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潘鲁生]冬至大如年——冬至节气习俗

冬至谚语与未来天气
2008-12-17 15:10:30  来源:中国天气网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桂)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甘)

TOP

冬至农谚知多少?

2008-12-18 16:38:34  来源:中国天气网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TOP

关于冬至的诗词歌赋

2008-12-18 16:26:27  来源:中国天气网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TOP

冬至的历史沿革

2008-12-18 14:22:06  来源:中国天气网


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之盛典,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在《周礼》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冬至为年。

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文学家祭邕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四民月令》云:冬至“进酒肴,及渴贺君师耆老,如正旦。”--冬至大如年。

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一如年节。”特别是祠部还放假七天以庆--冬至大如年。

明清时代,冬至皆袭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的记载,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有"长至......为国大典......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也是冬至大如年。

鉴于历史沿革和民众"冬至大如年"的心理影响,辛亥革命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

“冬至大如年”,人们还将冬至前夜称为“冬至夜”,过去的常武地区风俗家家例宴饮、并享祖先,还有吃汤圆、食印糕等习惯。家宴菜肴必备“胡葱煮豆腐”,谚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随着时代的变革,冬至的传统习俗正在不断变异和淡化。但是,人们至今仍常以是日的晴雨来预测年内气候,“干净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等谚语至今一直流传民间。另外,世代相传的“冬至大如年”观念也还深深地留在比较年长的中国人脑海里。

TOP

朗朗上口节气歌 大人小孩都爱它

2008-10-22 00:01:23  来源:中国天气网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三)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四)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五)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六)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