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1清明节:各地动态信息汇集帖

2011清明节:各地动态信息汇集帖

TOP

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举办万众祈福盛典

2011年04月03日 1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唐山4月3日电 (记者 白云水) 3日,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隆重举办“万众吉祥祈福盛典”。在此间乾隆皇帝的裕陵,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普宁寺高僧扎木苏大师、洛桑成大师,与30名喇嘛为国家祈福、为民众祈福,共同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据清东陵管委会介绍,佛教祈福法会源于清代皇家礼仪,后经提炼与升华,成为独具皇家特色的吉祥文化佛事活动。此次活动重现了历史原貌,继承了文化遗产,丰富了清东陵的文化内涵。

  据悉,首届万众祈福法会活动为期3天,清代皇家祭祀大典以及具有满族特色的演出活动也于同日盛大开启。清东陵管委会预计,参加活动的民众达到2万余人。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帝后妃陵寝建筑群。共建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帝陵5座,孝庄、孝惠、慈安、慈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自清东陵修建以来,这里就成了贤臣名士、文人墨客的祈福圣地。如今,清东陵更被游客视为祈福纳祥、祈祷平安健康的 “中华福地”,历年清明节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完)

TOP

上海市民清明假期热捧上博“兰亭”系列讲座

2011年04月03日 1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3日电(许婧)“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市民纷纷走进上海博物馆,聆听专家讲“兰亭”这一神秘的中国文化现象。

  由“书圣”王羲之即兴写成的行书《兰亭序》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中所体现的晋人风度千载之下仍受追捧。中国拥有版本丰富的《兰亭序》摹本,此次上海博物馆自今天启动的“上巳·兰亭雅集”系列活动,邀请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浙大艺术学系教授陈振濂、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刘一闻等多位从多方面解读“兰亭”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特有的现象。

  此次上海博物馆一共安排了8场“兰亭”讲座,邀请中国书画名家为市民讲解兰亭的方方面面。同时本次讲座也是为今年9月将在北京故宫举办的最大规模“兰亭大展”先行预热。届时,数百种兰亭珍本都将亮相北京故宫,“兰亭”粉丝可以大饱眼福。

  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100个预约名额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满员,他们“十分惊讶今天的火爆场面”,市民对“兰亭”的热情让工作人员颇感意外。


  据介绍,开始于1999年的上博讲座,因为内容丰富、质量高,成为此间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TOP

山西博物院举办寒食节赛诗会 参赛者都是小学生

2011年04月03日 1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4月3日电(胡健)3日,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寒食节赛诗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太原桃南小学、双西小学等五所小学的16位小学生参加了比赛。

  参赛者三人一组,互相配合,朗诵同一主题的诗歌,并对诗歌加以解读。比赛间隙,小选手们还准备了二胡、葫芦丝、拉丁等才艺表演。最终,来自新晓双语小学的周婧萱、晋国豪、张津涛同学获得了大赛的最佳小组奖,周婧萱获得了个人一等奖。

  山西博物院公众服务部讲解员姚香说,本次赛诗会成功推广了传统节日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了诗歌朗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寒食节文化内涵的理解。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形成了禁火节。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TOP

江苏政协委员谏将中国寒食节设为“低碳生活日”

2011年02月12日 17: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2月12日电(记者 朱晓颖)“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祭祀、踏青、赏春、户外赏玩、冷餐的节日,其回归自然、提倡素食养生等内涵,正好与现代人提倡的低碳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江苏省政协委员唐士凤建议:将中国寒食节设为“低碳生活日”。


  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冷节,是中国古代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至隋唐已演变为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并在唐中晚期成为“全国法定假日”。寒食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逐渐由一个纯祭祀的节日变为一个融祭祀、踏青、游玩、健身、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民性的节日。节日食品有饧、寒食粥、寒食饭、寒食饼、青精饭等。

  “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如果把寒食节定为‘绿色低碳城市生活日’,倡导全家采取低碳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户外祭祀、踏青、游玩、健身。同时,倡导文明祭扫、鲜花祭扫,提倡寒食,杜绝随意野炊,每年清明节所造成的大量碳排放就能大大减少”,唐士凤表示。

  她认为,在传统节日中,不乏这种“古今结合”的先例,比如重阳节,原本叫登高节,现在赋予其新的内涵,也叫敬老节。(完)

