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世界阅读日:4月23日

世界阅读日: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缘起文豪

  4月23日是一个作为世界文学象征的日子,因为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莫里斯·德·昂,以及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等等。所以在这一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体大会上,向伟大著作和它们的作者致敬;鼓励大家尤其是青年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唤起大家对这些为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伟人的再次敬仰是必需的。

   这种对阅读日的庆祝活动起源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在这里,每年的4月23日(当地的圣乔治日),有卖一本书送一支玫瑰花的传统。在西班牙,这一天又是纪念《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活动,这本书被认为是西班牙语的作品里面,最出色的一部。在马德里,几百名作家名流聚集一堂,每人两分钟接力朗诵古典名著《唐吉柯德》。而在英语国家里,这一天也和威廉·莎士比亚联系在了一起。


  正式命名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方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的全体成员大会上宣布制定的。这个在每年的4月23日庆祝图书和阅读的传统将会长期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这一庆典国际化的决定,对促进阅读、出版、产权保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为世界阅读日的成功主要依靠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包括作者、出版商、教师、图书馆员、公共和私人协会、人道主义者联盟和大众媒介)共同努力和支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各国的国家委员会、俱乐部、活动中心、协会、学校图书馆联合体,以及一切致力于为伟大的图书和它们的作者举行世界性庆典的人们,都在尽其所能去动员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各大团体去支持这一事业。


  补充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制定了与图书、出版、版权和翻译相关的一系列计划。

  从1948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开始在翻译和出版领域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该计划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翻译索引。这是一个翻译作品的国际性参考书目,是各学科图书翻译版本的指引,它涵盖了一百多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还使确定某位作家的作品是否被翻译过,被翻译成哪一种语言,是被何人翻译的这些内容成为可能。自1993年以来,这些逐年积累的版本已经由光盘版代替了原始的纸质印刷版。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01年以来,这一翻译索引已经被应用到互联网上。为了使文学翻译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相互认可和对话的工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经为文学翻译创造了一个“票据交换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继续支持非洲和亚太地区的区域性联合出版计划,把重点放在适合儿童、妇女以及刚刚掌握阅读技巧的人阅读的那些图书上。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读书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拉伯世界组织编辑了一份名叫“Kitab fi Jarida”每月文学副刊, 遍及了该地区的近20家报纸。除此之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以“宽容服务组织”的形式两年一度授予儿童文学奖和青年文学奖.这一组织为促进计划的实行以及引导全世界范围内的读书活动做出了巨大的支持和贡献。

  建议和发端

  计划、方案、发端、行动和想法。以下是一些建议,其中的一些已经包含了如何丰富每年一度的4.23时节阅读日庆典活动的想法。

  出版者和图书管理员的行动:
   1. 受西班牙传统习俗影响,特别的“随书送玫瑰”活动;
   2.“街头图书”庆典,包括的读书日的打折活动以及作者的签名售书;
   3. 出售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这一天专门设计的标志的作品(在公共场所、旗帜、张贴板、宣传栏、销钉、休闲服、卡片上为展出所作的广告);
   4. 将没有卖完的图书及相关资料捐献给经济落后地区、社会底层地区、监狱以及医院的图书馆等等。

  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的行动:
   1. 为孩子以及青年朋友举行阅读比赛;
   2. 为青年作者举行文学创作比赛(故事、小说、诗等);
   3. 举办介绍名著内容以及其写作过程的展出,开设相应课程;
   4. 加强学生和读者对版权观念的认识;
   5. 特殊题材图书展示以及作家系列作品展示;
   6. 宣传名著及其作者的广告语竞赛,胜出的广告语将作为下一年阅读日的宣传口号;
   7. 组织作家、读者、学生、家长们参加在图书馆举行的开放式交流活动,以茶话会的形式讨论文学的演化;
   8. 由图书馆将促进全民阅读的信息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读者;
   9. 动员年轻的志愿者们在老弱病残人士、文盲、盲人们的家中为他们义务阅读,这也是从非洲“公众朗读家”的古老传统演化而来。

