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大展示周】(第3集)云大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者梯队

秦家华

秦家华,1938年生,云南墨江县人。1959—1963在云南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曾任云南大学《思想战线》负责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为《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云南少数民族生产习俗志》,《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志》编撰者之一,主编《贝叶文化与民族社会发展》(第二届全国贝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7), 《贝叶文化论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4)。 《贝叶文化与傣族和谐社会建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近十年参与《中国贝叶经全集》部分译文审定工作。
    秦家华教授是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撰稿者之一。他与李子贤、杨知勇教授合编的《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志•婚俗志•生葬志•生产习俗志•生活志》是我国民俗志书写的一个典范,也是少数民族民俗学的民俗志研究的尝试。对少数民族民俗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TOP

段炳昌

段炳昌,白族,1955年生,云南剑川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云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文学学科分委员会主任)、《民族艺术研究》常务副主编,教育部重点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少数民族文化史、少数民族艺术理论。近期主要著作有《云南地方文学史》、《白族民间建筑艺术》、《白族村寨调查》、《饮冰室文集校注》(合著)等5种,主编《文化与审美》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文化与艺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丛书多种。主持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与应用”、教育部教育改革重点项目“边疆地区综合大学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云南省校合作项目“民族文化学”等重大研究项目多项。
    段炳昌教授目前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

TOP

黄泽

黄泽,1964年3月生,云南宣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1年获民俗学硕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会员,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民族研究》编委,云南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
    黄泽教授长期从事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俗艺术学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西南民族文化与民俗——民族文化学的新视野》,《西南民族节日文化》、《神圣的解构——民族文化研究的多维审视》、《民族文化学》(合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在云南四千公里边境线上的旅行》(合著),《赫哲族: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调查》,《神话学导论》(合著)等,主编《中国各民族英杰》、《中国各民族年节祭会大事典》,《非物资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等多种。发表民俗学,人类学论文40多篇。
    代表作有《民族民俗学刍议》、《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及学术渊源》、《族群视角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支系研究》、《云南未识别群体研究的族群理论意义》、《文化叠压带:多民族杂居区域的文化层积关系》、《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云南氐羌系民族的天神神话与祭天》等,成果为《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0余次转载评述。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各一项。是省级重点学科“民族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TOP

秦臻

秦臻,198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现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民俗学硕士点负责人。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宗教民俗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在哈尼族、藏族地区工作的经历。2001年开始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地区进行长期深入地调查和研究。曾参与对甘肃东乡族村寨的调查。发表《隐秘的祭祀:一个哈尼族个案的分析》、《东乡圣地东乡人》等学术论文,参与《云南地方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等丛书的撰写。
    目前,秦臻副教授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宗教民俗学》、《民俗学田野研究方法》等课程。

TOP

木霁弘

木霁弘,纳西族,1963年出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汉语、民俗学及民族文化的研究。著有《普洱茶》、《云大早期的历史文化》、《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茶马古道考察纪事》、《儒学与云南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文化转型》、《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汉藏语系语言研究》、《香格里拉文化史》、《心路》、《第4趟列车 :开远文化的新视界》、《富村之路》、《普洱茶文化辞典》、《普洱茶手册》、《普洱茶》、《普洱茶艺》、《永世的昌盛 行走在古代的保山》、《云天下:三四十年代云南大学校园文化》、《云南神秘文化之旅》等三十余部作品。同田壮壮一道拍摄了《茶马古道系列——德拉姆》。另有文学作品若干。
    在历经10余年的考察研究之后,木霁弘最早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名称。1987年,木霁弘和同学徐涌涛得知金沙江边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古道,人称“南方丝绸之路”。通过研究,他们想出一个称呼——“茶马之道”,最后定名“茶马古道”。1999年,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与木霁弘相识,此后他们与著名作家阿城一道多次前往茶马古道考察采访。2004年,田壮壮导演的中国首部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在全球公映。

TOP

李道和

李道和,1965年生于四川。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当年考入云南大学,师从张文勋先生,研习中国文学批评史,1989年获硕士学位。此后10年,在云南财贸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9年考入南开大学,师从李剑国先生,研习中国古代小说,2002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方向)、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民俗学会、俗文学学会会员。
    李道和教授主讲课程包括:文献民俗学、文学文献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史、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古代小说研究、古典文献学。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民俗、宗教、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及其文献研究,结合运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汉族与少数民族口传文献,侧重于边缘交叉、溯源讨流的考论,试图在文献梳理中阐释意蕴。其《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民俗文学与民俗文献研究》、《干将莫邪传说研究》(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出版,2009)、《释“巫”》、《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及其宇宙论意义》、《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等众多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TOP

董秀团

董秀团,女,白族,云南大理人。 云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教授。云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民俗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白族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199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2001于云南大学获得(民俗学)硕士学位,2004年于云南大学获得(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学位,皆师从段炳昌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白族大本曲研究》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4-12-10 20:20 编辑 ]

TOP

黄静华

黄静华,女,民族学博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民俗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白族民俗文化、神话学、民间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

系友 邓启耀

邓启耀 生于云南昆明,现为中山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现在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同时担任中山大学飞天创意工作室的指导老师。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TOP

系友  马翀炜,1963年11月生,湖南人。民族学博士,现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人类学,在《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等的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著作有《发展人类学》(合著)等。
  
还有好多云大民俗学硕士点毕业的青年学者,就不一一列了,其中比如洪颖(艺术人类学知名学者)、杨立权(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关门弟子)、刘红(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10-9 21:53 编辑 ]

TOP

矮油,终于弄完了,累屎了!!!

TOP

根据黄泽老师提醒,学术梯队还应列上谢国先教授和毛艳教授。谢国先教授是民俗学硕士点的开创人,曾任98级至02级神话学课程教师。由于他们的资料目前还没找到。今后再补上。系友中还有杨福泉(纳西学家)、郑凡、王亚南、朱霞、杨杰宏等。英古前辈本打算在志愿者那里展示。

TOP

还有如果算上我博士点、硕士点、本科毕业的,现在仍从事民俗学研究的,那就太多。只好请各位系友见谅,毕竟资料有限。

TOP

回复 30# 的帖子

呵呵,那要不要写一篇读后感啊。。

TOP

回复 33# 的帖子

笛子后知后觉啊。。。欢迎回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