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每周一书】《通灵空域:焦虑时代的美国精神生活》

【每周一书】《通灵空域:焦虑时代的美国精神生活》

【每周一书】《通灵空域:焦虑时代的美国精神生活》
2014年9月1日 00:45 新浪博客 http://weibo.com/p/2304186593f6530102v12i
Brown, Michael. 1997. The Channeling Zone: American Spirituality in an Anxious A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浏览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报纸或者新闻门户网站,总会在栏目分类版面看到与精神性或者灵性(spirituality) 顾问和咨询相关的信息通告:从传授瑜伽健身术和禅宗冥思打坐之道到星象、水晶球或塔罗纸牌 (tarot card) 预测命运走向等五花八门的服务,不一而足。公众媒体大都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笼统地归入“新时代宗教运动” (即 New Age Movement)的范畴。尽管从字面上来看,这些广告试图从“愿者上钩”的信徒身上渔利,有着显而易见的商业目的。而难以否认的是,这也恰恰显示了这样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即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反主流文化产物之一的“新时代运动,” 如今已经成为向后工业化时期那些内心渴望获得灵性感召,努力探寻不同于传统说教的生活方向,而且对正统宗教实践失去兴趣的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产业。
    新时代运动的影响随处可见,但本身的凝聚力不强,所以多数宗教社会学者觉得很难对此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因而本书作者人类学家布朗(Michael Brown)费时多年,对“新时代精神性”(New Age Spirituality)和“另类灵性”进行的民族志考察,显得弥足宝贵。布朗的研究聚焦于一种被称之为“渠道沟通”与灵媒接触的方式,即利用经过变化的意识状态来“体验从其他时间维度和向度捕捉到的精神能量”(Brown 1997: viii)。他所关注的这些“渠道沟通者”相信自己能运用经过改变的意识状态来连接智慧。而这种智慧则是可以从集体无意识甚至于植物、异度空间或者某一历史时期 (Brown 1997: 6)。从1990到1995年,布朗以参与观察者身份来仔细揣摩和研读的“渠道沟通”,可以说是新时代灵性中最受误解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识分子多将这些声称能通灵的信徒视为有怪癖的江湖骗子。福音基督徒们则认为所谓“渠道沟通”,就是在与撒旦魔鬼做交易。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士则完全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与灵性世界的沟通,以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布朗看来,通灵介于宗教与疗法之间,包含来世再生、正面思维的力量、整体论、激进相对主义和自我扩展等方面。他的研究综合了多种手段,包括:亲自参加专业通灵者组织的工作坊、讲座、非正式的家庭讨论会和服务活动;对40名通灵者和收到通灵信息者的访谈;以及对有通灵相关的文献回顾。布朗尤其关注有关新时代思想与实践、19世纪唯心论和当代美国社会和文化批评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布朗不无惊奇地发现,通灵这一非主流的现象虽然怪异奇特,其实蕴含着在北美当地(尤其是新英格兰各州)历史传统中早已存在的诸多元素如个人主义、自我完善、个体复苏和以女性为主体的灵性,是美国宗教历史发展的一条平行线。也就是说,信徒们的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将不同的文化因子进行组合,由此获得了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内聚力和慰籍力,以适应这一令焦虑紧张的时代。
潘天舒老师 推介

结语:各位老师与同学,在你们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复旦人类学之友博客中的的“每周一书”栏目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每周一书”栏目里的 52本书,涵盖了医学、 教育、体育、政治等多学科领域与人类学的结合。通过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合作研究,为世人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以看待问题。旨在向国内外同仁推介与展示人类学领域前沿成果,我们希望这里不仅仅是复旦师生的平台,更期待您的参与!在今后的“每周一书”栏目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外校师生的推介。通过我们的一起努力,扩大人类学的社会影响,提升人类学的学科地位。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