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春联的前身——桃符 [打印本页]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09-11-20 23:28     标题: 春联的前身——桃符

桃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得到心理安慰而在古老的神话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祈福纳祥的吉祥物。是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必不可少的东西。“桃符”一词至迟到唐末才出现,唐韩鄂在《四时纂要》明确指出:“仙木即今之桃符。”此后宋代盛行“桃符”的用法。
很显然,桃符,根据它字的构成,可以看出桃符是以桃木为原料,然后再做成木板,在上面刻画上各种符号而形成的。
古人认为桃木有着驱鬼镇邪的作用,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主要是因为神话。相传在东海有一座古老的度朔山,在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而逢年节挂桃符的习俗最早在东汉代的《风俗通义》的《黄帝书》记载说:“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效前事也。”可知汉代腊日的前夜已流行在门旁立桃梗(人)的风俗。
神荼和郁垒的神话传说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可大体上都是与他们在度朔山驱鬼降妖使用桃木的事情有关,而记载两位大神的书籍也是不少的,像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此段引文,不见今本《山海经》,不知何故。在汉代诸书皆有记载。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中即说:桃都山有颗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叫鸣。树下有二神,一个名叫郁,一个名叫垒,均拿着苇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杀之。还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 ;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晋葛洪的《枕中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括地图》等。
在中国的千年封建时代,人们总是不忘了自己的“守护神”,不论是掌管天地的玉帝,还是土地爷,风神,雨神等都要在各种年节为他们上香,祈求他们的保佑,得来好的兆头。在这样一个迷信的时代,人们一直相信有妖魔鬼怪的存在,害怕它们的迫害,而传说(神荼、郁垒)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害怕春节时期鬼怪的来临,所以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进而演变成一个周年复始的习俗,成为大中华春节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白居易在《白礼六帖》中写道:“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的黄公度有《乙亥岁除渔梁村》云 “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还有宋代苏轼的《岁除题王文甫家桃符》)可见古代春节期间人们挂桃符的盛况显见一斑。而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标名字的作法,兴盛于宋代。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桃版》讲了度朔山的传说后写到:“故今世画神像于板上犹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元日以置门户间也。”反映北宋风俗的《岁时杂记》也说在“桃符”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由此可知,桃板可以称作桃符。图画神荼、郁垒作为避邪的桃符。
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的出现,宋张唐英的《蜀梼(táo)杌(wǜ)》记载,孟昶(chǎng)降宋前一年(乾德三年)的除日,让翰林学士幸寅逊在寝门的桃板上题字不如意,于是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果然新年降宋,吕余庆为成都知府,而长春是宋太祖诞生的嘉号,应了孟昶所题,成为亡蜀先兆。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一也记载了这个故事,还说“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题‘元享利贞’四字”。看来题写一年平安词是恒例。但它还是光彩不减,在宋后的各朝各代还有延续,一直流行到明清时代。明嘉靖《汀州府志》说:“桃符,新画桃符置户两旁,貌荼、垒于上,以厌邪魅。”明清地方志多有各地除夕挂桃符的记载。
以往一般遵从清代著名联学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说:“楹贴(楹联)始于桃符。”而他的来源就是根据宋初五代的蜀国国君孟昶书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我国对联界普遍认为“联萌五代”。可是,近几年在许多学者的考证下,发现对联是萌发晋唐兴于五代,与诗歌或民歌的对偶句有关。所以才有后来以至现在的对联发展。而现在可以看出桃符是春联的前身。
在第一则春联出现后,相继有更多的吉利语,像春风送福====喜气临门;春回大地====日暖人间;门门喜气====户户春风;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千古秀====社稷万年春;腊尽千门暖====春归万物苏;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户户金花报喜====家家紫燕迎春等,从而代替了神荼郁垒四字或像,进而发展成为对偶的诗句,这就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了,起初还是在桃木上书写,可人们发现这费时又费事,人们发现了纸,而且认为新年是红火的,所以出现红纸上的春联书写张贴于门上。因此说春联是起源于桃符。而桃符的演绎还不仅仅是春联,比春联更早的门神画就是在桃符的基础上出现的,是神荼郁垒在桃木板上的形象形成的,它们是最早的门神形象,而后来的门神形成有着多种途径,最初同古人的祭祀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到处都有神妖魔鬼怪的纯在,而门也是一样的,人们认为它是阴神,易招鬼,所以人们就将神荼郁垒作为除鬼怪的神,画出图像悬挂于门上。门神的产生还可能与古代武士守门的神话有关,后来各个朝代都有很多英雄出现,他们的形象就被人们神话在守护者身上。又由于人们物质丰富科技进步精神文明需要在门神的基础上又产生年画等。到了隋唐时中国的春联联开始向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建筑等方向发展,形成直到今天的楹联。而桃符也向饰品的方向变化了,在很多的饰品店里或是一些小摊上都可以买到用桃木做成的“护身符”,大家有时会看到一些家庭的小孩子身上挂了一件或几件木质的东西,大部分是桃核,有的桃枝削成剑刀的形状,其实那就是桃符的一种变体,也是大人们祈求神灵保佑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的一种心愿。
在千年的桃符发展过程中,它的光辉并没有消矢,但是它的应用却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春联,它的出现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许多的光彩。
桃符带给我们无尽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是永远都不应该忘却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了解它才能认识我们些许的优良传统和民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