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帖】海瑞与潮籍士大夫

【转帖】海瑞与潮籍士大夫

海瑞与潮籍士大夫


--------------------------------------------------------------------------------

时间:2010-12-26
  □孙道平
  海瑞,明代为数不多的清官直臣,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舆棺上疏,指责世宗迷信长生而荒废朝政,以致身陷诏狱。的确,海瑞是个敢于捋虎须、批龙鳞,不怕死的人,因此也赢得后世的景仰。
  据《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万历(十三年)……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明史。海瑞传》说海瑞尝“举乡试”,但未言明是哪一科次。而清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载:海瑞是嘉靖二十八(1549)年己酉科胡廷兰榜第九名举人。而这一榜旧属潮州府的中举者拢共有十七人,其中的傅大聘、吴逢春、洪应聘,都与海瑞交情不错。
  傅大聘,号莘野,海阳人。其与海瑞的交情,康熙《海阳县志》在人物列传说:“与海忠介同年。任苍梧知县,清慎有声。会忠介以都御史召用,道出苍梧,亲书‘清慎勤’三字扁之堂上。”这段记载实本于海瑞为傅大聘所为的《傅氏义庄碑记》,载雍正《海阳县志》卷十一,原文节抄如下:“潮有苍梧县令傅莘野讳大聘者,瑞己酉同年也。别无题,惟于此有题者,以其官清,而尊祖厚族有范文正心者。余戊辰岁,以直见忤,尝过苍梧,宿一度。见衙无半点,心甚其之,恨不能荐之于朝次。早登县堂,令工房吏将自出金代制一扁,大书‘清慎勤’挂于堂上,以表其行之异。”
  为什么要摘抄海瑞的《傅氏义庄碑记》呢?因为康熙《海阳县志》说“会忠介以都御史召用,道出苍梧”这句话,时间叙述不准确。海瑞在《傅氏义庄碑记》一文说“余戊辰岁,以直见忤,尝过苍梧,宿一度”, 戊辰为隆庆二年(1568)。考海瑞《备忘集》后所附的《刚峰海公行状》,海瑞在隆庆元年(1567)七月,升为大理寺左丞,“适有波罗之役,奉使回省”,到了十一月又升为南京右通政,隆庆三年(1569)正月升为右通政,六月才升为右佥都御史。所以海瑞道出苍梧时,应该是指被召为右通政,而不是都御史。其后,傅大聘“以抗直忤上官,挂冠归”里,远效宋范文正之举,在家乡设立傅氏义庄,因请海瑞作记。海瑞欣然应诺,文中盛赞傅大聘“官不尘而能清,庄不私而能义,宛然有范氏风者”。
  海瑞的另一同年吴逢春,也是海阳人,在中举人的十年后,也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才中进士。可惜方志没有他的传记。明《嘉靖三十八年会试录》有他的简短履历,照抄如下:吴逢春,贯广东海阳县人,民籍,国子生。字子沐,行五。年三十一,二月十二日生。曾祖承谦,祖荣,父雷动,母郑氏。慈侍下。兄逢吉,弟逢泰。娶蔡氏。广东乡试第四十一名,会试第一百三十六名。明人所编的《兰台法鉴录》又载他在嘉靖“四十四年,由行人选河南道御史。四十五年,巡视两关卒”。在民国所修的《陵海吴氏族谱》收有海瑞为吴逢春所作的像赞,文不长,因为抄出,庶以窥海、吴之情谊。文曰: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河南道监察御史元山年老先生像赞(案元山是吴逢春的号)。延陵之裔,孕异而生。其怀卓荦,其学博宏。凝神金炼,植品玉清。早游琼苑,妙选行人。丁年奉使,子羽抗朋。葵衷日鉴,柏署阶升。臣门如市,尔室凛冰。具倔强骨,抒忠爱诚。邦之司直,佥曰老成。老而弥笃,矜而不争。有芳书竹,有姓题屏。古心古貌,令德令名。服之无怿,奕世永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年愚弟海瑞顿首拜书。这篇赞文没有落款时间,但据海瑞所署官衔,大约知是在万历十三、十五年所作,其时吴逢春已逝世将近二十年。文中盛称吴逢春的人品、学问以及为官的高尚操守。其中谓吴逢春“丁年奉使”,据黎民表《送吴进士子沐使辽左兼归揭阳省觐》诗,当指出使辽左一事,诗云:“铜柱家山薄海氛,归心悽断凤楼云。飞刍远向玄菟郡,按辔宵动细柳军。白璧许身应不忝,黄金招骏可能群。风尘并举伤春目,斗酒那堪远送君。”见《瑶石山人稿》卷十一。
