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方舟子:“坐月子”是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

方舟子:“坐月子”是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

凤凰网 2011年07月13日 04: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方舟子


古人把生日称为“母难日”,这指母亲不仅在怀孕、分娩时要忍受痛苦,而且面临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在古代,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一个女人一生中通常要经历5~8次生产,这意味着一个女人在一生中由于生产而死亡的可能性高达八分之一。如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妇死亡率已降到万分之一左右。

有许多原因能导致产妇死亡。有的是难产或分娩时大出血而当场死亡。有的则是在产后由于感染而死亡。如果在分娩时没有进行消毒,例如用未消毒的剪刀、菜刀切断脐带,就可能发生破伤风。又由于产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容易进入子宫内导致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发炎,甚至进一步通过输卵管到达盆腔,引起输卵管、卵巢、盆腔发炎。因此产后如果不卫生,容易发生大面积感染,最终由于败血症而死亡。

严重感染时人会发高烧,发高烧时身体会打寒颤,就跟在寒风中一样。中医不知道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为是“伤风”、“受凉”。为了避免“伤风”,产妇不仅要闭门不出,坐床不起,而且要紧闭门窗,密不透风。产妇还要头戴帽子或裹毛巾,穿厚衣服,即使是大热天也必须如此。为了避免“受凉”,产妇不能洗头、洗澡,不能沾水,连刷牙都不行。产妇也不能喝凉水、冷饮,不能吃“凉性”食物,例如水果。

这就形成了坐月子要忌风、忌水、忌动、忌口的习俗,而且长达一个月。忌风、忌水不讲卫生,反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而忌动、忌口又降低了免疫力,因此坐月子的结果反而更容易“伤风”、“受凉”。越是容易“伤风”、“受凉”就越看重坐月子,形成了恶性循环。坐月子对产妇来说其实是很痛苦的事,在夏天时尤其如此。为了逼迫产妇就范,又有了一套吓人的说法,不坐月子或月子没坐好,以后就会得“月子病”,例如头部吹了风或洗了头就会一辈子头疼,刷了牙以后牙齿会一直酸痛,身体哪个地方沾了水哪个地方就会疼等等。

这些做法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恰恰是对着来的。如果是在西方国家,产妇分娩后,护士往往就给她冷饮。分娩当天,护士就会让产妇洗澡,而且会逼着产妇下床运动。孕产妇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长时间躺着、坐着不动,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到了肺部,栓塞肺动脉,会导致产妇猝死,难以抢救。在发达国家,产妇由于难产、大出血或感染死亡已很少见,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就是血栓栓塞。即使产妇老大不愿意也要逼着她们运动,就是为了防止血栓栓塞。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产后的恢复。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他们把这归结为白人的体质比较好。且不说白人的体质未必就都比中国人好,西方国家的居民也并不都是白人,还有黑人、印第安人、亚裔,还有很多华人,他们也都不坐月子。除了西方国家,其他国家,包括东方国家(例如日本)也都不坐月子。难道只有在中国的华人是世界上身体特别虚弱的特殊人种,非坐月子不可?一旦被指出了这个事实,又有人会说,正因为外国女人不坐月子,所以她们老得快,或者老了疾病多。好像这些人做过调查统计,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女人到老年都比中国国内的女人不健康似的。

“不坐月子,别看现在没事,以后就知道厉害了。”这是常见的说法,让一些产妇不敢不从。也的确经常有人现身说法,说当年由于月子没坐好,所以落下了什么“月子病”。而什么病都可以归为“月子病”。我听过的一个很搞笑的说法是,由于当年坐月子是在夏天,穿凉鞋没有包住脚后跟,所以老了脚后跟皮肤就裂了。反正人老了甚或还没老都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不适,只要以前坐过月子觉得某方面没做好,就都可以归为“月子病”。难道没有生过小孩的女人就不会得这些病?“月子病”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疑神疑鬼乱联想导致的,只有那些坐过月子的人才会得,不坐月子的人没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反而不会得“月子病”。

坐月子是受中医文化影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这并不是说产妇不需要休产假。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适当的休息辅以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是有助于身体复原的。更重要的是,产假有助于带好新生儿。如果因为迷信坐月子,把自己搞得全身脏兮兮、臭烘烘的,对宝宝也不好。说了这么多,也许还会有人问,那你的妻子敢不坐月子吗?当然敢,在医院时没有洗浴条件,她从医院一回家就洗头洗澡,出门散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TOP

方舟子称“女性经期可以过性生活”遭名医痛批

搜狐-成都晚报 2011年07月14日14:43

  “经期可以过性生活!坐月子是中国陋习!方先生,你不是医生,没资格下这样的结论!你的言论会误导很多人!”

