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1-4-23 08:55 显示全部帖子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江帆]谭振山活动年谱
|
|
| 作者:江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22 | 点击数:73
|
|
|
|
谭振山1925年农历11月10日出生於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县罗家房乡太平庄一普通农家。时家有祖母孙氏,继祖父赵国宝,父谭永春,母崔氏,兄谭成山,谭凤山,姐傅氏,共八口之家。
1930年(六岁):
谭振山对听来的故事开始记忆,储存。此间,接收的故事主要来自祖母,继祖父。
1932年(八岁):
谭振山随家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乡盘古台村其伯父谭福臣处,开始接收伯父谭福臣的故事。
1934年(十岁):
谭振山随家迁至新民县罗家房乡达子坟村,进入新安堡小学读书,接收乡邻人称「老饱学」沈斗山的故事。
1936年(十二岁):
谭振山随家迁回太平庄新安堡。此间,接收的故事主要来自乡邻国生武,舅父崔文,长兄谭成山,同时,开始在同龄人中讲述故事。
1940年(十六岁):
谭振山国民高等小学毕业,此后务农两年。
1942年(十八岁):
谭振山到家乡附近的一家鞋铺做工并管理帐务,再次工作两年。
1944年(二十岁):
谭振山被伪满州国徵兵到沈阳市陆军卫生学院学习司药与医疗器械操作。
1945年8月(二十一岁):
「光复」后,谭振山回乡务农。
1948年(二十四岁):
秋天,谭振山结婚,娶妻刘淑琴。参加村土改工作,任村农民会文书。进入故事讲述活跃期,讲述的故事深受村内民众欢迎,被乡邻誉为「开心钥匙」。
1948年——1955年(二十四至三十一岁):
谭振山担任村文书工作,继续从事故事讲述活动。
1956年——1965年(三十二至四十一岁):
合作化,人民公社期间,谭振山担任村社会计。工作,生产之余进行故事讲述活动。
1965年(四十一岁):
谭振山调至罗家房公社农田水利办公室任总务工作。此间经常吃,住在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讲故事名声大震,每晚都有公社农田水利干部,民工,当地民众前往驻地听他讲故事。
1966年——1967年(四十二至四十三岁):
「文革」运动波及乡村,讲故事活动被禁止,谭振山在隐蔽状态下偶有讲述活动。1967年回家务农。
1967年——1986年(四十三至六十二岁):
谭振山在家务农,基本未从事故事讲述活动。此间,将八个儿女抚育成人。
1986年——1997年(六十二至七十三岁):
谭振山在太平庄村担任出纳员。
1986年(六十二岁):
春天,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普查工作开始。新民县罗家房乡广播站站长李会元登门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普查与采录工作。数次动员之后,谭振山打消顾虑,开始对储存的所有故事进行讲述,李会元以录音方式进行采录并整理。
1987年(六十三岁):
谭振山数次应邀赴新民县参加民间文学集成普查,采录会议,向与会者讲述故事。沈阳市民间文艺工作者项阳,新民县民间文艺工作者方学斌等人多次登门采录故事,此间李会元继续进行故事采录。经粗略统计,上述采录者采录的故事已逾600则。同年,荣获「沈阳市优秀民间故事家」称号,并被家乡所在地曹家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多次应邀到曹家小学,曹家中学给学生们讲故事。
8月,新民县将全县在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发现的数十位故事家集中於县内的林业招待所,举行讲故事擂台比赛,时任辽宁省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副主编的江帆到会对全体故事家进行鉴别。谭振山在会上讲述了《洞房认义女》,江帆首次聆听了谭振山的故事,予以很高的评价。
9月,江帆乘长途汽车到新民县罗家房乡太平庄村,初次登门对谭振山进行家访,开始采录谭振山的故事并对其故事活动展开研究。
11月,江帆再次登门访问谭振山。
| 1988年(六十四岁):
5月,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野村纯一,大阪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依田千百子来辽宁省进行学术交流。省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副主编江帆向日本学者介绍了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引起日本学者的兴趣。此后,在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及江帆的陪同下,日本学者前往罗家房乡登门拜访谭振山,现场采录了部分故事。其时,谭振山刚得一孙尚未满月,野村纯一教授应谭振山之请给其孙子起名谭洪彦,并赠送孩子贺金以作纪念,一时传为佳话。
8月,谭振山应邀赴沈阳出席「中国故事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向来自国际,国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讲了两则故事。
此间,日本野村纯一教授偕夫人野村敬子再次来到辽宁,在沈阳与谭振山再次会面并采录了故事。
9月,谭振山以民间文化代表人物身份当选为新民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新民县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此后连任三届县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计15年。
10月,谭振山被命名为辽宁省「优秀民间故事家」。
11月,江帆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调查。
