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乡土中国[004].序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杰舜
时间:
2009-11-21 11:29
标题:
新乡土中国[004].序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序
郑杭生
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城乡关系是一个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对建构和谐社会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由徐杰舜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的“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最终成果《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以下简称《新乡土中国》),从人类学的理论切入,经过田野考察,综合运用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统计学,以及“三农”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武义县为案例,系统、全面、翔实地总结和概括了武义新农村建设的10条经验是:生态家园、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城乡统筹、政府服务、教育优先、下山脱贫、村务监督、文化活力。徐教授和其他作者们在深入武义进行新农村建设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升华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十分难能可贵。其创新点主要是:
1.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
《新乡土中国》在对中国农村建设思想进行梳理之后,认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就是城乡融合。据《新乡土中国》研究,恩格斯早于1847年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并论述了“城乡融合”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之一。而由于城乡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都有过相关的论述。所以从根本上说来,城乡融合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徐教授还界定了城乡融合就是城乡从分离、对立,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并认为从这个理念出发,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乡村与城市逐步融为一体。这对提高人们对新农村建设意义的认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提出了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通的做法是抓村庄的建设,日本如此,韩国也如此。徐教授在调研中发现,在中国进行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抱“西瓜”与捡“芝麻”的问题,即抱“西瓜”就是抓县一级的新农村建设,捡“芝麻”就是抓村一级的新农村建设。从中央来说,抓村一级的新农村建设就是捡“芝麻”,而抓县一级的新农村建设就是抱“西瓜”。并认为县域是城乡的衔接点和交汇点,县域政治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抓县一级的新农村建设可使“天下安”;县城经济则是安邦定国的经济支柱,抓县一级的新农村建设可使“天下足”。《新乡土中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县域样本。
3.对武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理论的提升,分析了“武义模式”的结构和内涵
《新乡土中国》对新农村建设的武义经验进行了理论的提炼和升华,认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由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人与人的沟通和谐两个基本元素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武义模式,其内涵十分丰富,人与自然方面包含了生态家园、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城乡统筹5个“最小元素”;人与人和谐的基本元素包含了政府服务、教育优先、下山脱贫、村务监督、文化活力5个“最小元素”。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不仅对后发县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有着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协调发展也具有全国性的典型意义。
总之《新乡土中国》不仅对武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历史性总结,而且立意高远,资料翔实,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理论提升准确,且图文并茂,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既可作为武义县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历史总结,更可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一个“新乡土中国”的图像。
我有幸作为评审组的组长参加了该课题的评审,也参观考察了书中涉及的一些地方,有一点切身的感受,这里所说的也并非我一个人的看法,而几乎也是参审评委比较一致的看法,写出来,权且作为序言。
郑杭生
2006年12月11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