  陈德济 教授、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 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留校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刁本恕 省、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是国医大师王静安的弟子。以自主创制的内病外治法(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展内、外、妇、儿、皮肤科疾病的诊疗。

  刘宇 主任中医师,教授,四川省名中医,198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静安学术经验继承人,省市儿科专委会委员。(图由本人提供)

  “经期可以过性生活”等颠覆以往传统的言论近日在方舟子微博上一出现,引发了一场网友口水战,同时也惹“毛”了成都名中医刁本恕、刘宇和陈德济。昨日,他们或在方舟子微博上对其观点进行驳斥,或直言不讳地称:方先生,你是伪科学家!

  方舟子言论

  引发网络口水战 成都名中医受“震”

  近日,方舟子在其微博上发了一系列推翻传统的观点。方舟子微博成了热门,而一场围脖大战也拉开序幕。

  ●方舟子语录:

  “中国医生还在说经期过性生活有害健康,还找科学依据,其实也是古代禁忌的残余。而现在的英文文献则都说经期性生活无害。”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坐月子陋习,别告诉我中国人身体特别贱……坐月子忌口、忌风、忌水的迷信就是这么来的,结果适得其反,不讲卫生、不洗澡、不洗头、不通风、饮食不均衡更容易生病。”

  “一涉及到有中国特色的健康问题,总有很多中国人要强调中外体质的不同……”

  “吃了黑芝麻和核桃,里面的黑色物质又不会跑到头发里去,能有什么用?否则岂不是把人吃成黑人?”

  ●网友口水战:

  方舟子的这些新观念,不仅让网友们疯狂转载评论,更是引起了一场网络口水战。其中有的网友赞同,更多的持反对态度,特别反对经期过性生活的提法。

  “国外早就提过经期可以过性生活,支持!”

  “美国人确实不坐月子……”

  “经期整那事不妥吧,不是说容易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吗?”

  “不能妄下‘生育后不用坐月子’的结论,中国人体质就是和西方人不一样。欧美人能说感冒了熬几天就好吗?”

  “方舟子先生,建议您说话更严谨一些,您这里说的坐月子是老式传统的坐月子,的确很多弊端。但是坐月子并非全盘不好,应当批判地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名中医“挑战”

  方舟子在微博上的言论,引发了成都中医们的不满。昨日,几名名中医就在方舟子的博客上回复,驳斥其部分观点,同时还向他下了“战书”。“请问方先生,你是研究什么的,在研究领域有何贡献?”四川省名中医刘宇认为,方舟子既然不是医生,便没资格下这样的结论。此外,名中医刁本恕、陈德济等人也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们称方舟子的观点太“以点概面”。

  “他就是伪科学家,网络‘炒家’!”刘宇气愤地说,他看了方舟子的博客、微博,很多观点都没有科学依据,“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医学指手画脚!”刘宇说,如果方舟子没有行医资格和行医执照,作为一名门外汉发表这样的言论,是对医学的不尊重、不严肃,将会给很多人造成误导。

  4大观点 逐一挑“错”

  方舟子说,经期可以过性生活

  刘宇:反对 女性在经期和非经期的身体差异很大,这是子宫内膜剥离的过程。这段时间,女性身体非常脆弱,一旦发生性行为,很可能造成感染,甚至导致性病。

  刁本恕:不提倡 不提倡这种做法。我的一名年轻女病人有月经不调、不规律腹痛甚至出血症状。经检查,在子宫内发现了肿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她在月经期间还有性生活,这对女性身体伤害非常大。为了阻止病情恶化,这名女士已经将子宫切除。

  陈德济:反对 经期性行为对身体无害,甚至可能有缓解痛经的好处?这个说法不妥。经期过性生活,对女性的伤害尤其大。女性在经期基本属于“无保护”状况,机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男性生殖器很容易把细菌带入体内,从而造成感染。我收治的患者中,不少妇女都是因为经期强行接受不洁性生活所造成。

  方舟子说,坐月子是陋习

  刘宇:部分反对 不仅生育的女性有产假,连丈夫也有!为什么?就因为女性生育后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有很大改变,需要修复、调整。一旦没有休息好,就可能造成新的疾病,或者加重旧有的病情。丈夫休产假在家,能承担家务,让妻子安心休息。而且,男性产假不只在中国有。当然,女性坐月子的方法需要选择。

  刁本恕:部分反对 谁说坐月子只在中国有?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妇女在生育后都能休息。“月子病”也并非中医提出的,妇女本来在生产时体质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的影响,而且中医也并未提出不能吹风,不能洗澡洗头,反而建议产妇及时洗澡洗头,保持清洁。

  陈德济:部分反对 方先生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没有明白坐月子的真正含义。比如,中医所指的“忌风”,是指在室内通风的情况下,不让产妇直接对风吹,从而避免让免疫力正处于低下状态的产妇生病。

  方舟子说,中国人体质和外国人无异

  刘宇:反对 东西方人的体质肯定不一样!中国女性在体质、健康程度和健康重视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有差距,这也就说明体质上也有差异。

  陈德济:反对 即使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相比,由于饮食、水土、气候、运动量等差别,体质也不可能相同。就算中国人从小按照西方人的饮食习惯进食,也不可能达到西方人的体质,因为两者在基因上就有巨大的区别。

