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5# 的帖子
你说这个问题我也看到了。我就在这里谈一点看法吧。。。
首先抱歉,刚看完《搜索》,我不太喜欢追时尚的潮流,所以新片一律不看,这部陈凯歌的电影是因为看到CCTV9有一部讲陈凯歌的纪录片,讲到拍这个片子的过程。于是就看了,我认为是一部好电影。所以脑子还有点在片子里。
珠算,用“遗产”的眼光来看,那真的是不折不扣的遗产了。它有什么意义?在计算器发明的那一年,就已经给珠算判了死缓,注意是“死缓”。但是,作为一项技术,珠算所承载的不只有计算器的功能。就算是现在的计算器,它还有品牌在里面。何况计算器的情况也不乐观,输给计算软件了。
我讲一个三天前经历的事情,那天我坐公交,在站台上,是下班放学高峰期,站台上全是初中生。。一个女生问一个男生:128-30=?男生用了10秒告诉她等于98。女生大叫,是吗?你数学比我还差,我都算出来是92.。。然后男生怀疑了,支吾了半天。最后女生掏出手机:“还是这个说了算!”结果一算,两个人都晕了过去。。。
说实话,我当时也想了几十秒,才确定男生心算是对的。。。我高中数学最低考过29分,天生数学白痴。。。我相信这种级别的心算对多数人来说迅速作出正确反映应该不难。。那这个事情说明什么问题?也许可以说这个女生实在愚钝,也许可以说这什么都说明不了。我立马想到了哲学界一个前沿的论题:未来是机器驾驭人,还是人驾驭机器?虽然机器是人造的,但是智能机器给人类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很难察觉。所以技术文明的问题已经支撑起了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技术哲学。我跟科哲的研究生住了三年,也经常听到他们讨论这些。那民俗学的眼光技术是怎样的,鲍辛格的《技术世界的民间文化》讨论过,抱歉这本书还没精读过,不敢妄言。但我想爱东老师研究信息时代的谣言,就和这些问题有关,也和我刚看过的电影《搜索》有关。技术时代的信息可以杀人于无形。这提醒我们,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技术文明急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正如乌爷爷所言,拥有更多地文化基因,应对风险的能力就越强。那么,珠算就可以算作一种文化基因。
珠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了,支撑了古中国文明大部分高效的数字运算,支撑了贸易、教育、结算、统计。那么大的国土、那么多的人口,古代中国发生的的运算量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所以小小算盘所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那么今天面对淘汰,珠算的理念和实践是否应然淘汰。我想至少不会是否定答案。假设那天计算机网络大面积瘫痪,又停电,那计算机就是一堆废铁,用惯了计算器的人又不熟心算,这么么办?当然这也许是杞人忧天,但是我讲了,珠算不仅仅是计算工具,他还代表了一种运算思维、一种运算文化、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那么在现在和未来,珠算的作用也不是算盘本身,就在于其承载的独特智慧。
因此,珠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代表的并不是一种古代计算器,而是一种智慧及其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