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遗沙龙第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文化、产业与美学

非遗沙龙第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文化、产业与美学

中山大学非遗沙龙第一期
题       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文化、产业与美学
主讲嘉宾:高小康(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主持人:宋俊华(教授)
               中山大学非遗中心主任
时   间:2016年5月23日19:00——21:00
地   点:中山大学南校区中文堂912室
主办方: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协办方:广州天迹文化艺术咨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高小康教授成功开讲中山大学非遗沙龙第一期

    5月23日晚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邀请南京大学教授、本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高小康老师,作为中山大学非遗沙龙第一期的主讲人,向大家做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文化产业与美学”的精彩讲座。本次沙龙由中山大学非遗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吸引了不少本系同学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士参与讲座。



    高老师首先回顾了非遗工作的历程以及“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事件起点,着眼于此,他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全球化与全球分裂”的世界发展趋势这一非遗工作的时代背景。高老师认为,“为承认而斗争”,寻找主体性是非遗存在的根据,也是根本意义上的文化政治。为了寻求主体自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从而兴起的“非遗化”,事实上也是从原生态到主体化与文化共享的文化价值再确认的过程。同时,非遗美学也开始了从经典美学到活态艺术、造型美学与狂欢美学、审美创造与即兴表演等方面的美学内核转换和再生产。他还指出,非遗作为文化产品,本身就具备了产业化的可能性。为了促使非遗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完成社会文化价值的再造。就非遗保护和文化创意的创新模式这一问题,高老师认为可分为强激励的领导者模式与弱激励的追随者模式,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两种。非遗的保护应该形成一种弱激励的水平式追随者模式,提高社区生活的水平发展,促进日常生活的趣味化,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实践之中,这是非遗发展的可能性前景。


        在讲座开始前,宋主任简单介绍了非遗沙龙的举办宗旨,希望通过这种学术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传承人、文化企业之间的交流、保护,推动非遗的保护与实践。讲座结束后,不少出席者针对非遗保护的前景和具体的举措,与高老师进行交流。最后,他对本次非遗沙龙进行了简短的总结,第一期非遗沙龙圆满结束。(文:林海聪)



http://cich.sysu.edu.cn/yjzx/zxxw/2016524/n7479172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