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
汪楠
【关键词】:中国神话学 神话学派 研究成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7
【摘要】:中国神话研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使中国神话学这一学科走向成熟成为可能,更为相关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利用材料。在21世纪的今天,对上一世纪的神话研究状况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回顾,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从神话学史的角度对过去一个世纪的神话研究情况进行较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论文(著)屈指可数,研究的深度亟待加强。 其中,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对20世纪上半叶(1903—1949年)中国神话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论文(著)更是为数甚少。而此时期正是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神话研究的定义、对象、范围、理论、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给后世研究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为神话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他们发表了众多的神话研究论文,也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神话学研究论著。他们不仅以其深厚的文献学功底,从纷繁复杂的文献中提取出数量众多的神话素材,而且以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大胆地将神话研究视野投向了蕴含着丰富神话资源的民间。这些工作的展开,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者并非将神话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但他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对神话研究进行的观照,却无意中为推进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其中,有部分学者不仅为神话学者所熟知,而且在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等领域也有重要影响力,如梁启超、鲁迅、闻一多、茅盾、周作人、顾颉刚、袁珂、钟敬文等等;而另外一些学者,却因为种种原因,虽然曾在神话学的发展道路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某些结论直到今天仍然被研究者所推崇,但却已逐渐淡出了研究者的视线,如芮逸夫、江绍原、娄子匡、马长寿、黄石、岑家梧、董作宾等等。本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正是试图对中国神话研究的早期阶段(1903-1949)的发展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从神话学史的学科角度给那时的研究以合理的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凸显出在那个动乱年代里研究者们为神话研究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以下四个板块:文本整理与理论译介,神话理论研究,神话类型和个案研究,中国神话研究的流派。 文本整理与理论译介部分,主要阐述了学者们通过细致地爬梳搜集、整理本土神话资料,通过翻译、传播西方神话理论来探索中国神话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使得中国神话学逐渐成长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神话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神话的概念、范围、分类、演变以及文化意义五个方面的分析,体现出早期神话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在神话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对后世的影响。在神话类型和神话个案研究部分,选取创世神话研究、洪水神话研究、《山海经》神话研究、盘瓠神话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宏观分析和微观把握双重结合的方法,凸显出研究者们在神话研究中从广度研究到深度研究的转变。中国神话研究的流派部分,是本论文所要侧重阐述的内容。本部分共分为两章五节,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将早期神话研究者以及研究成果归属于文艺学神话学派、人类学神话学派、历史学神话学派、民族学神话学派、民俗学神话学派五个流派之下,这样的归类,不仅能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研究者们对待神话的不同取向,从而充分揭示出神话作为民族文化源头的价值作用。 从神话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的神话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利于完善神话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完整性,而且也有利于从源头上理清中国神话学发展的脉络,给神话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必备的参考。
【目录】:
绪论12-31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12-14
(一) 神话概念界说12-14
(二) 研究范围界定14
二、研究回顾与展望14-29
(一) 研究状况回顾15-27
(二) 未来研究展望27-29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29-31
(一) 研究目的29
(二) 研究方法与角度29-31
第一章 文本整理与理论译介31-40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与搜集31-35
一、神话资料的发掘整理31-33
二、神话资料的民间搜集33-35
第二节 西方神话的译介35-40
一、神话理论的介绍35-38
二、神话故事的编译38-40
第二章 神话理论研究40-75
第一节 神话的概念40-45
一、国外学者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0-42