是年,由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沈阳市卷编委会,沈阳市新民县谭振山故事选编委会共同编纂的《谭振山故事选》出版。
1989年(六十五岁):
3月,江帆撰写的《民间文化的忠实传人—民间故事家谭振山简论》一文在《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此刊为国家级专业学术杂志,该文对谭振山故事活动的文化背景,传承状况,活动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至此,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开始被国内学术界所了解。
1990年(六十六岁):
4月,10月,江帆两次赴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故事家追踪研究。此间,新华社辽宁分社,沈阳日报,沈阳电台,新民电台等媒体开始陆续登门对谭振山的故事活动进行采访。
1991年(六十七岁):
5月,江帆撰写的《燕赵民间文化出关—对辽宁故事家谭振山的寻根分析》一文在「中国耿村民俗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并收入该次会议论文集。谭振山的故事活动进一步引起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11月,江帆赴谭振山家采录故事。
1992年(六十八岁):
8月,应日本学界邀请,谭振山与辽宁大学乌丙安,江帆一道赴日本出席「92世界民话博览会」,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讲故事的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在日本讲述了《断手姑娘》,《狐女小梅》等故事。会议期间,江帆向与会各国学者作了《中国农民故事家谭振山及其故事活动》的专题报告。
赴日归来后,省,市,县各级媒体纷纷登门采访。
1993年(六十九岁):
1月,江帆采录的《谭振山讲述的故事》(四则)在《故事家》杂志发表后被该刊评为1992年「大禹杯」故事大奖赛一等奖。
6月,谭振山应邀到曹家中学讲故事;新民县老干部学会专车将谭振山接到县里给离退休老干部讲故事。
8月,谭振山被曹家小学再次聘为校外辅导员,并不定期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
10月,江帆到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追踪研究。
同年,新民县改为新民市。
1994年(七十岁):
9月,中国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出版,该书收入谭振山讲述的七则故事:《望马台为啥又叫望宝台》,《康大饼子接喜神》,《狐女小梅》,《老鼋报恩》,《穷打和尚》,《当良心》,《洞房认义女》。同时还配发了谭振山小传,刊登了其讲述故事的图片资料。
10月,江帆在《中国民间文化》第15期上发表了《AT706故事研究—谭振山讲述的〈断手姑娘〉及其比较研究》〉一文。
1995年(七十一岁):
不断有媒体登门采访谭振山的故事活动。
11月,中国民俗学会在江西上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陈益源与江帆相识,获悉了辽宁故事家谭振山的相关资讯,陈益源深感兴趣。回台湾后,陈益源开始与江帆建立起学术联络,并首次将大陆故事家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列入教学之中,在台湾大学生中引起回响。
1996年(七十二岁):
7月,已调任台湾中正大学任教的陈益源专程来到辽宁沈阳市,与已调任辽宁大学任教的江帆一起奔赴太平庄拜访谭振山。江帆与陈益源住在谭家,对其生活环境,故事活动状况及生活背景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同时采录了部分故事。此次采录中又发现一些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集成普查中未曾触及的故事线索。陈益源还就台湾大学生对谭振山故事活动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深入访谈。
1997年(七十三岁):
4月,辽宁电视台拍制了专题片《农民故事家谭振山》,并在黄金时间播出。此事在谭振山家乡引起轰动。
5月,北方电视台制作,播放了文化专题片《故事大王谭振山》。
7月,江帆赴谭振山家继续进行追踪研究。
1998年(七十四岁):
8月,由台湾国立中正大学陈益源主持,辽宁大学江帆协同合作的专题计画《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之调查与研究》,在台湾行政院国科会通过立项,正式展开两岸联合对大陆谭振山故事及其讲述活动的调查与研究,制定出在台湾出版谭振山研究与故事精选专集的计画。
1999年(七十五岁):
5月,新民市电视台摄制了谭振山故事活动专题,一经播出,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
10月,辽宁省文化厅授予谭振山「辽宁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称号。
2000年(七十六岁):
6月,沈阳市委授予谭振山「沈阳市荣誉文艺家」称号,新民市副市长,宣传部部长,罗家房乡乡长,书记,太平庄村领导等,市,乡,村三级政府亲至谭家将证书,奖牌,奖金颁发给谭振山。
8月,江帆赴谭振山家继续进行追踪调查与研究。
2001年(七十七岁):
陆续有辽沈晚报,辽宁电台等媒体登门采访谭振山。
12月,陈益源专程从台湾来沈阳,与江帆赴谭振山家进行故事采录与专题追踪研究。同时,两位学者就谭振山的故事活动专题在辽宁大学进行了学术讲演,并邀请谭振山到辽宁大学向大学生,研究生讲故事。
2002年(七十八岁):
陆续有省,市媒体登门对谭振山进行采访。
2003年(七十九岁):
4月,新民市文化局,文化馆领导及专业人员登门看望谭振山;不断有媒体采访及慕名者前来拜访。
8月,江帆赴谭振山家继续进行追踪研究。
2004年(八十岁):
