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池子说的最大公约数,和对外界的向导。有一个例子,就是近年来媒体对“民俗”的报道现象。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网站,对清明节、春节、殡葬等的报道,可以看出他们理解的民俗是什么。他们很少提及“民俗学”怎样认为,而认为民俗就是民俗,不证自明,运用的相当自如。比如“传统民俗濒临消失”、“专家呼吁保护民俗文化”等这样的语言。给人感觉他们提及民俗,就好像剪纸、门神、春联那样自然而然,没啥好解释的。这样的媒体舆论导向,使受众据认为民俗没啥好研究的,就那样呗,好能整出朵花来?或者就是资料学。这些生活在民俗之中的“民”就觉得这个里学术太远,根本不能和物理、数学、哲学相比,因为这对于“民”来说并不陌生、并不难懂,甚至他比我们懂。
但这恰恰是民俗学的特殊性,我们研究的对象恰恰是把学术视为对象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