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在民俗学划归社会学一级学科后。。。
大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
求是理论网 时间:2011年03月30日 09时28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强
十年前,钟敬文先生在世时,曾委托他的弟子和助手董晓萍教授来找我,让我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当时钟先生特别问,如果民俗学划归社会学,这个学科怎么发展?我当时的想法是,钟先生那么大名气,让我来,我就是来学习学习的。
现在民俗学培养了很多人才,社会学也培养了很多人才,两个学科的发展都很快,其实这两个学科是有密切关系的。没有民俗学,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很难深入。没有社会学,民俗学的社会功能也将受到限制。如果两者结合,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恢复发展的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还有在我们国家底蕴深厚的历史学,这两个学科的合作是有条件的,也有新的拓展空间。
在民俗学划归社会学一级学科后,两个学科合作培养一些高层人才,是一项切实可行、又有长远意义的工作。近十年来,清华社会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之间,开展两校、两学科之间的合作建设,比较集中的工作,就是联合培养博士生。我认为,现代大学尽管有很多功能,但是,最根本的功能,还是培养学生。
我们从信念上来说,就是踏踏实实地培养出人才。什么是人才?这里暂不讲“治国精英”、“国家栋梁”等大道理,但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上来讲,现代高校所培养的博士生人才,应该有几个特点:第一、实事求是,第二、有本领,第三、有志向,第四、有道德,后两条也是非常核心的要求。
当然,社会学和民俗学两个专业联合培养出来的博士生,还会要求有一些具体的专业理论和方法技能,但这四条是基本的。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家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了,又有13亿人口,好像什么都不缺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来说,素质有差距,水平没上去。你到发达国家看一看,管理得井井有条。有的也是相对人口较多的国家,但管理水平和人口素质是要高一截的。我们两校、两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够从事高水平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在清华大学的建筑学院有一位老先生,叫吴良镛,他很注重不同学科的合作。吴先生是两院院士,最近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陈嘉庚科学奖。近几年我们跟吴先生的合作也是比较多的。吴先生认为,建筑学不能光培养会画图、会盖房子的人。建筑学的目标不止于此。建筑的含义,首先是人居环境。高校要培养出尊重环境、关爱社会、关心民生的建筑学家。我们与吴先生的合作,与北师大的合作,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
(作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