  洪应聘,和吴逢春一样,洪应聘身后,方志也没有留下他的传记。只知他是揭阳人,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后来任江西建昌知县。幸好其族尚有族谱保存下来,节抄如下:应聘公……字尚迎,号槐庭……选南康府建昌县知县。自莅任以来,临民以庄,持躬以廉,口保民如赤子。至亿兆有赋敛不给,公则损己赀以满口课,于群黎百姓,歌《乐只》者尽一邑,颂《孔尔》者遍四境…… 公后守制回家,训子孙族戚,遵五教,勤四业,安分守己,毋以强凌弱,毋以贵欺贱,辞受则准乎义,动作皆绳以礼…… 同榜海刚峰知其气概似冰操,屡举荐,公思亲不赴。
  奇怪的是,像洪应聘这样一个官声很不错的人,后来的《揭阳县志》却吝啬给他几行盖棺定论的文字。是文献不足征的原因,抑是《洪氏族谱》所载过誉了呢?但从上面所引,洪应聘与傅大聘有一点相同的是,都是因有个人的官操而受到同年海瑞的看重;不同的是,海瑞于傅大聘“恨不能荐之于朝次”,而洪应聘却是“屡举荐”,而以“思亲不赴”。
  以上三人,都因与海瑞有年谊而有一定往来。而还有薛洪,则是以与海瑞的同乡关系而有文字之雅。
  薛洪,字梁南,揭阳人。国子生。是给事中薛宗铠之子。嘉靖十四年(1535),薛宗铠以弹劾吏部尚书汪宏而被世宗杖杀,事详《明史。薛宗铠传》,在此就不赘了。到了隆庆改年(1567),穆宗才下诏雪薛宗铠之冤,并追赠其为光禄寺卿,薛洪也因“穆宗登极,诏恤忠臣后;偕杨忠愍子应尾赴召,选武定同知”。这里的杨忠愍就是杨继盛。明年(1568)冬,薛洪“归自国学(指南京国子鉴)”,将薛宗铠的“前后奏疏并行状、墓志、诸祭奠文,上及先今诰封,取光前裕后之义,名曰《光裕录》”。其时,海瑞适好在南京通政司右通政的任上,薛洪因与海瑞的同乡关系,遂请海瑞为所辑的《光裕录》作序,序载雍正《揭阳县志》卷七。因摘其大者,节录如下:昔伯彝谏武王伐纣非道,耻食周粟。孟子特以清圣许焉。夫古之仁圣贤人,德当时,润后代,亦云众矣。顽夫廉,懦夫有立,志独伯彝氏为风,何故?盖伯彝特立独行,君臣之义有大焉。圣人万世之标准也,吾不知也,其心事与日月为辉,其气节与风雷为运,及时而见与不及时而闻。盖未有不悯然愤悱不已,渣滓消融,义气完聚,浩浩然于天地之间者。譬之奄奄垂毙之夫,一旦遇卢扁挟参苓上品之剂啖之,内外完好,元气如故,人不复以前日之夫呼之矣。伯彝,卢扁也,伯彝气节,参苓之剂也,提揭纲常,奠安宇宙,天下后世赖之而为生,天下不可一日少也。贾山谓“人主之盛,非特雷霆势重,非特万钧”。东泓一疏,上忤天子,下触权臣,亦既兼而有之,心事气节,是为何如。孟子所谓“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非东泓其人哉?夫人生而有是浩浩之气,天地赋予。途人之于伯彝一也。东泓既已先天下而作之标矣,伯彝在我,天下有不以我同然之气,应东泓先得之气者乎?伯彝,百世之师,东泓,伯彝之徒也。
  这篇序距嘉靖四十五(1566)年,海瑞给世宗所上的《治安疏》,才过三个年头,难怪他感从中发,写下这浩气荡人回肠的文字。文中对于薛宗铠敢于“上忤天子,下触权臣”的壮举,极力赞扬,高称他是殷代“伯彝之徒”。而“东泓既已先天下而作之标矣,伯彝在我,天下有不以我同然之气,应东泓先得之气者乎”一句,最耐人寻味,这应气者,指的不是海瑞自己么?最后,海瑞在序末称薛洪是个“不忘孝思”的人,言下之意,所谓忠臣孝子,萃于一门。
  以上海瑞的三篇文章,皆不见于四库本《备忘集》中,更属可宝。海瑞“平日虽不以文名,而所作劲气直达,品品而谈,有凛然不可犯之概”——《四库全书〈备忘集提要〉》,今读其文,信乎其言哉!

http://www.jyrb.net.cn/content/20101226/detail70831.html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