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知其源,何以知其流——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解读《说文解字》
[打印本页]
作者:
tch_minda
时间:
2009-10-31 20:02
标题:
不知其源,何以知其流——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解读《说文解字》
本站讯(记者 孙旭慧 通讯员 刘金萍 彭丽)“学文是一种修养”、“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前人传给我们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10月27日下午3点,由我院与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部联合主办的名为“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的讲座在第三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万献初教授进行主讲。
讲座伊始,万老师幽默亲切的开场白就引得大家笑声连连。接着,他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这一主题:今天文化人的应用;取名用字的忌讳;古诗词、文献的正确阅读、理解和欣赏;许慎撰《说文解字》时的文化心理解读;《说文解字》字系与上古社会文化的研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同源词系统的探索。
万献初老师首先以凤凰卫视著名主播读错字的事件引出今天文化人的汉字应用情况,并从音理联系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怎样辨别语音。以“也”字为例,他告诫大家以后取名字的时候要仔细斟酌字音字义,以免落下笑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讲到古诗词的阅读和赏析时,万老师还谈到自己的研究生提到过的一个问题:陆游的《钗头凤》里“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一句,究竟是谁错了?由于历代很多作家都误以为“错”就是“错误”的意思,以致于这个问题变得扑朔迷离。为此,他提到《说文解字》在规汉字音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以“畟、稷、谡”为例对汉字的音义变化进行了索源理流,指出《说文解字》中的内容仍然适合今天文化人对汉字的应用。
万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研究语言的经验并在翻阅了很多资料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人都理解错了,这个“错”是指感情错综复杂的意思。万老师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阅读古诗词和文献时不仅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更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不知其源,何以知其流?万老师在介绍了许慎《说文解字》的特点、成就以及文化心理、社会研究后这样说,以鼓励大家多阅读基本知识书籍,把基本知识学扎实。整场讲座中,万老师不仅运用举例子、讲故事等通俗易懂的方法更手脚并用以肢体语言进行演示,博得场下场下学生阵阵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获益匪浅,并提出想要去武汉大学听取万献初老师的课的建议。
最后,部分同学就名字中的“字”与待字闺中的“字”的关系、名字中“字”的由来及历史等问题与万老师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探讨。下午4:30,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完美落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