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相对于“高级”相声,这个时代更需要酸梅汤

相对于“高级”相声,这个时代更需要酸梅汤

左小楼

2011/11/7 0:42:43  红网
  


(姜昆与郭德纲的骂仗屡屡引起争议)


  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一下,会发现关于郭德纲的新闻占据相声圈乃至于曲艺界消息的一半,自成名至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吸引着媒体和公众的目光。这不,数周以来,郭德纲又成了舆论焦点,这次当然也不是他自找麻烦,而是相声前辈姜昆率先发难挑起了战端。有媒体报道,姜昆先生先后于广州和北京的两次会议上批评郭德纲有问题,指部分人追逐下三滥艺术。月前笔者也曾撰文浅谈,意在从一个相声爱好者的角度出发,劝二位名家消消火气,多奉献优秀作品为先。岂料时过月余,此事并未随着秋风渐凉寒意日盛而消停下去,反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如火如荼起来。
  
  先是中央电台资深文艺编辑王大胜同志10月20日发文《说说姜昆、郭德纲和相声界》;继而人民日报10月28日刊登《我们需要“高级”的相声》;紧接着光明日报载文《对相声的低俗,要理直气壮地说“不”!》。这其中虽不乏对郭德纲的善意提醒、对相声界冷静的反思,但也确实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但与这些媒体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稍早有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教授做客网络节目时一如既往的声援郭德纲,直斥姜昆才是相声界下三滥的代表;最近小品演员李文启则在微博中大赞郭德纲敬业亲和;著名导演冯小刚微博中的挺郭言论更是相当引人注目,针对“高级相声”的创新说法,他旗帜鲜明的反击:“我不敢苟同。公允地说,郭的幽默绵里藏针,谐谑虚伪又不吝包容。他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化悲愤为可笑。”此外,冯小刚还直言不讳地表示,相声本就应该雅俗共赏,何必加上高雅的前缀:“相声,它就是一碗去火的酸梅汤,非得冒充御膳捧着金碗喝吗?”而毫不意外的是,绝大部分网友站在了郭德纲一边,对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的“高论”或冷嘲热讽或不以为然,颇有演变成一场关于雅俗标准大讨论的迹象,这不禁令人想起去年末《让子弹飞》全国热映,一央视主播称其庸俗暴力,不仅导演姜文毫不留情的回应,网民更是恨不能在踏上一万只脚。
  
  如今随着多元时代的到来,一个调调掌控舆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略显嘈杂,但却十分可喜,百家争鸣总胜过万马齐喑。但这其中有一点需要关注,那就是被异化了官方口径和民间声音的脱节,我们当然不能说网民就代表了全部民意,活跃在网络上的主力军无疑是年轻人,不过他们显然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所思所想恰恰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网友直言:我们的文艺政策很开明,但总有一小撮人偏偏把经念歪,不知别有用心抑或本来就是些歪嘴和尚。
  
  说到这里,貌似离题,实则不然,这涉及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高雅和低俗,所谓的“高级相声”和不那么高级的相声的判断标准在哪里?这个标准又是由谁掌控的?是把官方以媒体传播这种方式认可作为标准还是普通百姓买票看演出或者口碑作为评价尺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施爱东几年前的一篇长文中坦言:“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相声又被定位为人民艺术,人民艺术自然要反映直接的人民思想,所以相声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也自然会比别的艺术形态更直接。虽然1980年代的新相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曾一度获得过观众的喜爱,但是电子传媒时代的相声己经身不由己了,它要接受来自另一电子终端的种种意识形态的监督。相声适应性地变得淡乎寡味了。相对于当年侯宝林时代的危机,现在的相声不是太“俗”,而是太“雅”。
  
  而中央电台资深曲艺编辑王大胜更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艺评论的开篇一针见血的谈到:“相声是人民的艺术、大众的艺术。这些年,老百姓普遍对它爱恨交加。爱的是它欢快、逗乐的风格,恨的是它不说百姓的心里话。套用过去的一句话说,简直是忘本了!”而换一个角度说,据称龙年春晚的相声数量将会减少到两个,虽然未经证实,但相声这门最为广大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曲艺门类而今在春晚上或者说在大型晚会的分量越来越轻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消息说相声作家高玉琮曾经就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相声节目的满意度调查了40位观众,结果24人表示不满意,10人认为一般,只有6人表示满意,这6人还全是中小学生。笔者认为如果现在做一个类似的调查,其结果也好不到哪里,那么老百姓不爱听相声了么?
  
  事实截然相反,除京津两地各小剧场相声演出火爆外,传统曲艺回归民间之风同样在沈阳、济南、西安等地席卷开来,就连相声基础并不十分深厚的石家庄、郑州也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更不要说嘻哈包袱铺、星夜、品欢等的演出一票难求。这其中的的领军者德云社更是把大型演出干到了澳大利亚,史无前例的在国外卖票商演,场面热烈感人,为中澳两国文化交流增光添彩。由此可见,相声并非没有观众没有市场,那为什么这么多年里我们的所谓主流相声界优秀作品乏善可陈,连春晚上相声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少呢?
  
