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国: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口头叙事媒介
由于口头叙事媒介与人类的原初生存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思考口头叙事媒介的本质问题。文化人类学观念中,口头叙事媒介参与建构了神话、史诗等重大文化体裁。因此,口头叙事媒介的人类学讨论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
一是传播媒介的维度,口头叙事媒介呈现出立体性与弱主体性,媒介的工具意义在此获得主体的隐含身份。首先,口头叙事媒介具有立体性(Multi-dimensionality)。口头叙事媒介以声音媒质为基础,以姿态、动作、环境等多种富有文化寓意的媒介元素为辅助,构成其立体性特征。其次,口头叙事媒介具有“弱主体性”(weak-subjectivity)。口头叙事媒介由于是突显在人自身之中的一种媒介,因而具有了人的主体性的某种边缘的、延伸的性质,即“弱主体性”。
二是艺术媒介的维度,口头叙事媒介的艺术创作呈现出人生的仪式性与日常生活的审美特性,同时,口头叙事媒介与人类艺术的起源具有互为性关系。口头叙事媒介的艺术表达具有鲜明的人类学特性。从艺术媒介的角度讲,口头叙事媒介没有分离出纯粹的艺术媒介功能,但在传承和创作口头作品时,口语特质、讲述活动的艺术整体性以及隐在的表演性,寓于口头传统之中,成为文化传统的艺术表达形态和艺术风格。
口头叙事媒介的艺术表达总是以日常生活与民俗仪式为其语境的。在日常交流的氛围里融入生活,口头叙事媒介的艺术品格附着在日常交往的事件处理和情感沟通之中。口头叙事媒介不像技术媒介那样,有着独立的艺术形态,它更主要的仍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但由于其贯穿了审美的题材和摹仿的语言,生动地、灵敏地以修辞的态度激发着日常生活的内涵,以跳跃的机智展现生活的丰富和情思,因此,口头叙事媒介的主体性意味得到绽放,它的艺术能力得到呈示,进而其艺术媒介的身份得以确认。
【作者简介】孙正国,1972年生,土家族,湖北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