一起,会把每个读图者带入1900年作者亲历的情境中去。


  读历史照片必须有好的配图文字。目前出版的历史照片集,配图文字主要缺点有二:一、强不知以为知,凭今人想象猜测历史,以浅薄误导读者;二、文字过于简略,与无说明略无二致,读者面对照片,不明所以。配图文字的难处在于,除非拍摄者或当时的使用者对照片有注明,今人是读不懂这些照片的,即使历史学家也无能为力。但是,许多外国出版物中的照片,作者是有说明的,这些说明往往不是标注在照片的下面,而散见于书中各章节,需要用心去读这些文字,并花力气转译成中文。当然,最好的配图文字是照片拍摄者自己的说明,如这本书,而且文字以略多为佳,可以给读者历史感。历史照片内涵丰富,需借文字阐发其内涵。这本书中广州的花船,上海南京路上的茶馆,宁波的会馆,都是图文并茂的作品,如果没有拍摄者的文字描绘,读者就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广州:“花船”


  岸边的花船被称作广州的夏日花园。每天晚上这些大众化的娱乐场所都充斥着找乐子的人,鸦片吸食者会带着他们的烟枪来过瘾,赌徒们到花船上在各种赌博方法上试手气。这些俗气的肮脏之地,在晚上满是骗子、闲人、赌徒和失落的角色。

  花船的顶上是用来储物和晾衣服的。杆子上晾的东西可能会被误认为羊皮,实际上是蓑衣——用棕毛做的雨衣,能很好地防雨。


广州:贡院


  你可能会认为这些低矮的像棚子一样的地方是养畜生的,实际上这里是中国人考取学位的地方。通过三年一次乡试的人在这里参加会试。这所贡院占地超过20英亩,有12000个号舍。每排号舍前面都有一个很大的汉字,每间号舍用这个汉字加一个数字来命名。在这座楼的二层,会试的时候会有两个京城派来的主考官和十个副考官监考,考生们每次要在号舍呆两天两夜,直到他们写完文章。

  整理出版历史照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时受“世纪末”情结的影响,人们在迎接新世纪之际,怀着对即逝年代的留恋,尽力挖掘本世纪值得回忆的种种现象。历史照片被发现了,旧照片纷纷结集出版,成为一种时尚,中国公众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转瞬十年即逝,历史照片结集出版已达数百种,但人们一直是在不甚了解中国摄影历史的情况下整理出版历史照片的。摄影术何时传入中国,国人何时普遍使用摄影,这些看似学术的问题,其实是系统发掘历史照片的必备知识。中国之有照片,简单地说,是从1860年代开始的,点点滴滴,忽断忽续,不成体系,到义和团运动引起世界关注,各国人士纷纷来华,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关中国的照片骤增。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实行新政,社会风气日益开通,摄影手段逐渐被新闻媒体和百姓接受和乐用,此后,在中国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有照片存世,有些比较完整保存下来,有些散落于世,等待有心人去收集整理。明于此,不难理解,系统整理出版历史照片,1900年代是一个起点。而当时最集中的就是有关庚子事变的影像,甚至十年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留下的照片数量也无法与之匹敌。



上海:茶馆


  这座建筑上层部分是个茶楼,底层是另外一家商店。店主一般站在门口注意往来的关注商店的人群。

  茶馆是中国很民族性的产业,每座城市,每个镇子,每个乡村,甚至野外的路边都有茶馆,就好象西方的啤酒沙龙。街道上站着一位警察,从他的神情、制服、装备、皮鞋看得出,他已经被西化了。



宁波:福建会馆前的石狮子


  这些精美的建筑最早是一个来自福建的人大约在12世纪的时候建造的,重建于1680年。这座华丽的会馆相当于西方的俱乐部,会员都是有钱人。他们在这里举行社交活动、召开商业会议,或是文人墨客在这里交流。那雕刻华美的石柱,据说一部分是在厦门雕刻,一部分是在宁波雕刻,都是用整块灰色的大理石雕成的。

  1900年庚子事变的摄影,多数外国人是在事变爆发后闻讯赶来的,拍摄的主要内容是联军的行动,涉及城市是天津和北京两地,尤其北京,从皇宫到天坛景山颐和园,全城几乎每个角落都被拍遍了。这些照片,初次接触颇感新鲜,看多了总觉千篇一律。



天津:中国人的尸体漂浮在白河里


  许多谈论战争残酷的人都见识过这样的场景。我来这儿的十天前,死尸,惊人数量的死尸漂向下游。现在,你就能看到4-5个,其他的时间会有更多。这其中大部分是被首先进入天津城的远征军杀害的,还有的是被义和团杀害的教民。

  从破碎的窗户和千疮百孔的墙上能想象到这里当时的交火有多激烈。


天津:为战争付出代价的中国人


  1900年7月14日,我们正在天津内城的南城墙上。面前这两具尸体是义和团民。城墙上的尸体不多,大量的伤亡是在城门附近的街道和房屋中,他们很多人都死于枪弹和爆炸。你能看到在烧毁的塔楼旁有一群日本士兵,左边还有一些美国士兵。

  与当年多数外国人不同,利卡尔顿不是随同八国联军来华的。他是一个摄影师,为游历而来华,早在义和团运动发生前就抵达香港,游历了广州、汉口、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烟台、天津、北京,所到城市,皆为中国繁华之地。其中,广州是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武汉是九省通衢,苏州和南京是江苏省会(江苏有两个省会),天津是北方最大口岸,北京是帝国之都。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尽在其中,无有遗漏。1900年代的中国什么样,从这100幅照片中可以得到一个约略印象。在天津和北京,利卡尔顿赶上了庚子事变。我们阅读这本书,也随着他的镜头,经历了从平静的南方到战火的京津两个不同世界。



北京的废墟


  我们站在这个横着的城墙上斜着向北看内城。

  义和团民和清国军队就在这个城门附近,不断尝试进攻使馆后,想要放火烧使馆。但除了他们自己的军队毁于这场大火外,没能起任何作用。这片被残忍烧毁的废墟最低财产损失估计有五百万美元。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这个区域,还烧毁了卫礼教公会教堂,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使馆。


瓦德西元帅走过午门


  我们前面是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Count Von Waldersee),正通过皇城,准备以胜利者的姿态正式游览紫禁城。

  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军队和日本军队负责宫殿区,第9步兵连队的一部分就在这个院子宿营,此时他们正列队在甬道两旁。三个全副武装的军官在一个骑白马的卫兵带领下,后面跟着卫兵。跟在那三个军官后面的就是陆军元帅,他的护卫来自不同国家的部队。


  福建教育出版社重视出版优秀的历史照片,近年的多部历史图片集,制作精美,颇受社会好评,书中细微之处,可见编辑良苦用心,足为今人整理出版旧照片的样板。历史照片是学术研究初露头角的新领域,需要有眼光者加以扶持。而近年的经验证明,学术成果也会很快引起社会反应。支持一个新领域,对学术界和出版界,常常是互益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