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熊丙奇:功利逻辑让研究生教育如此“红火”

熊丙奇:功利逻辑让研究生教育如此“红火”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
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然而,与研究生持续扩招对应的是,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就业前景不佳,可研究生规模却持续扩大,这是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的——当某一教育的质量不高、教育回报率下降时,受教育者就将慎重选择。然而,不符合教育逻辑的现象却在我国发生,这是我国高校办学机制与“学历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高校的办学机制是,行政主导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在教育部门官员和学校行政领导看来,扩大研究生规模,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追求“高大全”——学校规模要大、学科要全,要争取硕士点、博士点培养更多的高学历人才。除此之外,发展研究生教育,还有十分现实的好处,即为本科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由此解决本科生就业难。当行政力量决定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时,是很难有力量阻止的。近年来,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诟病颇多,包括大学教授也抱怨自己带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无暇指导,研究生质量越来越水。可是,这些意见,都只是说说,因为根本无法纳入决策程序。

  而整个社会的“学历情结”,为大学扩招研究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教育与科研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以及考核、晋升时,提出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在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下,即便读研究生得不到多少教育,但“混一张文凭”却在很多人看来是少不了。这是很多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的现实考量,本来读研对在职人员来说是“充电”,但很多人其实更在乎的是一纸文凭,因为晋升和评职称等都需要学历;这也成为正处于就业困难中的大学毕业生考研的理由:既然现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迟早要读研究生,还不如先把研究生读完再说,避免今后职场发展受到学历的限制。

  就这样,教育的逻辑在研究生教育中变为功利的逻辑,大学在乎的是研究生规模、硕士点、博士点,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学历以及高学历人才的比例,而受教育者在选择研究生教育时,也就随之功利。由于发展研究生是为了功利的追求,因此,虽然研究生教育质量低,教育回报率低,可共同的追求,还是让研究生学历炙手可热。

  要让研究生教育发展回归教育逻辑,就必须改革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调整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我国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将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教授,而不能再由行政说了算,只有如此,教育的发展,才能摆脱行政因素的影响,也才能形成学校自身明确的定位。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学校设置哪一学科以及招生规模的确定,是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实际的办学条件,进行充分的论证的。在教师严重缺乏,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大学是不可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谋求招生规模扩大的。

  其次,应建立学校“自主授予、社会认证”的新体系。学位是否值钱,要看是否得到专业机构的认证,以及用人单位、受教育者的认可。如果大学降低门槛,滥发文凭,很快就会沦为“野鸡大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其实,不仅发展研究生教育需要做以上改革和调整,我国整体教育也需要以上改革和调整。目前研究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只不过是10年前本专科大扩招的翻版而已,支撑大学大规模发展的逻辑是相同的。只有改革大学管理制度,才能让教育发展有正常的教育逻辑,而不是受制于功利的逻辑。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法治周末 2012-10-23 22:34: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