(一) 马克思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0-41
(二) 人类学派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1-42
二、国内学者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2-45
(一) 鲁迅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3
(二) 茅盾对神话概念的界定43-45
第二节 神话的范围45-52
一、狭义神话观46-48
(一) 西方学者的狭义神话观46-47
(二) 中国学者的狭义神话观47-48
二、广义神话观48-50
(一) 西方学者的广义神话观48
(二) 中国学者的广义神话观48-50
三、广义、狭义神话观之争50-52
(一) 赞同广义神话观的观点50-51
(二) 反对广义神话观的观点51
(三) 广义、狭义神话观的再认识51-52
第三节 神话的分类52-64
一、神话分类的分歧52-54
二、神话分类的原则54-55
三、国外学者对神话的分类55-57
(一) 爱德华·泰勒对神话的分类55
(二) 加特纳对神话的分类55-56
(三) 斯彭斯对神话的分类56
(四) 哈斯丁斯对神话的分类56-57
四、国内学者对神话的分类57-64
(一) 黄石对神话的分类57-58
(二) 谢六逸对神话的分类58-60
(三) 茅盾对神话的分类60-63
(四) 林惠祥对神话的分类63-64
第四节 神话的演变64-70
一、国外学者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4-66
(一) 马克思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5
(二) 语言学派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5-66
二、国内学者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6-70
(一) 鲁迅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6-67
(二) 茅盾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7-68
(三) 杨宽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8-69
(四) 吴晗对神话演变的认识69-70
第五节 神话的文化意义70-75
一、国外学者对神话的文化意义的认识71
二、国内学者对神话的文化意义的认识71-75
(一) 鲁迅对神话的文化意义的认识71-73
(二) 茅盾对神话的文化意义的认识73-74
(三) 袁珂对神话的文化意义的认识74-75
第三章 神话类型和个案研究75-118
第一节 创世神话研究75-80
一、创世神话的内容75-77
(一) 天地开辟神话75-76
(二) 人类起源神话76
(三) 天象诞生神话76-77
二、创世神话的文化意义77
三、20 世纪上半叶创世神话研究77-80
(一) 茅盾的创世神话研究77-79
(二) 谢六逸的创世神话研究79-80
第二节 洪水神话研究80-89
一、洪水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80-81
二、洪水神话的分类81-82
(一) 国外学者的洪水神话分类81
(二) 国内学者的洪水神话分类81-82
三、20 世纪上半叶洪水神话研究82-89
(一) 30 年代前洪水神话的研究82-86
(二) 30 年代、40 年代洪水神话的研究86-89
第三节 《山海经》神话研究89-102
一、《山海经》性质的研究89-93
(一) 地理书说90-91
(二) 古史说91
(三) 巫书说91-92
(四) 神话著作说92-93
(五) 百科全书说93
二、《山海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研究93-95
三、20 世纪上半叶《山海经》神话研究95-102
(一) 茅盾的《山海经》神话研究95-96
(二) 闻一多的《山海经》神话研究96-98
(三) 袁珂的《山海经》神话研究98-102
第四节 盘瓠神话研究102-110
一、盘瓠神话溯源102-105
(一) 典籍记载盘瓠神话102-104
(二) 口头流传的盘瓠神话104-105
二、盘瓠神话的文化价值105-106
(一) 盘瓠神话的完整性105
(二) 盘瓠神话的古老性105
(三) 内涵的丰富性105-106
三、20 世纪上半叶盘瓠神话研究106-110
(一) 钟敬文的盘瓠神话研究106-108
(二) 岑家梧的盘瓠神话研究108-110
(三) 马长寿的盘瓠神话研究110
第五节 西王母神话研究110-118
一、西王母神话的演变111-112
二、西王母神格的认定112-114
三、20 世纪上半叶西王母神话研究114-118
(一) 茅盾的西王母神话研究114-115
(二) 吴晗的西王母神话研究115-118
第四章 中国神话研究的流派(上)118-164
第一节 文艺学神话学派118-130
一、研究方法及特点118-120
(一) 明确神话与文学的关系119-120
(二) 文学文本的神话解读120
(三) 利用神话素材再创作120
二、代表学者及成果120-130
(一) 鲁迅及其研究成果120-125
(二) 茅盾及其研究成果125-128
(三) 袁珂及其研究成果128-130
第二节 人类学神话学派130-144
一、研究方法及特点130-134
(一) 强调神话与先民的关系133-134
(二) 注重对原始神话的考察134
(三) 扩大了神话研究的范围134
二、代表学者及成果134-144
(一) 周作人及其研究成果135-136
(二) 茅盾及其研究成果136-139
(三) 林惠祥及其研究成果139-141
(四) 闻一多及其研究成果141-144
第三节 历史学神话学派144-164
一、研究方法及特点144-146
二、代表学者及成果146-164
(一) 顾颉刚及其研究成果146-150
(二) 杨宽及其研究成果150-155
(三) 徐旭生及其研究成果155-158
(四) 丁山及其研究成果158-161
(五) 陈梦家及其研究成果161-164
第五章 中国神话研究的流派(下)164-192
第四节 民族学神话学派164-177
一、研究方法及特点164-168
(一) 重视田野调查167
(二) 重视传统史学方法的运用167
(三) 重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167-168
二、代表学者及成果168-177
(一) 凌纯声及其研究成果168-171
(二) 芮逸夫及其研究成果171-174
(三) 马长寿及其研究成果174-175
(四) 岑家梧及其研究成果175-177
第五节 民俗学神话学派177-192
一、研究方法及特点177-180
(一) 交叉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179
(二) 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179-180
二、代表学者及成果180-192
(一) 顾颉刚及其研究成果180-183
(二) 钟敬文及其研究成果183-185
(三) 江绍原及其研究成果185-188
(四) 孙作云及其研究成果188-192
参考文献192-203
后记203-204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