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福客民俗文化资讯>>正文
“甘肃皮影戏”正式列入“世界非遗”项目(图)
字号:   2011-11-30 12:04:00  来源:兰州日报  点击: 5 次

 

 
环县的道情皮影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原生态艺术


  这是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汉字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花儿(民歌)等之后,我国今年新入选的非遗项目,至此中国已有29项世界“非遗”。
  
  据兰州日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宣布,正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已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汉字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花儿(民歌)等之后,我国今年新入选的非遗项目,至此中国已有29项世界“非遗”。
  
  甘肃环县的皮影与湖南、河北唐山、陕西华县等地的皮影戏捆绑为《中国皮影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世遗。皮影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而环县的道情皮影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采用戏曲表演的形式,使道情与皮影结合了起来,被称为“东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当地政府建立了环县道情皮影博物馆,把道情皮影的演艺、雕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以发展经济,赢得现代社会对皮影艺术的关注支持。目前环县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道情皮影戏课程。
  
  

编辑:半塘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福客民俗文化资讯>>正文
海宁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组图)
字号:   2011-11-30 9:52:00  来源: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点击: 8 次

  2011年11月27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流派众多,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等。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南宋时期自北方流入后,一直演绎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表演,唱腔上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曲调高亢、激昂,宛转幽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丝竹,节奏明快悠扬,极富水乡韵味;制作上以“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为主要特点,影偶整体以单手、并足(侧身)为主,极富“人情”味,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戏影偶造型;表演上,影人转身、翻、跳,非常灵活、运用自如,武戏中的持刀枪、挥拳格斗、挑头(砍头)等高难度武打动作尤为精彩,是江南皮影戏一绝。2006年海宁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海宁市不断加大对皮影戏的保护力度,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海宁皮影戏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在海宁皮革城、盐官观潮景区建立海宁市皮影戏馆,常年开展演出活动。针对海宁皮影戏项目的特点、现状,量身定制五年保护计划,明确提出“八个一”的具体要求。2008年,将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潮旅游有限公司和斜桥镇中心小学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开展海宁皮影戏的传承、演出和教学工作。2009年,开始实施海宁皮影戏传统剧目录音录像工程,至今已完成37部传统剧目的录音录像工作和43个曲谱的整理工作。2011年,将海宁皮影戏保护工作列入《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五”保护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制定了海宁皮影戏艺术团等民营团体的产业化发展目标、运作模式和具体措施等。

  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宁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海宁皮影戏先后应邀在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杭州、宁波、舟山等地进行公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还先后赴新西兰、台湾等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2006年12月,海宁皮影戏《鸡斗》获浙江省第二届曲艺杂技(电影)节金奖,《闹龙宫》获浙江省第二届曲艺杂技(电影)节银奖,2010年《闹龙宫》获第三届金狮奖国际木偶皮影戏比赛铜奖。



编辑:半塘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