12月,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节目登门拍摄专辑,录制了谭振山所讲述《老鼋报恩》,《箫女》,《丢驴吃药》三则故事。
新民电台,沈阳晚报,沈阳电台登门采访。
2005年(八十一岁):
3月11日,时调任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任教的陈益源教授率研究生林丽蓉专程来到沈阳,对谭振山故事及讲述活动进行采录与调查研究。谭振山应邀到辽宁大学向本科生及研究生讲述了《洞房认义女》等数则故事。随后,谭振山应邀赴江帆家,两岸学者联合对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及其生命史进行了深入访谈。
3月12日,江帆教授带领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两人及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研究生林丽蓉赴谭振山家,继续以「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之研究」为题,进行实地调查。
4月,新民市文化局,文化馆领导到谭振山家,研究将「谭振山的口头文学」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事。
4月26日,辽宁卫视电视台「精彩辽宁」专题部记者及摄制人员在江帆教授的带领下到谭振山家中进行实地踏察,并在太平庄制定了将故事家谭振山列入「精彩辽宁」专题的拍摄计画。
6月,由台湾陈益源教授指导,台湾国立中正大学研究生林丽蓉撰写的以「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之研究」为题的8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在台湾国立中正大学通过答辩。
8月,辽宁省启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评议工作。时任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江帆教授在评议会上建议将「谭振山的口头文学」列入辽宁省第一批申报国家级名录之列,此建议被辽宁省文化厅采纳。25日~26日,新民市文化馆副馆长宋长新等有关人员急赴沈阳,在江帆家中,由其指导连夜对「谭振山的口头文学」申报文本进行修改与完善,保证了此专案的如期申报。
10月,江帆撰写的论文《民间敍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为物件》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大奖理论文章一等奖。
12月,「谭振山的口头文学」获批「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国首批528个国家级专案中唯一的个人专案。
2006年(八十二岁):
1月21日,山东电视台文化频道记者一行4人专程来沈阳,在江帆教授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了解其对故事家谭振山近二十年的追踪研究。
1月22日,山东电视台文化频道记者一行4人在江帆陪同下,驱车到罗家房乡太平庄村谭振山家中,对谭振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采访与拍摄。
1月23日,应江帆邀请,故事家谭振山到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给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讲了「老鼋报恩」,「石佛寺山娄老娘婆给狐仙接产」等讲故事,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2月10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节目组分别到谭振山家和江帆家进行采访,对谭振山的故事讲述活动以及江帆对其的追踪研究进行了双向性报导。
3月,新民市文化馆有关人员到谭振山家商讨谭振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一事。
5月20日,谭振山荣获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全国各地媒体纷纷登门对其进行采访并报导。
6月,第二个周六为中国政府制定的首个「文化遗产日」。当日,谭振山赴沈阳故宫出席辽宁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大会,受到辽宁省政府领导的接见。文化遗产日期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多种媒体集中对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报导,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名气与影响大振,声名远播。
9月,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部门领导登门拜访谭振山,送达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证书与奖杯。
2007年(八十三岁):
2月,江帆采录整理的《谭振山故事精选》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经出版,即被国家出版总署列为2007年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好书之一,同时,被文化部列入我国农村3000个图书室建设计画入选书目。
4月,江帆在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向德国学术界介绍了对故事家谭振山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成果,引起反响,江帆向德国「世界童话百科全书」编纂中心及柏林图书馆赠送《谭振山故事精选》。
