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通知] 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将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讲座

已发布到【民俗学博客·会议讲座】栏目,欢迎访问:

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g/m.php?name=conference

TOP




萨林斯 (Marshall David Sahlins)
作者:黄平、罗红光、许宝强
转贴自:《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黄、罗、许合编)2002年版
人类学在线:2005-5-12 12:36:39

著名美国人类学家。19301227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分别于1951年和1952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5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他于1956-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自1973年以来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人类学教授,现为查尔斯·F.格里杰出人类学教授(Charles F. Grey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及芝加哥大学学院教授。

萨林斯的人类学思想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962年他出版《毛拉:一个斐济岛上的文化与自然》一书之前,他基本上以一个进化论者而知名。这时期的代表作有《波利尼西亚的社会分层》(1958),《进化与文化》(与塞维斯合著,1960),受其导师怀特的影响,假定在文化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处于优先地位,决定着文化的实践。《文化与进化》更表明了他的“文化唯物论”立场。1972年,他出版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石器时代经济学》一书,这意味着萨林斯思想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他对波拉尼(Karl Polanyi)“实质主义”经济人类学的阅读,认为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存在着根本的差别。这本书直指西方经济学的进化理论,认为“富裕的西方人—穷困的原始人”乃是一个西方中心论的虚构。1976年,他又出版了名著《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这本书综合了马克思本人的理论和结构主义,以象征人类学理论来阐释非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他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并置在一起,指出它们都是以自身独特的文化构造方式来建构他们的社会的,而长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中的“实际理念”实际上恰恰是西方人建构自身社会的独特方式。这本书构成了对西方社会科学和人类学基本命题的重要批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萨林斯转向了“历史的人类学”,他集中研究了夏威夷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接触的历史过程,接连出版了《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1981),《历史之岛》(1985),《资本主义的宇宙观》(论文,1988),《阿那胡鲁》(与帕特里克·克齐[Patrick Kerch]合著,1992),《“本土人”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1995)等名著。他以西方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为例,探讨了非西方文化的能动性。他指出,这些“土著文化”并不是只能对西方文化进行消极的反应,而是出于它们自身的文化理念,在本土宇宙观的支配下将西方人纳入到他们自己的体系中去,同时,在与西方殖民者相接触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也藉以完成自己的文化转型。1996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甜蜜的悲哀》,在一种“文化并置观”中集中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传统宇宙观,以此来揭示西方“现代性”的起源及转变过程。(文责:赵丙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