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周大鸣]族群研究的前景展望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8-10-31 21:42
标题:
[周大鸣]族群研究的前景展望
族群研究的前景展望
□ 周大鸣
《中国民族报》2008-10-31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的族群研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正在逐步地从纯粹的“西学东渐”向“本土化”嬗替。一方面,族群研究拓宽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我们也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补充甚至更新族群研究。一般来说,学术的开放性应当表现在具有多元学科的视野,不画地为牢,同时容纳不同的学术见解并进行理论争鸣。因此,可以说,族群研究还在继续它的发展历程。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问题意识、理论框架甚至叙述话语,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族群研究就是在广泛吸纳西方的族群理论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的。同时,国内大量的族群研究,除了运用人类学理论外,也是在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背景下完成的。上述两个背景使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要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协调好以西方文明模式发展起来的族群研究与中国本土化解释体系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将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中国族群研究。与这两个问题相关的,是我们可能要坚持在两个方面继续做工作,一是族群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二是对于国外族群理论和研究的相关著作的翻译出版,尽管近年来的翻译著作中有许多令人遗憾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它们对于国内学术界发展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青年学者开阔思路和增强问题意识起了很大作用。
族群研究的魅力源于其以人为本的学术关怀。传统中国的变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群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变故,这促使我们今后的研究要更着重于具体人群的活动,关注人群,把人的活动放在历史与现时舞台的中央。族群研究,应保持人类学学术研究的人文关怀。
我们所要继续的族群研究,还要加强应用实践性。族群研究的应用实践领域从主题上讲非常广泛,涉及到人地关系的调适、自然资源的保护、社区综合发展、移民、妇女生活状况等,应用实践所涉及的地域则涵盖了阡陌乡村与都市。任何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才能使研究充满活力和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