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陈卓坤】中秋佳节话月饼

【转】【陈卓坤】中秋佳节话月饼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因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在一年秋季8月的中间,故称“中秋”。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叔三部分。三秋中第二个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节日活动。我国城乡乃至海外侨胞,均有此俗。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芝麻、胡桃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时适逢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十分高兴,逐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并随后分给群臣共吃之。倘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是“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只不过指的是唐代出现的赐进士登第筵席上用的红菱饼。据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推断,把月饼作为中秋节相互馈赠的礼物并以之供月的习俗,大致在元末明初形成。相传,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规定每家都要住上一个蒙古兵,让汉人供养,以此监视汉人的活动。并规定民间不准使用铁制的武器,只允许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百姓恨之入骨,便利用中秋向亲友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相约中秋起义。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便纷纷起义,当晚举事成功。从此,中秋节制作月饼,并用以馈赠亲友,便成为民间的习俗。故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云:“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此外《明宫史》也载:自八月初一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
  月饼也是中秋佳节受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糕点。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已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潮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潮汕人以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其它是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据有关史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品尝潮州朥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特书“茶食泰斗”四字回赠。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州朥饼后,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潮汕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月饼的制作,最初是在家庭内各自进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精制、美味、定型方向的专业化生产发展。现在生产潮式月 饼的厂家很多,汕头市昔年以太阳观较为有名,现在产量和质量较好的是汕头市糖果饼干食品总厂。该厂生产的潮式月饼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深受海内外顾客欢迎,并在1986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潮式月饼以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最为著名。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大朥饼始于清乾隆年间,尤以范合盛作坊更有名气。其选料严谨,原料选用:猪朥应选用新鲜白肉,肉丁特选用猪背部位白膘肉,绿豆沙特选正北绿豆,要粒大均匀。制作精细、考究、认真。其产品特点是:饼皮酥脆,一啖而散,肥而不腻,清甜香润,凉滑可口。历年来是中秋佳节赏月送礼佳品,享有盛誊,扬名海内外。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由乡民薛源合和候源合两间铺号创制,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原料选用优质面料、新鲜猪朥、一级黑芝麻,经精工制作而成。有皮薄脆嫩、松软香甜、不留肉渣、糖渣等特点。早在清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名扬粤东。《潮阳县志》中赞曰:“朥饼斋糕数州中,细料精调夺天工,宦庶远客买且带,喜无腥味腻喉咙。”民国期间,曾远销东南亚,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是用加猪朥的面粉作皮,甜豆沙作馅,经印制、烧烤等精制焙成。饼皮脆薄多层,入口成粉,有朥香味,饼馅香甜、软滑、清凉。产品销往各地,深受好评。
  近年来,潮式月饼在遵古法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食品工艺原理,用科学方法配制更适合广大群众口味的馅料,推出潮粤合璧的莲蓉、五仁、蛋黄等不同饼食,推出“七星伴月”、“相思伴月”、“凤凰莲蓉月”、“月是故乡明”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月饼名目,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誊,备受青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