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节(寒食节):专题研究

清明•感恩•感恩文化

郑熊 

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09-04-27 08:01 光明日报


  由陕西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西安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六十余名学者围绕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清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清明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特色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指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的特有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感恩的特殊表达方式,表现为对天地、民族共同祖先、家族祖先、他人的感恩,并揭示出感恩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张岂之、乔学光、章开沅、石兴邦、吴清辉、刘源俊、钱逊、赵馥洁等同与会学者一起就下述内容进行了研讨。

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张岂之先生谈到,今年黄帝陵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立为“清明·民族感恩”是与目前的现实联系起来的,认为只有从民族的先辈们和民族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对先辈们抱着感恩的情怀,且使之转化成对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礼赞,才能够实现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学者指出,人们在清明节举行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先祖功绩的怀念以及对先祖的感恩,清明节文化的精义在于感恩,感恩是清明祭祖的灵魂。有学者认为,清明节是一个追思和感恩的节日,清明节就是中华民族的感恩节。

二、清明节所蕴涵的生命理念

  作为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的清明节蕴含了对生命的重视,这种生命不仅体现为具体的、物质性的“生命”,同时还体现为抽象的、精神性的“生命”。

  对于清明节所体现的生命理念,学者多有阐发。有学者认为贯通清明节的核心价值意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清明节是礼赞生命的节日,这表现为“天人合一的生命感通意识”、“寒食禁火的生命关怀意识”、“扫墓祭祖的生命承传意识”、“踏青春游的生命欢乐意识”和“插柳植树的生命培育意识”。有学者则指出,清明节特有的扫墓、踏青以及多种体育娱乐等节俗蕴含着生命意识,具体表现为“生命整体意识与和谐生存意识”、“生命可贵意识与生命担当意识”、“追求生命价值永恒的意识”。

三、清明节的精神价值

  众多学者从清明祭祖可以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激励后人入手,指出了解清明祭祖习俗中的感恩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可以把中华文化传统的意义提升到维系社会和团结民族的层面上去。有学者则把清明民族感恩与文化遗产传承联系起来,认为感恩文化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也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前提、保障。大家认为,清明节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无处不在,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四、清明感恩文化的来源

  关于清明感恩文化的起源,有学者认为它与祭祀文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祭祀文化起源于原始宗教,形成于三皇时期,在五帝时期有较大发展,感恩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祭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同步的。五、关于感恩文化的建设

  对感恩文化的建设,有学者认为必须要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超越的力度,要加强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借鉴,重视感恩文化的制度环境设计与建设,重视整合中西文化中感恩文化资源,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有学者则通过对具体企业感恩文化的考察,认为感恩文化必须同现实联系起来、必须付诸于实践。还有学者具体讨论了清明感恩文化的建设问题,认为应从完善清明祭祖的礼仪制度和更新祭祀方式等方面入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