5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王志清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策略探究——以谭振山民间故事为例》一文,对谭振山的故事讲述活动及传承状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6月,谭振山被中宣部,中国文联等部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7月,美国葳来大学民俗学家张举文教授率五名美籍学生来辽宁大学,与江帆进行民俗学学术交流。次日,江帆与张举文教授携中外学生三十人余人登门拜访谭振山,在谭家住了一天一夜,中外学生聆听了谭振山讲述的数则故事,反响热烈。
7月,新民市政府领导及文化局,文化馆领导登门看望谭振山。
9月29日,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社科联举办的「辽海讲坛」文化讲座在辽宁省图书馆举行,辽宁大学江帆教授向百余名市民听众介绍了著名故事家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及其影响,对谭振山讲述的故事《孙太生感化山神》进行了深层解析,获得热烈反响与高度评价。
10月21日,日本放送协会,日本国家电视台在江帆陪同下人员赴太平庄谭振山家中采访,对谭振山的日常生活及其故事进行拍摄,对谭振山讲述的《老秋莲》,《门外青山绿更多》,《李连成让地》,《井坑子老项》等故事进行了采录。
2008年(八十四岁):
1月26日,江帆教授与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詹娜,北师大博士生张莹一同访问谭振山家,采录故事十余则。
2月,新民市文化馆领导率有关人员来谭振山家,商讨运用摄像采录谭振山掌握的千余则故事,最后确定在年内集中时间,由新民文化馆李雄伯,孟祥颖两位同志来谭振山家,进行全部故事的摄像采录。
6月,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博士王志清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从知其言到知其所以言』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一文,以谭振山的故事讲述活动以及江帆的追踪研究为物件,论析了学者与故事讲述者在田野中互动的学术伦理与意义,阐释了故事讲述者及其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8月,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聘请谭振山为校外辅导员。谭振山受邀到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为大学生讲故事,江帆同时受邀对谭振山的故事进行了现场文化解析。
12月,江帆与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夏秋,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詹娜登门拜访谭振山,新民市文化局,文化馆领导及有关人员闻讯也来到谭家。共同商议对民间故事家的保护及故事传承活动等事宜,江帆采录了谭振山的数则故事并对其进行了访谈。
同年,辽宁农民报,沈阳日报等媒体登门采访。
2009年(八十五岁):
5月,谭振山赴沈阳「辽宁会堂」出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会」。辽宁会堂为大会分会场,辽宁省政府及沈阳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代表国家有关部门向谭振山颁发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奖励证书,此奖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物质保障部,文化部联合评定,辽宁省仅谭振山一人获此殊荣。
11月,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登门送来上级颁发的对谭振山的奖励证书及慰问金。
2010年(八十六岁):
2月4日,沈阳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在江帆陪同下赴谭振山家,就民间文化及传承人的保护与现状进行采访。
2月5日,沈阳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在江帆家,就谭振山故事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目前在民间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对其进行了采访。
2月8日——9日,江帆率辽宁大学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崔丹到谭振山家,对谭振山个人生命史及其故事活动进行追踪调查。下午采录7则故事,晚上住在谭家,继续对谭振山进行访谈。当晚,江帆接到台湾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的电话,正式邀请辽宁大学江帆教授与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在2010年5月访问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暨故事家形成与传承之演说。由此,谭振山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受邀赴台湾讲故事的故事家。
(此年谱由江帆编撰)
文章来源: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0年2月4日
【本文责编:史妮】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1-4-23 08:56 编辑 ]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