  方舟子说,黑芝麻没有治疗白发的作用

  刘宇:反对 从古至今,黑芝麻就有让头发变黑的作用,但究竟里面什么成分和元素能使头发变黑,还在研究中。

  刁本恕:反对 黑芝麻可用于养肝、肾、脾胃,对部分人白发转黑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并非对所有白发都有用,例如老年人的头发变白,再怎样吃也不能变回黑发。

  成都晚报记者 李诗敏 锁千程 刘沁 摄影 李豫龙

TOP

方舟子: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危险的放血疗法”

中新网 2011年08月10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危险的放血疗法

  方舟子   

    在中西医之争中,放血疗法经常被中医支持者作为历史上西医愚昧野蛮的例子拿出来嘲笑,没想到时至今日却有中医在用放血疗法治百病。这是北京一家中医诊所的主任医师,据称是从农村的一位老中医那里学来的。他根据老中医传授的经验,找到皮肤上呈黑紫色的血管,据此判定身体哪个部位有病,然后相应地在胳臂和腿部等血管处用针具放血。据称多数病症都可以用放血的方法治疗,每次放血量因人而异,少则100~200毫升,多则400毫升,最多的一位被放了850毫升。该医师据此发了条“放血850毫升治好了患者多年寒症”的微博,配上血流一地的吓人照片,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受到很多谴责后又把它删掉了。

  放血疗法的历史非常长,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原始人认为人会生病是由于恶魔附体,要治病就应该把体内的恶魔释放出来,放血就是一种释放恶魔的方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用四体液学说取代了“恶魔说”,但并没有放弃放血疗法。他认为人体由土、气、火和水四种元素组成,而疾病则是由四种体液失去平衡导致的:由肝制造的血液,肺制造的黏液,胆囊制造的黄胆汁和脾制造的黑胆汁。治病就是要让体液恢复平衡,放血和发汗、催吐等都是平衡体液的方法。这算是为放血疗法提供了医学依据。以后的西方医生在四体液学说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放血疗法,病情越严重,放血就要越多,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季节、天气、地点、发病器官等等构建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放血疗法体系。


  在中世纪的欧洲,放血疗法变得更加流行,成了几乎所有疾病的标准疗法。不过,医生虽然建议患者放血,却不屑于自己操刀,具体的操作由理发师来做。理发师成了最早的外科医生。从当时起沿用至今的理发标志——红白条纹柱子——其实就是个放血疗法的广告:红色代表血,白色代表止血带,柱子代表放血时病人握着的棍子。放血疗法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顶峰。这时候,放血不仅被当成包治百病的疗法,而且还成为保健的方法,许多健康人也定期放血。不过,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放血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质疑,放血疗法逐渐走向没落,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就很少见了。到现在,除了极个别的疾病(例如红细胞增多症)还会用放血治疗,正规的医院已没有人还在用它来治疗普通疾病。

  放血疗法虽然曾经在西方最为流行,但并非西方的专利。中国历史上也有过。《黄帝内经》就有放血疗法的记载,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声称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有学者认为针灸就是从放血疗法演变来的。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的放血疗法放血量很少,一般也就几滴。

  所以这种大量放血的疗法其实是从传统西医那里学来的,只不过洋为中用,用来治疗中医的病症(例如“寒症”),并用中医理论提供依据,叫“出恶血”,用那位放血中医师的话说,“放出的血都是‘脏血’,一旦我看到流出的血变成了鲜红色就会停止放血。”这本是古人不懂血液循环的臆想。血液是在不停循环的,大约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全身的血液是一体的,没有恶血和好血之分,如果血液有毒则都有毒,没毒则都没毒,所谓的出“恶血”、放“脏血”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一开始放出来的颜色较黯淡的“脏血”其实是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到后来血液变成鲜红色那就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也被放出来了。

  人体的血液大约80%参与血液循环,另外的20%储存在脾、肝之中,有必要时再释放出来。失血10%以下对健康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可以很快地恢复。所以献血200~400毫升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失血10%以上就会影响到人体健康了,例如引起贫血。失血15%以上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考虑输血了。人体的含血量大约是每千克体重70毫升。从照片上看,那位被放血850毫升的患者较胖,体重大约80千克,体内大约有5600毫升的血。即便如此,放血850毫升也已超过了15%含血量了,如果属实,是很危险的。在历史上,由于放血过多导致死亡的事例并不罕见,华盛顿之死就被认为与用放血疗法时失血过多有关。

  放血疗法或许对某些疾病(例如高血压)有缓解作用,或许还能激发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但是我们现在对治疗这些常见疾病已经有了更安全可靠的方法,没有必要再用一种疗效不确定、风险性高的过时疗法,不管它的历史是多么源远流长,不管实施者或患者声称多么有效,卫生监管部门都不应该对此听之任之。

TOP

方舟子:青蒿素不是中药 是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21日 07: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方舟子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有人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