TOP

西安重现汉祭典礼 倡导中国传统文化

2011年04月03日 2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3日在陕西西安狄寨塬汉薄太后南陵广场,由陕西汉服爱好者组织的西汉三陵宗庙祭礼隆重举行。

  中新网西安4月3日电(马迎雪 杨敏宏 刘梦飞) 击鼓奏乐、张弓射箭、饮酒作揖……4月3日,在位于西安东郊的狄寨塬汉薄太后南陵广场,由陕西汉服爱好者组织的西汉三陵宗庙祭礼隆重举行。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古老民俗礼仪。  

  坐落于西安市东部的西汉三陵,即汉文帝霸陵,薄太后陵和窦太后陵,在历史上,特别是中国独有的孝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在祭礼现场,一群花样少男少女,身著交领右衽、宽袍大袖,高髻峨冠,以隆重的仪式祭祀汉文帝之母薄太后。

  据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排第二,仅次于舜帝姚重华。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都对母亲尽为子之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两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窦太后谨遵丈夫的心愿,将婆婆落葬在刘恒霸陵的南方,仿佛刘恒背着母亲的样子。

  此次议程包括射礼和宗庙祭祀,其中以射礼为主,采用中国传统乡射礼议程。射礼始于周,从周到明有3000年的历史,它是当时士大夫选贤任能的一种方式,中国古代士大夫贵族阶层必须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日本弓道和韩国的弓箭社都发源于中国传统射礼文化。

  “无射获,无猎获!”司射下令后,射手“子曦”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神情庄重,稳站如松。上射一箭后,再从腰间抽出一支箭,然后下射。如此更替,直到将四支箭射完。

  网名“琉璃”的汉服爱好者认为,在中国的射礼中,射手之间注重提升精神境界,淡泊名利,平心静气地对待竞争,是一项君子之争的竞赛。

  “射手所穿礼服叫玄端,上身黑色代表天,下身红色代表地,专门在祭祀时穿,是有一定官爵的人在重大典礼时穿的,非常庄重。”组织者“龙旗飘扬”表示,现在汉服已经超越了汉族服饰的界限,作为载体,它体现的是一种中华文化的融合。

  一位围观的老者感慨道,现在中国传统民俗消失得太快,所幸有这样的民俗倡导者,那些“80”后、“90”后才能够认可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粹,从而在记忆深处打上中国元素的烙印。

TOP

广西南宁绿色环保生态祭祀成新景

2011年04月04日 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4月4日电(记者 黄艳梅)一束鲜花、一个帖子,就把一份哀思传递到另一个世界的亲人。随着现代生活观念的改变,“树葬”、“草坪葬”、“花葬”等绿色生态丧葬正在此间流行,成为一道风景。

  4月4日,清明节小长假第二天。记者在广西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看到,在一个占地20亩用于果树葬的墓地里,种有蕃石榴、金桔子、石榴等果树,一片葱郁。位于相邻两棵果树之间,只见一个1米见方的墓穴,地表覆盖一块黑色大理石碑,朴素典雅。

  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副经理刘玉芬介绍说,“果树葬”是今年清明期间该墓园推出的一种新型生态环保殡葬形式。相比传统墓碑面积减少了很多,也使得墓地与环境绿化相融合,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状态。

  “越来越多的市民以不同方式践行‘文明清明’的理念。”刘玉芬说,该墓园的近800个“树葬”在今年清明节前已全部售完,于2008年推出的“花葬”目前已售出140多个。


  走进青龙岗长安墓园“树葬”区,一排排龙眼树下,盛开的小花和绿草掩映着块块墓碑。南宁市民陈先生一家四口神情肃穆站在墓碑前,虔诚地将两束鲜花敬献给已故的母亲。陈先生说,“树葬”相对于传统墓葬占地少、环境幽雅,且更经济实惠。

  广西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李云英说,民政部门致力于推行节地丧葬,降低丧葬费用,在满足市民对丧葬的基本需求的同时,引导市民逐渐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民政部门倡导丧葬最终将不再保留骨灰,而是撒播于自然。完

TOP

开封清明节百项活动 《清明上河图》情景演出

2011年04月04日 22: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开封4月4日电 (记者 李贵刚)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11清明文化节”4日在开封揭幕,蕴含“大宋文化”的近百项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集中“亮相”。

