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化蝶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09-11-20 23:32     标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化蝶之我见

千年之前的一则凄美而哀婉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长久不衰的它,深入人心,它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听一曲《梁祝》现代小提琴曲,或是其他什么乐器演奏的,都是那么的动听,那样的动人,细细倾听每一个在空中跳动的音符,你是否感觉他们就在你的眼前,他们悲惨的爱情经历,是否打动了你?试着想象一下,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在花丛中追逐,上下翻飞,吮吸着甘甜的花蜜,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你是否很羡慕?

可是,那都是虚幻的,只不过是人们对它们爱情忠贞的美好期盼。

看,路旁的坟墓中两只蝴蝶,振翅飞向天空,成为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难道他们真的会是得到了自由,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挣开了封建礼教的枷锁?

翻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各种版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结缘到结拜、结怨、结恨,再到相知、相爱、相送、相许、相误、相会、相怨、相逼、相抗,直至最后相殉、化蝶也只不过是三年多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如此愿为对方奉献生命,生死相随的至真至爱,是令人佩服,同时也让现代的年轻人们感到有些羞耻了吧!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古代人们谈婚论嫁的年龄都很小,也只不过是最大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吧,而梁祝两位,当时的年龄是如何,虽然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记载,但是根据通例,他们的年龄也不会超过这个岁数,甚至可能比这个还要小,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花样的年华,那个时代,他们对爱情有多少的认识呢?封建社会,子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容得子女自己做主,可是,就是这样一则凄婉、美丽的故事,就在历代的文人,市井之人的口中,笔下变成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代表之作,不可否认,这是对的,古人不会反驳,今人更是如此。

蝴蝶,是美丽的,蝴蝶,是浪漫的。春天,花团锦簇,香飘万里,是一个醉人的季节,看见成群结对的七彩蝴蝶,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穿梭在花丛中,是何等的悠然,曾几何时,我也想变成一只蝴蝶,最好就是梁祝中的一只,和我梦中的情人,在香气漫天的花间歌唱起舞,多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好美好美。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淀,我慢慢认为,“化蝶”是一种不明智的想法。曾不知,蝴蝶是一种昆虫,尽管它很美丽,但有人想过没有,一只蝴蝶的寿命有多久呢?可以肯定的是,一只蝴蝶的生命周期也只不过是几十天。本来就多灾多难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再做人时的爱情也只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本来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就是非常短暂的。固然现在,人们的爱情可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三次,也可以更多,然而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枷锁下,女子的三从四德与贞洁是不可动摇的。可是蝴蝶,它们有什么时候是一直在一起舞蹈的,也只有在交配之时吧,大家可以看到,两只或者是更多的蝴蝶在一起纠缠着,上下翻腾,时快时慢的,可见蝴蝶的爱情是怎样的。难道古人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的一个生物自然现象吗?不可能,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那么多写景记事的诗歌散文,可以看出古人比现代人的观察力更强一些,所以这样一个,年复一年的“蝶爱”,何成不在人们的眼中。

在古代,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对蝴蝶赞美的诗句,像李商隱《的蝶》:“飞來繡户阴,穿过画楼深,重传秦台粉,轻涂汉殿金。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还有苏轼的《万蝶花》:“谁唱残春蝶恋花,一团粉翅压枝斜。美人欲向钗头插,又恐惊飞鬓似鸦。”等等。都是对蝴蝶的撰写。可是这样的美丽,和这样的潇洒,这样的烂漫,又能怎样呢,传诵过程中的人们,有没有想过,梁祝虽然已经死了,可死心追求祝英台的马文才还没有死去,他的那些接亲的家奴们可都是看到这化蝶的一幕的,他们是什么样的蝴蝶,全都进入了他们的眼帘,回去后的他们,难道不会将此事告诉马文才吗?马文才是怎样的一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会不会去再次破坏这样一对化身蝴蝶的恋人呢,谁也不得而知,可是也不能否认,他不会不去。

再有,梁祝既然是反对封建的束缚,努力摆脱封建家族和礼教的绑缚,为自己爱情不懈追求的吗?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彻底的消失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去一个像佛教所谓的极乐世界呢,为什么还要以蝴蝶的身躯停留在这样一个灰暗的世界呢,难道他们还留恋这样一个让他们伤心进而失去快乐,失去亲人,失去生命的世界呢,有同学说他们是在逃避真是的生活,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好,为什么他们不去私奔,去过隐逸的生活,然而,化成蝴蝶,又能长久么,到了一定的时令,就会让他们魂飞魄散,况且还有那个早已怒气冲天的马文才,还有这个有着风雨雷电的“可怕”大自然的困束,一旦一股狂风,一场雷雨,一阵寒霜,他们会怎样?他们真的能逍遥吗?还有,就是他们是否还记得深爱他们的父母、老师、师母、银心、四九吗,如果他们还记得,当他们飞回到他们面前,看到一个个撕心裂肺的痛苦的亲人,他们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就是因为自己坚贞的爱,使得三个家庭为之伤透心田,他们难道不会更加自责吗?

就是这样一个化蝶的结尾,曾经让多少中国人,乃至一些外国人都为之震撼,将它与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

现在想想,这样一个化蝶的结尾到底是烂漫了还是更加凄惨了;这样一个化蝶的结尾到底是为人们带来欣慰的完美呢,还是更加痛心呢?