  大众媒介的行动:
   1. 在报纸和杂志中刊登关于图书、阅读、版权、何侵权行为等的文章或专门的副刊;
   2. 制作相关的广播和电视节目(讨论、采访、竞赛等)。在以后的多媒体社会中,这些“铅字”将成为当前重大事件的主题;
   3. 对新作家、新艺术家、作曲家、诗人和电影制片人的推荐;
   4. 对记者创造性工作的承认;
   5. 分析国家盗版情况的严重程度以及盗版这一行为对民族创造力极坏的影响;
   6. 讨论“翻译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7. 讨论图书和阅读在教育、文学、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
   8. 分析在全球发展计划的背景下的国家图书工业;
   9. 公立图书馆中的圆桌会议以及它们在文明的民主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专家及理论界对版权的关注及行动:
    1. 组织“自由讨论日”,邀请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主席团的成员发表关于版权和其他组织应得到的相关权利等有关内容的演说;
   2. 组织面对大众的版权宣传日;
   3. 针对新的版权条例,组织律师、作家和创造者之间的讨论;
   4. 为这一专业的学生安排参观集体经营组织;
   5. 组织关于版权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征文比赛;
   6. 组织学习法律的学生和从事出版行业的专家(出版者和制作者)之间的讨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每个成员国家的国立委员会是执行全国范围内对阅读日的促进、鼓励和全民合作活动的焦点所在:
   1. 举办新闻发布会来传播将进行世界性的阅读日庆典活动的消息;
   2. 针对被提议或起他挑选出来的专题组织讨论;
   3.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首日封的发行;
   4. 在交通公共场所,包括铁路站和飞机场,加强加多标语的宣传;
   5. 记录下筹备此次庆典全社会所作的努力,以及任何其他对每年4月23日“阅读日”的动员行动作出过贡献的想法;
   6. 国立委员会更进一步强调最基本的目标是保证这一活动的成功以及它的连续性。使其成为“世界文化日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TOP

世界各地的“世界阅读日”

新浪读书  


  英国

  当地的庆祝活动可说是搞得最全面,他们更把阅读日提早到3月6日举行,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例如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今年阅读日的官方网站更在网上举办作家讲座/交流会,以及播放与阅读有关的节目。


  当地有关机构更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镑的图书日代用券(World Book Day Book Token),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主办单位特别为世界图书日出版6本新书;又设下好书名单,不单向小朋友推荐25本有趣读物,更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建议,使教师可作为教学参考。

  加泰隆尼亚

  当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阅读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著玫瑰在街上走,就象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

  韩国

  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

  当地今年会特别为“世界阅读日”出版一本历奇故事书,向小孩讲解甚么是版权,希望藉此提高年青一代对版权的认识。除此之外,当局也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

  出版社在4月23日当天寄出35,000册图书,免费送给当地学校。

  举办慈善拍卖,15幅来自当地艺术家的作品的收益将用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此外,更有新书或旧书的捐赠活动。

  日本

  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香港

  去年,全港市民一同参与“全城阅读10分钟”活动--在4月10日至4月30日期间,每天或于任何一天抽出最少10分钟阅读课外书(杂志、报章、漫画书及娱乐周刊不包括在内)。

  香港大学去年还发表了一个有关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阅读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报告亦显示,香港的小朋友在小一时阅读的兴趣十分强烈,阅读的能力亦很高,但到高年级时,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却下降了,可见阅读是需要养成习惯。

  要掌握阅读的能力是要持之以恒的,而家庭的支持更是非常重要。该研究亦证明,如家庭具有浓厚的阅读文化和阅读习惯,父母能带领子女从小开始进行亲子阅读,子女长大后便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经常阅读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也是较好的,将来事业的成就亦会更高。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成才,因此,父母们要下功夫,从小向子女朗读或说故事。

   

TOP

阅读:能不能成为节日?

新浪 2004年04月22日11:56  来源:新京报

  苏州副市长两会提案 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本报综合报道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与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等人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但此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给他的答复是:国家原则上不设置新的节日。今年“两会”上,决意要“将提案进行到底”的朱永新委员再次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

  他认为,所谓原则上不设立新的节日,并没有规定不允许设立新的节日。之所以再次呼吁国家设立阅读节,是因为阅读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认为这是自己所说话中最为满意和到位的一句。从大处着想,阅读节还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阅读节是国内外比较普遍的通行做法。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在我国,团中央及许多省、市已经成功举办多类型阅读节,部分的大学、中小学也早已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节。但这种区域性、零星的读书节很难影响到全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读书依然不是许多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此,朱永新在今年的提案中再次建议,把每年的9月25日作为中国的阅读节。

  朱永新有关书业的另一个提案建议,从2004年开始,应该在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的评选中,正式将教材纳入。

  在我国,国家级的图书大奖如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等,其评选对象并不包括教材。朱永新谈到,教材使用面广量大,直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何况教材本身是图书的一个重要种类,国家级图书奖的评选如果不包括教材,无疑缺少了一项重要的内容。

  同时他还建议,通过全国的各种学术机构,对各地各类学校使用教材的情况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对各学校使用教材的名称实行公告,对于使用劣质教材的学校要给予警告。

  大学和中小学的各种评比、职务职称的晋升以及各地区的学术评价,都应该将教材作为重要的内容,以此来鼓励最优秀的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新华网)  

TOP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 April 23

UNESCO
  


By celebrating this Day throughout the world, UNESCO seeks to promote reading, publish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rough copyright.  
   
