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甘肃大山里的艺术梦:六旬老人捏出梁山好汉108将

甘肃大山里的艺术梦:六旬老人捏出梁山好汉108将

2011年12月05日 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礼县12月5日电 (潘瑞雄 杨艳敏)1994年夏天,第一次从甘肃走出省外的赵世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游玩时,无意看到了天津“泥人张”的一组《收租院》泥塑。当时,他心生疑问:“为什么‘泥人张’能做人物泥塑,而我不能呢?”那一年,他41岁。

  自那以后,捏一组人物泥塑成为赵世才的心结,十四年始终挥之不去。2008年的一天,他被热播的电视剧《水浒传》深深吸引,并由此产生灵感。从当年开始,除了在农田劳作外,赵世才便用闲暇时间,开始塑造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直到今年11月才得以完成。

  如今已58岁的赵世才是甘肃陇南市礼县红河乡人,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记者日前来到时,捏好的这108将泥塑已被老人摆放在了自家书房里。怀抱酒坛一脚高抬的鲁智深,长髯黑脸、眼大如斗的李逵……小小的泥人,面部表情、眼神举止、服饰纹理却是丰富饱满、栩栩如生。

  在他的记忆中,爷爷、父亲都是在庙宇里做神像泥塑和壁画彩绘,到他这辈已是第五代了。六岁起,他就随父亲到附近乡镇的寺庙做活。父亲离世后,是父亲的两个徒弟一直带着他出活。

  “小时候不会画,父亲就在墙壁上面指定一块,画一个圈,让我在圈里上色。”赵世才说。

  “文革”开始时,由于不能在寺庙做活,赵世才便待在家里务农。后来政策转好后,他去了附近的学校上学。1973年高中毕业,他没有去工厂上班,也没有去附近的村学当教师,而是继续父辈们留下来的技能。

  赵世才告诉记者,那时,每到农闲时,他就去甘肃境内的天水市、庆阳市、甘谷县、武山县等地做活,直至1994年才开始走出省外,去过山西、陕西等地。

  “1994年的夏天,我正在地里收麦子,接到电话,对方说是派出所的,当时就傻了。”赵世才回忆说,原来是三位山西人路过天水市时偶然看到了他为当地山神庙里泥塑的神像,随即通过当地警方打听到了他,请他去山西做。

  那是赵世才第一次出省,没多久,他在山西的手艺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一位博物馆的馆长还邀他为博物馆塑像。在博物馆完成第一批塑像等待风干的空隙,赵世才与三位工友到北京游玩了一趟。

  “我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泥人张’的《收租院》,尤其是刘文彩挥着鞭子打长工的场景,这辈子都忘不了。”赵世才用手比划着说。从此之后,做一组泥人即成了赵世才的梦,2008年,他通过连环画、书籍、明信片上的水浒人物造型,夜以继日地塑造着心中的梦。

  如今,赵世才因长期劳累,脊椎受损,视力也严重下降,已无力外出奔波。不过,他仍通过书籍、光盘不断研究着“泥人张”的作品。他说,希望自己的泥人能达到“泥人张”那样的水平,在有生之年,还能捏完中国四大名著中主要人物的经典形象。(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