悲剧就是悲剧,再完美的结局也是不足以弥补它带给我们的心痛,也弥补不了故事主人翁的悲惨。美好的结局只能为悲剧的故事增添更多的酸意,使人们更加为之捶胸顿足,气愤不已,甚至是流下更多的眼泪,这难道不是一种“罪过”吗?

翻开其他的三大传说故事,每一个都是爱情的悲剧,每一个似乎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牛郎织女每年的七夕鹊桥相会;白蛇许仙成仙远离亲人儿女;孟姜女哭道长城,可是这样的结局真的好吗,看似反了封建,实质是没有,这样的结局也只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逃避,这样的“完美”结局,在现在看来着实有些更多的悲剧的色彩,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达到了完美。

我曾经认为,梁山伯和祝英台应该化为凤和凰,金光闪闪的他们不仅可以是浪漫的,也可以是逍遥的,也是更加美丽的,还是古代人们心中的吉祥之鸟,难道不更会得到人们的更多尊崇吗。众所周知,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不受任何束缚的,随意可在天地人间飞翔,而且它们还是朝夕相处在一起的,也是长生不老的,即使是死了,还有凤凰涅盘,可以重生,可以永远比翼双飞,也更加有了反对封建的意味,也会不必担心马家的逼迫了,还可以保护他的家人们。谁人不知,古代的帝王为凤,皇后为凰,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是封建的最高代表,何不用这两样来化身呢,可见,中国古代的人们还是不敢触动封建的根底。到底还是反封建的空话,只是“空想主义”。

可现在,我也不这么认为了,尽管凤、凰是那么的漂亮和绚烂,也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受人尊敬和爱戴,但是,还是那句话,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亲亲人朋友怎么面对,如何言语呢?凤凰虽有奇异的本领,可它仍然是天地之间的东西,是无法摆脱天地的,更何况它是人们意识中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旦人们的脑海中不再需要凤凰,那么它们再变为它又有何用呢。

还有同学说,变凤凰不如变成乌龟,它们的寿命是很长的,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可是有没有想过千年以后呢,万年以后呢,梁祝不是为了自己能永久在一起而殉情的吗?可是又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美丽而凄厉的爱情故事,最后得到一个这样一个化龟的结局,是否太寒酸了呢。别忘了,还是那个马文才,一个封建时代的富家纨绔子弟的代表,又怎能放弃祝英台,这样一个自己要追求的人呢。人的速度是不是要比乌龟快呢?人是不是也可下水呢?他们化身后,到底是海中的,还是河水中的,倒是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他们是大补品,是及其名贵的药材,一旦被人捉住,后果只能有两种,一种是被吃,一种是遇到一个像唐僧那样的人,被放生。而从自然的真实情况来说,乌龟也是不会总是在一起的。所以,化龟说是不可能的。

既然这样,人们可能又会想起鸳鸯,想起比翼鸟,想起天鹅,想起连理树,想起……想起一切可以既浪漫又美丽的东西让他们化身,众人可知,无论他们幻化成什么,他们的命运总是停留在真实的社会中,不可能摆脱真实社会的羁绊,更何况化身的东西真的是那样的长长久久,合合美美,忠贞不二吗?就拿鸳鸯来说吧,人们一直以为,它们是夫妻和美的象征,可孰不知,这雄鸳鸯是个不钟情的家伙,这是科学的证明,尽管古时的人们不知道,但是现在审视一下,和前面诸多的可以幻化的东西一样,都是那样的“惨白”,只会带来更多的悲凉气氛。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会让人们的心理上得到暂且的安慰,同时人们的思想也会随着这样的美好,得到对“恶势力没有得逞的欣欢。而对于“化蝶”,我个人认为,人们之所以让梁祝化为蝴蝶,主要是因为,它们轻盈、娇小、漂亮和温柔,还有它们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一起翩翩飞舞时,追逐的欢乐,也是人们对花的喜爱,对“花”寓意吉祥的崇拜(尤其是牡丹、荷花、菊花、玉兰、兰花等)之情在里面,还有他们真正身体素质和性格来说的,而又夹杂着“比翼鸟”的理想,所以人们才选择了“蝴蝶”。

虽然“蝴蝶”的传说已经历经的千年不老,一直在中华大地,甚至漂洋过海,来到英国、美国、法国、埃及、澳大利亚等等地方,但是,这样一个故事毕竟是一个悲剧(可能中国的老百姓们看不出来,似乎是被结尾所迷)。

悲剧就是悲剧,再美的结尾也无法弥补它内在的凄凉,也成全不了一个让人心伤的故事。

我们不能否认古人的想象力,和古人的创造力,他们以他们的眼光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这样宝贵的精神文明的财富,不得不佩服那些说故事的人们。蝴蝶是美丽的,蝴蝶是古人创作中的不可缺少的意象。在这里,古人用蝴蝶来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来追求自己对爱情的幸福,但最终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

蝴蝶就是蝴蝶,它是不可能永远长存于世的,可一段真挚的爱情是会永垂青史的。最后说一句,让他们幻变成什么,再去面对艰难的世事,和黑暗的社会,封建的礼教,又何必呢,这不是让他们再受痛苦吗,所以,既然他们追求自我的解放,不如让他们就此消失,不要再回来,尽管这样似乎不合中国古代一贯的思想,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就是这样的发生了,如果马文才不出现,那是可以改变的,可是……就这样祝愿梁祝化蝶的故事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长久的在世界流传,让他们的爱情也在人们的传诵中不朽!
作者: 王倩    时间: 2021-6-9 16:26

有没有听到过一种说法:去世的亲人会化身为飞蛾,停留在家里。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