  当日上午,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宋文化民俗公园——清明上河园内一派春意盎然。多姿多彩的民俗节目向海内外游客演绎宋文化的底蕴特色,各式各样的民俗手工艺品展演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

  步入汴河虹桥,但见众多身着宋服的“宋民”来来往往,神情各异。有的推着车、有的划着船、有的抬着轿……汴河两岸漕运繁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生动再现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繁荣忙碌的景象,人行其间宛在画中游。

  据悉,是次活动由中国文联、河南省政府等主办,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旨在弘扬优秀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中国清明节俗文化。“《清明上河图》虹桥再现情景演出”是近百项特色活动之一。


  每到一处,均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宋代”气息,清明文化系列活动再现宋代民俗民风,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让人尽情领略古风宋韵。来自海内外四方游客纷纷感叹“穿越千年,梦回宋朝”。

  “看我像不像员外爷?”一名身穿宋服的北京游客一边忙着与同伴拍照一边笑道,“抛绣球、科举考试,还有东京梦幻实景演出,这些鲜活的情景再现活动很有创意,很有看头。”

  为期15天的开封清明文化节,包括新版《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清明文化大巡游、清明祭拜活动、清明文化节论坛、百万学生清明作文大赛等系列清明民俗文化活动,其中中国翰园、开封府、开封龙亭、大相国寺也举办了与清明相关的民俗活动。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梁、东京,是中国宋文化和清明文化的发祥地。现被认定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而由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亦诞生于此。(完)

TOP

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孔子诞生地尼山举行春季祭孔

2011年04月03日 1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曲阜4月3日电(孔凡元)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政府3日上午在尼山孔庙大成桥前举行了春季祭孔大典,来自海内外的一千余名中外游客参加祭奠活动,祭祀孔子这位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先师圣人。

  上午九时,颂歌悠扬,长号齐鸣,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启开。祭祀者在仪仗队的引领下整理衣冠,拾级登上高高的台阶,延神道进入尼山孔庙。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秘书长孔德平先生代表孔子后裔上香。曲阜市市长刘森宣读了公祭祭文,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依次敬献了花篮祭祀先哲孔子。

  随后,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在孔庙大成殿前数百名身着盛装的祭师进行了场面宏大的祭孔乐舞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尘封在古籍中的古老风俗。盛大的春季祭孔仪式以《曲阜县志》、《圣门礼志》、《阙里志》等典籍记载为依据,通过场景布置、音响效果等现代技术手段,颂读祭祀等推陈出新的仪式程序,艺术地再现古代清明时节祭祀孔子的盛大场景。

  记者了解到,今日举行的春季尼山孔庙祭孔大典,还同时开启了文化之旅书香尼山、夫子庙开笔礼仪式等系列文化活动。


  据史书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四七八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祭祀活动,到东汉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都以春、秋两祭为主。2009年起,曲阜将春季祭孔活动的地点定于孔子诞生地尼山。祭孔大典经历了由民间祭祀转为政府公祭、由清代模式转为明代模式、由曲阜本地的活动转为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参与等诸多重大转变。(完)

TOP

西安青少年着汉服诵经典 演绎清明传统文化

2011年04月02日 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2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500名青少年身着汉服,吟诵经典诗词。作 者:金鑫4月2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外国留学生也加入诵读行列。作 者:金鑫

  中新网西安4月2日电(金鑫)“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2日上午,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楼内,500名青少年身着汉服,吟诵经典诗词,演绎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穿“耐克”鞋、吃肯德基、看日本动漫……时下,从众多孩子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中,可窥察出外来文化的熏染力度。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化根脉,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经典热,读国学、穿汉服、成人礼……,许多青少年以汉服为载体,吟诵经典,把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2日上午,近500名西安青少年代表通过领诵、齐诵、呤诵、唱诵等多种表现形式,深情演绎了10首广为流传的著名诗词和鼓舞青年志气、激励青年奋斗的经典篇章,带领现场观众一同感受了新时期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荣耀。

  来自西安市第89中学学生朗诵的《少年中国说》,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点燃了现场所有人的激情。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来自法国的Carole(中文名白丽),也加入到诵读经典的行里。身着唐装的Carole表示,中国语言很神秘,把“传统”穿在身上,“喜欢如此雅致的打扮,可以带回法国珍藏起来。”。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表示,中华文化经典就像母亲的乳汁,以其“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哺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当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延续文化的根脉,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固本强基,民族的未来才充满希望,得以“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