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三月三:各地信息汇集帖

清明背后的三月三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能否回归?

光明网 2011-03-30 13:45:38 来源:中国网

  今年清明节恰逢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曾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上祀节,只是如今,它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描写上祀节的诗句。唐朝时,上祀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那一天,长安城中达官贵人的家眷都会齐集长安城郊的水边戏水嬉戏洗涤污垢,以此迎接春天。据说,因为众多美女的洗涤,那一天,河水中都会飘荡着脂粉的香气,而男人们也会乐于欣赏这样的“美眉博览会”。在这样一个春天的节日里,人们走进大自然,一同戏水、嬉戏、放风筝、游玩,共享欢愉。

  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东晋时,曾有一群文人于上祀节在水边聚会,他们将水杯放在河中,顺流而下,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便要作诗一首。文人们将当天所作的诗文集结成册,以他们聚会之地命名,取名为《兰亭集》。书法大家王羲之为文集作序,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千余年后,兰亭聚会上的诸多文章都已不知所踪,《兰亭集序》却成了不朽,也为三月初三上祀节最重要的风俗“曲水流觞”留下了重要的记录。如今,北京的中南海、恭亲王府、故宫、陶然亭公园等地都恢复了这项活动。

  据民俗学者高巍介绍,上祀节是一个亲近水的节日,上祀的古老风俗大多与水有关。除了文人们的曲水流觞之外,在贵族妇女间则流行着一个类似的游戏——临川浮卵。妇女们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漂流,鸡蛋漂到谁的跟前就归谁,“这鸡蛋象征生命与生育,是对妇女的一种祝福。当然,得到鸡蛋的人也要拿出些荷包、女红之类的礼物感谢大家。”

  临川浮卵是流行在贵族妇女间的高雅玩法,而农村们的妇女则在三月三举行洗脚大会。大姑娘小媳妇们围在河边洗脚,同时还会举办一些诸如栓娃娃之类的求子活动。

  三月三的文化核心是“生育”

  高巍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和自然时令紧密结合。上祀节是春天里的重要节日。一方面,人们需要洗去一冬的污秽,有一种去旧迎新的含义,因此上祀节的习俗多离不开水边。这种去旧迎新,从心里上说,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从生理上说,则有着迎接新生命的寓意。另一方面,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播种的时候。上祀节诸多与生育有关的风俗也是和这样的节令特点相匹配的。而这一特点在少数民族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提到三月三,许多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山歌大会要比汉族的上祀节更为有名。“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和上祀节日期相同,在风俗上有雅俗之别。”据高巍介绍,按照传统风俗,如果青年男女在山歌大会上倾心彼此,往往跟着就会找地方野合。“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这种风俗与其说是一种生理本能,我觉得它更是顺应天时的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活动。少数民族地区不像中原,受礼教束缚。因此他们的风俗也更贴近自然。”

  东方情人节名符其实

  因为上祀节的风俗如此,有人曾将它誉为中国的“情人节”。而同样享受这一称号的节日还有元宵与七夕。它们是否名符其实呢?高巍认为上祀节可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至于另外两个节日,恐怕没这么名正言顺。他们只是和上祀一样,都包含祈子的内涵,“但它们实际上有不同的主题,而且都是与节令背景紧密结合的。”

  高巍说:“女孩子过去七岁束发成为少女,十四岁初潮,四十九岁绝经,七实际上是一个生育的周期,两个七放在一起还是表达一种祈子的诉求,因此称他为情人节是没有依据的。而元宵节的祈子则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过去人认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元宵当晚,人们看到月亮这颗星非常明亮,象征生育能力到了高峰,于是人们祭祀星星,祈求生子。”

  为什么诸多传统节日都有祈子这样同一个内涵?对此,高巍说;“应该说人丁兴旺、家庭和睦是所有传统节日都具备的主题。因为这两个主题是保障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只不过各个节日根据不同的天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

  被遗忘的节日能回来吗

  如今,再提到上祀节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它是否还能回来?高巍认为上祀节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融入了清明节当中,如今的清明节习俗源自寒食节、上祀节以及清明节气,清明踏青的风俗就是上祀的遗风。

  事实上,现在人们一提到清明,首先想到的还是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之类的。至于踏青,往往被人忽视,以至于每每向同事朋友祝贺“清明节快乐”的时候还要遭受鄙视。高巍也认为虽然风俗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下来,但仍是不无遗憾,“现在人们踏青总是上山、去野地,而淡化了戏水这一主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当然这也可能和北京城水少有关。”高巍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通过踏青让人们在春季亲近水,除垢纳新,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被“遗忘”的节日不止上祀一个,像六月六天贶节、七月十五中元节、春分等等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们究竟为什么会被人们“遗忘”?高巍认为,说到底,还是作为这些节日文化基础的农耕文化主题已经不复存在了。

  “变化是肯定的。但不论怎么变化,这些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人与人间的美好亲情、与自然和谐亲近的理念仍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传统节日不可能一成不变

  如今,人们已经对传统节日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但高巍认为整个社会对传统节日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高巍眼中,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并不只是简单的吃什么玩什么,他说:“民俗其实更是一种管理社会的方式。东汉《风俗演义》中说,一个官员到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通过风俗实现治理。通过民俗,可以调动大家内在的积极性,通过如何吃、如何玩这样的生活细节来倡导一些主流文化,避免一些消极的东西,从而实现移风易俗及社会的自我管理。”