23 April: a symbolic date for world literature for on this date and in the same year of 1616, Cervantes, Shakespeare and 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 all died. It is also the date of birth or death of other prominent authors such as Maurice Druon, K.Laxness, Vladimir Nabokov, Josep Pla and Manuel Mejía Vallejo. It was a natural choice for UNESCO's General Conference to pay a world-wide tribute to books and authors on this date, encouraging everyone, and in particular young people, to discover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and gain a renewed respect for the irreplaceable contributions of those who have furthere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of humanity.
The idea for this celebration originated in Catalonia where on 23 April, Saint George's Day, a rose is traditionally given as a gift for each book sold. The success of the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will depend primarily on the support received from all parties concerned (authors, publishers, teachers, librarians,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humanitarian NGOs and the mass media), who have been mobilized in each country by UNESCO National Commissions, UNESCO Clubs, Centres and Associations, Associated Schools and Libraries, and by all those who feel motivated to work together in this world celebration of books and authors.

TOP

世界阅读日:当"悦读"成为一种习惯

路弘

中国文明网 2009-04-16

   

    "世界阅读日"即将来临,每年这个时候,读书都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书,是我们人类亲密的伙伴、贴心的朋友、无声的教师。知识就是力量,而我们习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就是书本,因此,书自然成为给予我们无限力量的文化源泉。当我们疑惑迷惘、孤单寂寥时,书可以为我们安抚心灵,排忧解惑,它是一盅最美味的心灵鸡汤。因此,阅读既是我们获得知识和力量的手段,更是我们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们离不开"阅读",但也更需要"悦读"。

    "阅读"仅是一种行为,而"悦读"更体现一种态度。阅,字典里解释为看、观察之意。也就是说,"阅读"本身不是简单的看图识字,而是在看和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只有在这一看一想、一读一思之间,我们才真正完成了"阅读"的过程。但无论"读"还是"思",都是一种行为,只是发出行为信号的器官不同而已。"阅读"除了要用手眼、大脑之外,更要用心,读书所产生的心灵之感和所获得的心动之情才是文字本应带给我们的意义!生活中离不开阅读,如果仅把阅读当作一种行为或任务去实施和完成,这样的阅读是被动的、可悲的。而本着一种愉悦、期待、积极的心态去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乐趣,通过阅读可以享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触动,这样的阅读才是主动的、有意义的。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悦读"是一种精神境界。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习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当然,这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的积累,就不会达到"悦读"的境界。也许有人天生喜欢读书,但他也只达到了"悦"而非"读",要想真正做到"悦读",除了享受文字,还要理解文字,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

    笔者钟情"阅读",更崇尚"悦读"。作为一名小知识分子,读书多年,深知自己离不开书,我需要阅读,很多时候也钟情阅读。但多年的读书生涯也还未能培养出自己"悦读"的心境。然而笔者坚信,"悦读"也如同一种习惯,是需要在日积月累的点滴阅读岁月中逐渐培养和养成的。我不敢断言经过这种岁月的积淀就一定能实现"悦读",但没有这个过程的锻造,"悦读"只能是幻象。

    当"悦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

    当"悦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将成为一种享受。

    当"悦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将不再需要呼唤。

TOP

Message from Mr Koïchiro Matsuura,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Message from Mr Koïchiro Matsuura,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the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23 April 2009
Since 1996, the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celebrated on 23 April, has been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us to reflect together on new issues relating to the book, viewed concomitantly as an industry, an art, and an essential tool in ensuring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The Day may be plac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Nations Literacy Decade (2003-2012), the theme of which is "Literacy as Freedom", thus calling to mind the emancipatory effect of books. Such linkages are of the essence, especially if the book is to be a major medium for teaching men and women, as well as the most marginalized social groups, to read and write at a time when one adult in five worldwide can do neither.

The book, an instrument of knowledge and a means of sharing, must further each person’s education, fulfilment and empowerment. It thus contributes to enjoyment of the universal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o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by each individual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Furthermore, having only recently celebrated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we must stress that books are of no avail if we do not guarantee their free circulation. Concern over the "free flow of ideas by word and image", enshrined in UNESCO’s Constitution, must be kept alive so that we can continue to promote universal access to books. As you can see, it is both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uine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and respect for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 for all; that are at stake in issues relating to the book and its circula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4th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I therefore solemnly call on all countries and on UNESCO’s partners and friends to join us in common reflection on the place of the book in our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policies and on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creative diversity that is deemed more useful than ever.

Koïchiro Matsuur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