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元节 它的传统被遗忘

回复 1# 的帖子

中元节和盂兰盆节,所指同一,但却是不同宗教的不同话语。
中元节,这是道教的称呼。盂兰盆节是佛教话语,按太史文《幽灵的节日》考证,应该是比道教晚起。
在上文《稀里糊涂成“鬼节”》一段文字里面,鬼节可以时空错乱好几趟,真是佩服某些民俗专家的想像力啊。
ps. 道教的中元节,见黎志添、游子安、吴真(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
 
道教重視三元日,三元即指正月十五上元日、 七月十五中元日、 十月十五下元日,在六朝道教的傳統中,三元日已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過的重要日期,後來更視為三官誕辰,是道教的重要節日。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著名高道寇謙之(365- 448)已將三元的概念具體化,指出「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中元為地官赦罪之辰,下官為水官解厄之辰」。直至現在,大多香港道教壇堂,都會在上元、中元、下元三個時段,啟建法會,期望達到向三官大帝祈求賜福、赦罪與解厄的信仰目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8-21 16:47 发表
河南省信阳过的“七月半”就是古代的中元节,要不是看了这篇文章,我还真不知它们的关系。
7月初一和初二是“新月半”,十五是“老月半”,过了十五就不能过了。民间俗信,“七月半,鬼成串”,“饿鬼等不了七月半” ...
河南信阳这个节俗,体现了中国古代七月十五的“普度”精神。
香港也有类似的节俗——

中 元 節 亦 稱 盂 蘭 節 , 是 一 個 結 合 了 佛 、 道 二 教 的 節 日 , 中 元 法 會 尤 為 各 道 堂 重 視 。 中 元 日 是 地 官 大 帝 的 生 日 , 這 一 天 , 地 官 下 凡 分 別 人 間 善 惡 。 各 道 堂 在 這 期 間 建 醮 普 度 舉 行 幾 晝 連 宵 的 法 會 , 設 壇 祭 禱 、 虔 誦 經 文 、 水 陸 超 幽 , 力 求 陰 陽 普 渡 , 及 闡 揚 孝 道 。 到 了 盂 蘭 節 , 全 港 各 區 均 有 搭 棚 演 劇 、 派 平 安 米 、 燒 街 衣 拜 祭 孤 魂 等 。 據 習 俗 , 人 們 以 「 放 水 燈 」 通 知 水 中 孤 魂 普 渡 , 香 港 宮 觀 則 乘 船 舉 行 水 幽 儀 式 , 超 渡 水 上 亡 魂 , 因 此 有 將 之 稱 為 「 中 元 水 陸 施 幽 法 會 」 。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21 23:33 发表
土家人也过兴“月半”,也是七月十五。

而且一进七月,一般就有很多“青蚂蚱”(又作“亲蚂蚱”,土家语:qin ma zhuer)飞到家里来,土家人认为这是已故的 亲人 ,所以当我们在家里看到青蚂蚱的时候,都会好好保护 ...

广东有说法:蝴蝶(只能是黑色或木色的)是已故亲人的灵魂化成的,回到世间来探访。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10-8-21 22:14 发表
七月半,丽江纳西族地区也很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三天,其实质是祭祖,头天把祖宗迎请回家,挽留一天与家人团团,第三天又请送回去。其源头可能与汉文化有关,但与纳西族传统的祖先崇拜相结合后有了变异。
这跟日本的节俗很相近:祭祖,祖先回归,团聚三天。
怪不得日本人总说他们的祖先可能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有同源关系呢

[ 本帖最后由 爪哇堂 于 2010-8-22 16:1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