  个中原因其实并不难解释,那就是我们太把相声当回事了,准确的说是太把它工具化、功利化了,相声能不能作为宣传教育的工具?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这要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当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题,要求马季先生创作一段相声,在球赛开始之前播放,以便提醒观众文明观赛,因为当时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看球赛的时候确实会有各种不文明的表现;八十年代初政府将计划生育确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其后一批反映这一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祖爷爷的烦恼》、《超生游击队》等等。笔者认为这类作品要想获得成功离不开三个因素:一、相关知识或素养有待提高;二、特殊的环境、政策或背景;三、高超的创造以及表演技法。离开这三点,这一类型的文艺作品就将沦为鸡肋,变成空洞苍白的说教,非但毫无作用,甚至招人厌烦。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相声走到了不尴不尬的境地,当时过境迁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普遍已经超过相声演员,而相声本该退去光环以及附加的其他意义回归它的娱乐本位之时,它却再也找不着北,特殊历史条件下被人为拔高了的相声又不能能安分守己的放下身段接地气,如此一来失宠于广大受众那就在平常也不过了。
  
  郭德纲曾在相声里说过在电视上说相声有诸多禁忌:“和尚俩字不能说,非典俩字不能说,印尼海啸不能说,文革俩字不能说。”我们不确定这样的“忌口”是否确有其事,但有一个现象让人很是不解,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反腐倡廉,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本该是相声这门讽刺艺术极具表现优势的领域,但关于此类题材的相声作品却少之又少,莫非对此类题材把关甚严?我看未必,多半是一些相声演员或作者以及媒体平台本身草木皆兵,小心谨慎的过了头,以至于让相声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想必这也正是网友“歪嘴和尚”之说的来由。
  
  很多人认为郭德纲反对相声教育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说明没有怎么听过他的相声,他在段子里多次强调,如果观众在欢笑之余有所感悟那他是求之不得,但这绝不能强行灌输,其实这也恰恰是寓教于乐这个词的真谛所在。实则他反对的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拿观众当小学生,笔者觉得正是这样一种对于受众的充分尊重和谦逊才是郭德纲赢得无数拥趸的根本原因。
  
  话说回来,郭德纲能不能用相声“教育”人呢?当然也是可以的,他能大段原文引用史书记载,对古今人物往往见解独到,他曾以《三言二拍》为蓝本,改编演说了评书《古今奇观》系列,讲的都是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故事,能够驾驭这样作品的年轻演员目前在相声界恐怕委实不多。由此可见,拿相声教育人,郭德纲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是他的明智之处,也表明他深知相声这门艺术的根本,它最初只是一种赖以谋生养家糊口的技艺,讽刺是它的生命、歌颂也好,教育也罢都不能要它的命,没了命了相声只是行尸走肉,徒具其形而已。
  
  前些时姜昆的助理及弟子霍然表示:“为了笑果好,包袱响,郭德纲的一些小剧场相声老是甩伦理包袱,你敢带你的孩子去剧场听郭德纲相声吗?那些包袱不是拿你爸爸找乐,就是拿你妈妈开涮,这些都是过去相声里的糟粕,姜昆对此并不赞成。”这话听上去无懈可击,但却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既然是小剧场相声,带不带孩子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中,这是其一;再有根据演出场所的不同,演员,尤其是相声演员理应适当调整自己节目内容。小剧场该怎么说,体育馆该怎么说,人民大会堂该怎么说,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又该怎么说,作为一名相声演员随机应变领唱发挥是起码的要求之一,而这一点似乎也正是我们现在不少拿着国家工资的正规院团演员所欠缺的。不是说小剧场的相声就应该低俗,关键还是在于谁来界定低俗的标准,观众又不傻,无伤大雅的戏谑自然皆大欢喜,一旦出了圈儿,自然有文化部门管着,说到底这种担心还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心态作祟,总以为自己的思想觉悟高出人民群众一头;再说到拿搭档抓哏,这是在常见不过的相声表演手法,有道是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相声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不要说在小剧场,春晚相声想也难以免俗,只要符合人物性格或故事情节的需要,本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一定要说三道四,那也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中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相声,这样一门令人身心愉悦的艺术形式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冯小刚导演“去火的酸梅汤”这一提法恰如其分,可谓旁观者清,很值得相声界深刻反思。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贴近百姓直面生活,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广大受众重新接受所谓的“高级”相声,郭德纲有句话说的很损,但也非常实在:“不是我有多好,都是同行们的衬托!”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探讨了文化体制改革这一重大主题,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3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在改革创新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引领发展新潮流。”在此也希望曲艺界与主流媒体深刻理解中央的政策导向,深入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做好政策的传达者和执行者,真正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祖国传统艺术和服务百姓精神需求的高度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给文艺作品和民间艺人更为宽松的创作和生存环境。


[稿源:红网]
[作者:左小楼]
[编辑:洪涛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