  “每过一次传统节日都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一种回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美好的传说、丰富的民俗活动、各种美味佳肴,这些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通过传统节日被集中展示出来。参与这样的节日,是对祖先智慧的一种亲近,对民族文化魅力的一种体验。”但节日文化具备魅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对传统节日采取固步自封的态度。高巍觉得传统节日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还应该继续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融入新的主题、新的内容。上祀节融入清明是一种更新,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永远更新,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作者:任子鹏)

TOP

广州传统民俗回归 “老广州”热捧“荔枝湾民俗文化节”

光明网 2011-04-02 15:21:56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通讯员梁婕、张敏婷)“转文塔、逛庙会、游船河、叹美食、拎手信……”街坊们埋藏于心底多年的关于西关的记忆,今天(4月2日),可在“荔枝湾民俗文化节”重温。“小时候拉着爸妈,到荔枝湾逛庙会、游船河、吃地道的西关小吃,旧时的记忆现在还历历在目。想不到隔了这么多年,今日有机会转文塔和游船河,还可以看到花船巡游,重温西关的民俗,真的很难得,感到很开心。”参加广之旅团队来参与“三月三”活动的林阿姨对记者表达了喜悦的心情。

  据悉,今天在荔枝湾举行的“三月三”民间文化活动堪称“史上最大规模”,活动从4月2日开始至4月6日结束,历时五天。在保留原来仁威庙会传统活动的基础上,还恢复已经消失的古时广州的民风民俗,向市民及游客展示荔枝湾千年的文化沉积,了解荔枝湾的文化底蕴。由于市民反应热烈,荔湾区决定增加参加开幕式观礼(启文塔)及转文塔、拎手信的首团名额,并通过广之旅等知名旅行社组织游客参与。

  据广之旅方面介绍,“三月三”民俗、荔枝湾文化的号召力非凡,33个名额一个早上全部爆满,基本以“老广州”的组合为主。游客在今天不仅可以参加开幕式,还可进入文塔祈愿、转文塔、求文礼,品尝西关地道美食,并获赠价值68元/人的“荔枝湾游船”以及传统“文礼”一份,团费仅需49元,令游客们大呼“性价比高”。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们对“转文塔”的兴致最大,尤其是家中有子女的,都希望籍着转一转“文塔”,寄以对小孩“学业有成、榜上有名”的期盼。而“文礼”的寓意就非常有意思,“‘葱+芹菜’寓意聪明、勤力,‘包子+粽子’寓意‘包中状元’,笔就鼓励孩子勤奋读书、笔头生花”。另外,在仁威庙门口也聚集了不少“老广”认真阅读“文化节”的活动安排,甚至用手机排下来,说回家跟家人商量“清明三天假”的行程安排。的确,活动举行的五天刚好横跨了“清明三天小长假”,为广州市民、游客们都提供了一个认识广州民俗的好去处。

  广之旅省内游中心总经理江向华表示,亚运后,广州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城市,通过亚运这个平台有效展示了广州这个城市的深厚底蕴,令岭南文化成为一种新文化潮流,引起世界各地的关注,旅游便成为最直接的推广“窗口”,“荔枝湾民俗文化节”的启动,为新广州游的组织和接待带来新的思路。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若更多的岭南民俗文化重现,旅行社设计出更具岭南民俗特色的产品,不仅能吸引更多外省客源,还能对广州的入境游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扩大广州及岭南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TOP

壮乡广西“三月三”歌圩展示“骆越文化”

2011年04月04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4月4日电(黄艳梅 吴丹华)正在壮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举行的“三月三”歌圩,“骆越文化”元素凸显。神秘的“骆越王”首次现身向民众抛洒五谷祈福,中国壮族节日庆典民俗组画《骆越阡歌》亦首次亮相,展现千年壮文化的“经典瞬间”。  

  壮族是古骆越民族的后裔,以好歌、能歌著称。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的武鸣县是骆越后裔崇拜的祖山所在地、骆越民族母亲河“骆越水”的发源地、骆越最早的古都所在地、珠江龙母文化的发源地等。

  4月4日,中国壮乡•武鸣文化丛书和《武鸣骆越文化遗产撷英》正式发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等30多位民族文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骆越文化的传承出谋划策。武鸣县当天还开通了“骆越民族风情游、骆越古都探究之旅、骆越养生之旅、骆越农家休闲游”四条旅游线路,引来众游客参观。

  壮族先民有龙母崇拜的习俗。为了祭祀龙母,壮族先民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以山歌传诵龙母,因此聚集形成了歌圩活动。今年的歌圩首次与骆越文化旅游节一同举办,整个活动为期7天。期间,当地民众举行了骆越祖神祭祀仪式,骆越点兵舞表演、参拜罗波庙、壮家百家宴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

  4月3日晚间上演的《骆越阡歌》是一部大气磅礴的骆越文化史诗,通过对壮民族节日庆典中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活动的演绎,讲述了壮族青年从呱呱落地到成年婚嫁到最终新生命的诞生所经历的生命礼赞,《花王节》、《牛王节》、《三月三歌圩》、《酒火节》、《婚嫁》五大板块高度提炼了千百年来壮民族文明中的“经典瞬间”。

  据悉,武鸣县具有骆越历史文化特征的遗址(遗产)有十几处。在武鸣马头镇元龙坡发现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骆越墓葬群。该墓葬群约有古墓500多座,1986年至1987年发掘,清理了350座墓葬,出土文物1000多件,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骆越古地发现的最早和最大的青铜文化墓葬群。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