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统与文艺”主题引关注

传统与文艺:2008北京文艺论坛开幕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09:24  中国作家网





  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传统与文艺:2008北京文艺论坛”,12月15日—17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论坛分为文学、电影舞蹈、戏剧、影视、音乐、民间文艺、美术书法等几大单元,近80位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将在讲坛上深度讨论当前我国文艺事业各个门类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摩擦、继承和颠覆。
  一年一度的“北京文艺论坛”,是深受文学艺术评论家瞩目的大型理论论坛,近两年来更趋成熟,已形成品牌。
  自2005年始,北京文艺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届论坛分别以“市场经济与文艺”、 “传媒与文艺”,“批评与文艺”等社会热点展开深入探讨,并将论文结集出版,旨在为文学艺术评论界提供资料和思想资源。今年北京文艺论坛的主题为:传统与文艺。论坛征集论文前夕,不少文艺评论家申请参加讨论,他们认为,“北京文艺论坛”关注当下文艺现状,在选题上,贴近当代重大文艺现象,论坛提出的有现实针对性的话题,不仅引起社会各界对当下文艺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也对当代文艺的发展能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索谦在开幕式上谈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索谦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发展和确立,社会思想、文化、价值体系同样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和变革。从80年代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五四”新文化传统的推崇借鉴,到90年代至今天的“国学热”“传统热”的逐步升温,不同时期的种种文化思潮都显示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价值体系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建构之中。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无疑是当代学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在如何对待传统的态度上,我们与很多评论家达成共识:对待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和文明的文化传统,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批判和摒弃其中的糟粕,但是更关键的,是强调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不少评论家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与世界文化融合的“现代化”方向,这一点无需质疑。走向“现代化”的文化,也包含着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发展与创新。评论家们谈到,“发展”是继承传统的内在要求,“创新”则是发展传统的基本动力。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发展与创新的精神尤其重要。如果某种艺术创作,仅仅限于对某种“传统”的内容、形式、风格、审美规范进行模仿,而不敢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门艺术将必然失去其蓬勃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将失去了这一“传统”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记者特别注意到,2008??北京文艺论坛之所以再次引起文艺评论界的热切关注,是因为面对中华文明创造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继承其形式、风格、审美规范,以及传统的智慧,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如何在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中融合升华等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在现实的实践中是有误差和误区的,在倡导与发扬的问题上仍有些观念是模糊的。很多与会者就目前存在的现象及建设性意见从理论上加以论述,并提出各自的见解,是北京市文联每年年底汇总文艺思潮,倡导先进文化的用心所在。
  同时,这次文艺论坛举办,为文艺评论家提供一个共同讨论、交流发挥的平台,与会者为文艺事业的发展谏言献策的热情超乎预料。
  参加此次论坛的评论家、学者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会前已收到的专题发言提纲来看,论题涉及当下文学艺术界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紧扣热点问题,比如贺绍俊分析“80后”对传统的挑战,尹鸿谈文艺创作的推陈出新,陈晓明解析白先勇小说中的传统与现代现的冲突,解玺章关注京剧变革百年之梦的思考等等。可以预测,论坛的精彩发言将引起场内场外的热烈讨论。
  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张恬 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相信,这些对于“传统”讨论,在中国文化价值体系面临剧烈变动和重新建构的今天,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项工作。(文/胡殷红 摄影/袁继彦))
   (编辑  一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TOP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