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陈蔚:《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 》
[打印本页]
作者:
hatujin
时间:
2009-11-2 09:20
标题:
陈蔚:《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 》
陈蔚
《原生态民歌的美学探讨 》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305058238/9787305058233
·条形码:978730505823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作者简介
陈蔚,女,1978年8月生于瑞丽市弄岛农场。1997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2003年8月,赴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一年。先后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担任教学工作。2002年获云南大学艺术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6年获云南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赛区美声组铜奖”;2007年12月,独立编导的《采花行》女声组合节目,获文化部“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优秀演唱奖”和“评委会特别奖”。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从文学名著到经典歌剧试析<卡门>的创作特色》、《音乐教育与现实人生》、《试论音乐在构建和谐人生中的作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探索》、《试论民族艺术审美价值的共同性》、《试论民族艺术审美价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寻找血脉联系的纽带
第一章 人类精神家园的回望
第一节 人类本性的伸张与回归——原生态民歌复兴的文化解读.
第二节 显示民族存在和博弈的手段——原生态民歌兴起的民族学考察
第三节 审美追求的超越和多样选择——原生态民歌复兴的美学理解
第二章 艺术起源的现存遗痕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探索之路
第二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说法
第三节 从原生态民歌中寻找艺术起源的痕迹
第三章 人共美之——原生态民歌审美价值的共同性
第一节 审美心理的共同性
第二节 把握世界方式的相似性
第三节 文化融合的广泛性
第四章 各美其美——原生态民歌审美价值的多样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原生态民歌审美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社会环境——原生态民歌审美多样性的原因之二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统一——原生态民歌审美多样性原因之三
第四节 语言——原生态民歌审美多样性的原因之四
第五章 绚烂多姿的审美视界
第一节 劳动欢歌——原生态民歌的审美内容之一
第二节 愉人愉神——原生态民歌的审美内容之二
第三节 史实刻录——原生态民歌的审美内容之三
第四节 情感宣泄——原生态民歌的审美内容之四
第五节 风俗画卷——原生态民歌的审美内容之五
第六章 走向和谐的可选择路径——原生态民歌审美教育功能探讨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渊源和主要做法
第二节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手段
第三节 原生态民歌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原生态民歌的审美教育功能
第七章 集体意识的延续——原生态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1978年,我出生在德宏州瑞丽市弄岛农场-一云南边陲毗连缅甸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瑞丽坝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蜿蜒平缓的瑞丽江静静地流淌,滋养着一望无垠的稻田和胶林、竹林、果树林。在绿树葱茏、果树环绕的小院中,我来到了人间。
我的母亲是来自成都的知青,她是队里的一名胶工,她的林地挨着公路,共有300多棵割胶树。因为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割完胶,每天星星还挂在天上,她就背着我,提着胶桶,匆匆走在上山的土路上。她割完胶后,马上给我喂奶。我一边吮吸甜甜的乳汁,望着母亲脸上晶莹的汗珠,一边听着土路上“吱吱呀呀”的牛车声,胶林中“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还有对面山上放牛的傣族少年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酣睡在她的怀中。我的觉还没睡醒,母亲已经背着我去收胶了。一天又一天,母亲割出一桶又一桶洁白的胶乳,我也在她的背上长大了。
我家住的地方,周围不远就是傣族寨子和景颇族寨子。母亲背着我赶街,大青树下,傣族姑娘、大婶总爱抱抱我,说我长得像她们傣家姑娘。泼水节的时候,母亲背着我和知青朋友一起去寨子里玩,她们和傣家人一起围成圆圈,在象脚鼓和链锣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弯手弯脚,翩翩起舞。热情的傣族大婶还请她们去竹楼里吃耙耙和水果。正月十五,母亲还带我去景颇族寨子里过目瑙节。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