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访北京花市里的老手艺人

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访北京花市里的老手艺人

光明网  2012-04-20 10:01: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素珍


  随着机器大生产时代的来临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及手工艺人都在经历着剧烈的时代变迁,北京的花市也不例外。如今的花市早已旧貌换新颜,一度繁荣与兴盛的手工业已难觅得踪迹。穿行在街上,除了依稀能见到的图片文字介绍,在默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外,我们只能更深入地走进这里的人家,走近老手艺人们尘封多时的记忆,才能了解这里曾让世人惊叹的绝活儿制作传统,以及这里手艺人们曾经有过的行业交往和日常生活故事。

  花市里的五行八作

  花市是北京最具京味儿的街道之一。“花儿市中多市花,市花五色人前夸,人来买花价不赊。制花有匠极工巧……”这首花儿市歌曾经在花市的街头巷尾传唱。早在明末清初,花市便因花而得名,逐渐成为集寺庙、庙会、集市、家庭手工业、商肆于一体的老北京著名街市。花市是北京的一条商脉,曾被形象地称作“花活窝子”,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以花市为中心,汇集了五行八作,从珐琅作、象牙雕刻作、花丝镶嵌作、雕漆作,到料器作、挑补刺绣作、丝线作、织布作、麻绳作,五花八门。各种行业的作坊散布在花市大街以及周围的胡同,虽然设备简陋、劳作辛苦,却创造了独有的花市手工艺传统。

  花市里的手工艺,在花市这一特殊的文化时空中生息繁衍,同时它也成了花市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人作为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也有其独特的群体交往和生活方式。

  手工活儿有不同层次与境界

  都说同行是冤家,手艺人之间尤其如此。跟手艺人打交道多了就会发现,他们彼此之间都容易犯“同行相轻”的毛病。在手工艺各行里,即使在同一行业内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各色手工艺人均以其所从事的手工艺曾经是“宫廷造办”“朝廷特供”等称号或历史为荣。在各种手工艺中,对活儿有不同的区分,有的行当讲究“大活”“小活”,有的则分粗活与细活。

  比如毛绣这一手工艺,是分“大活”和“小活”的。“大活”是做食肉动物毛绣,“小活”是做食草动物毛绣。要想将毛绣的活儿做出灵气来,就必须对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大活”要做出食肉动物的霸气,能表现出手工艺人的胆识和魄力;“小活”则强调表现出食草动物乖巧的一面,表现的是手工艺人的细致与细腻。通常而言,行里的人对能做“大活”的人是充满敬佩与敬仰的,而对做“小活”的手工艺人多少有些不屑与轻视。

  民国时期,“花儿刘”在花市一带以绢花制作闻名。据“花儿刘”家的刘悦民回忆说:“一般人做花用的是缎子,我们做是用绫子作材料,必须一个个地刷浆子来粘,是细活,做出来的花主要用做花扦(即插的花枝)。以缎子为材料,做起来很快,多用做戴的头花,是所谓的粗活。”

  手艺人也有不同层次与境界。五行八作都有各自行业里的“大拿”们,比如“花儿刘”“花挺赵”“面珠王”“花儿金”“葡萄常”等均是有名的手艺人,他们掌握了各自行业的“全活儿”,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绝活儿。

  当然,除了专业的手艺人,还有一般的手艺加工者,他们不做成品,只负责给“东家”加工半成品。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将活儿区分为甜活、苦活。大略来说,甜活就是相对简单容易、报酬较高的活儿,苦活就是指相对辛苦、报酬较低的活儿。因为有了甜活、苦活之别,于是手艺加工者平日里便习惯向“东家”套点近乎。如此一来,“东家”就会将甜活交给平常合作较多的人,而将苦活多给新来的人。

  “拆兑”与“支会”

  在过去,手工业各行当之间并非没有来往。花市的手工艺人彼此都认识,有时候同行业的其他手艺人或者其他行业的接了大单,一时忙不过来时,大家也会“拆兑”,齐心协力把任务完成。“拆兑”就是互助的意思,指的是手工艺人之间为了整个行业,纯粹性的彼此帮忙,因为大家都明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

  一般来说,参与“拆兑”的都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大家都是私人作坊,谁家来了大单子了,都不提条件,互相帮忙。“如果大家都有一摊子活,谁家的活儿急着交货,就会马上帮着这家做,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也不计较干几个钟头,那时候大家就是一个整体,都是一样的目标。”当然,帮着做的不是核心技术,都是些基础性的工序。帮忙的决不会索求工钱,让人家帮忙的可以不给钱,也可以看人情给点儿。

  花市的手工行业里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财务资金互助形式,用行当里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民间“支会”。解放前,花市的手工行业种类较多,买卖做得也颇有规模,因为经营上的需要,行里人私下里会组织“支会”,成员都是手艺这一行的本乡本土人。“支会”由一些有威望和公信的人负责,每个成员每个月会抽出一些钱交给“支会”,由“支会”统一保存和管理。如果某一成员家里有红白喜事或生意上急需一些钱的话,就可以“请会”,即支取一些钱急用。每个“支会”的具体规则虽并不相同,但成员必须共同遵守这些规则。其实“支会”就相当于一个民间中心,“请会”的人只需在规定的日期内还了钱就行。据悉,在合作社时期,有的手艺人之间还保持着“支会”这种民间组织形式,有的“支会”则改成公家的互助会。应该说,“支会”的存在解决了手工行里许多小规模经营的作坊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便利。(王素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