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故事的歌手》漫议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故事的歌手》漫议

《故事的歌手》漫议


朝戈金



        哈佛大学教授洛德的《故事的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首版刊行于1960年,至今已经重印多次。最后一版刚面世不久,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附带一张光盘,读者可以聆听到生动的史诗吟唱。洛德本人很具有哈佛老派教授的风范,常年蝴蝶领结,西装笔挺。从这本《故事的歌手》面世以后,洛德的学术声望与日俱增。文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都很关注他的学术思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Folklore”(民俗)词条下,将洛德视为“人文主义”观点的代表,以与泰勒、博厄斯等人的“人类学派”和弗洛伊德等的心理和心理分析学派并列,亦可见出其地位和影响。
        “帕里-洛德理论”( Parry-Lord Theory),又叫“口头程式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就是洛德和他的导师帕里共同构建的。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主题”和“故事范型”等概念。帕里是古典学学者,他最初热衷于解决“谁是荷马”这个古典学的千古疑案,为了完成求证和类比,帕里与洛德曾前往史诗传统盛行的南斯拉夫地区考察史诗演唱过程。从1933年开始,他们历时两年,访问了数以百计的文盲歌手,并做了大量考察和录音。在将这些表演录音与荷马史诗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后,他们发现了民间口头诗歌演唱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后来被概括为“口头诗学”的一系列民间文艺学的重大理论问题。譬如,民间歌手们每次演唱的,都是一首“新”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一首与其他歌有联系的“一般意义的歌”,又是一首“特定的歌”。传统中的诗人,是以程式的方式从事史诗的学习、创作和传播的。这就连带着解决了一系列口传史诗中的重要问题,如史诗歌手并不是逐字逐句背诵并演唱史诗作品,而是依靠程式化的主题、程式化的典型场景和程式化的句法来记忆和表演作品的,口传诗歌的创作法则制约和限定了表演中变异的限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歌手就像摆弄纸牌一样来组合和装配那些承袭自传统的“观念部件”。所以,这些篇幅宏大的诗歌,与其说是某个天才诗人的灵光乍现的产品,毋宁说是一个伟大的演唱传统的产物。
        洛德的主要学术成果,还有《史诗歌手和口头传统》(1991)、《复述故事的歌手》(1995)和大量论文。得益于该书研究成果的著述已有上千种,涉及全世界上百余种语言的口头传统。洛德的贡献包括对南斯拉夫史诗演唱家的学艺过程和演唱方式的研究,对口传史诗中程式概念的缜密的分析,对程式化主题和典型场景的极为细致透彻的探讨,以及对书面与口头传统关系的广泛涉猎,兼及对古希腊史诗、中世纪史诗传统和当代活形态史诗传统的比较研究,等等。总之,洛德的研究对该学派理论的体系化方面贡献不小,也使得帕里早年的工作方向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推进。
        “口头程式理论”除了在欧洲的诸多语言传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之外,也已经影响到 非洲、亚洲、美洲的印第安(每一地区中又包括许多彼此相异的传统)、澳洲的土著、南太平洋,以及其他一些语言区域。并远远超越了史诗的疆域,进入到各类民间叙事歌、《圣经》研究、爵士乐的即兴弹唱、美国黑人的民间布道、民谣创作等与即兴发表相关联的诸多领域。很显然,这一理论并不是那种一经面世便立即造出轰动效应的“新学说”,但是它严谨、扎实的理论体系,以及文本解析与田野研究并重的操作范式,再加上在全球众多传统中的运用和验证,造就了它开放的体系,延长了它的学术生命力。
        洛德过世之后,口头程式理论的当今旗手,是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约翰•弗里教授。他是密大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兼《口头传统》学刊主编。他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就是系统评述“口头程式理论”学术史的“博学而生动的教程”。该书中文版于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出版。
        适逢“口头程式理论”经典著述之一《故事的歌手》中文版面世之际,我们应当更严肃地思考怎样立足于各民族文化本土中的史诗传统并借鉴西方史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搭建起中外史诗研究界学术对话的桥梁,从而发扬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传统之优长,汲取国际学术理论成果之精粹。介绍外国理论的意义自不待言。
        《故事的歌手》翻译者尹虎彬曾在哈佛大学研修,聆听过洛德门生的课程,进而与他们有来往。据说该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点,也与他们多有讨论。这也是国际学术合作的一个生动事例。

附件:

singeroftales  [时间:2008-9-29 22:5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