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打印本页]
作者:
马衣努
时间:
2009-10-30 20:51
标题: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 于福坚
近代社会的转型或现代化,是现代诸多社会现象滋生的土壤。作为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一种特殊政治现象的民族主义,经常与其他现象混杂在一起,令人难以分辨,民粹主义是其中最易混淆的一个。尽管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只有一字之差,并且也存在一些共同性,但是二者并不是同一性质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异要远远超过相同点。
尽管在英语世界,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不存在中文上的词汇近似问题,但是二者仍然经常成为学者比较辨析的主题,人们在对一些民族主义者或民粹主义者的定性或分类问题上很难取得共识。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所以容易被混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二者拥有近乎相同的社会根源。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近代社会的转型,如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现代技术的进步、国家的控制和渗透能力的增强等,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产生的共同社会基础。尽管在某些方面民粹主义给人的印象是反对现代化,主张回到农村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正是现代社会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针对现代社会产生的诸多反应的一部分。
其次,从思想根源上看,二者也存在交叉。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社会运动中萌发出的一些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观念,如理性主义哲学,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来源,自由、平等、解放等也经常成为二者共同的政治纲领。近代欧洲的一些思想巨人同时作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先驱,典型代表者如卢梭。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都是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理论中获得灵感和理论依据的。
第三,在实践层面上,二者都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运动,强调本国民众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几个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运动,几乎都是狂飙突进式的群众革命运动。独特的民族传统、历史和文化是构成民族共同体想象的纽带。而对民粹主义者来说,“人民”则是一种信念——它一方面意味着数量上的多数,可以凭借其数量上的优势获得合法性;另一方面则被看做是美德与智慧的来源。因此,一些民族主义者经常利用民粹主义来动员大众,而民粹主义者也乐于给自己贴上民族主义的标签。
尽管如此,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运动,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远远超过了它们的相同之处。混淆或忽视这些差异,会导致我们对历史做出错误的解读。
现代民族主义发端于18、19世纪的近代欧洲,是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而产生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与民族国家的诞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比起民族主义的辉煌历史,民粹主义则要逊色得多,并常常被赋予消极的色彩。囿于列宁的解释框架,在我国,民粹主义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以“到民间去”为口号的民粹派把资本主义当做一种“西欧病”,他们认为农民具有天生的社会主义精神,只有农民和村社代表了俄国的独特性,否定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认为知识分子是超越社会阶级利益的自主阶层,能够带领农民在俄国建立农村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民粹主义不再被认为是“民粹派”的同义语,而是特指近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19世纪后期的美国人民党运动以及20世纪的第三党运动、20世纪中期以阿根廷的庇隆主义为代表的拉美民粹主义、20世纪中后期以法国“民族阵线”为代表的欧洲新民粹主义,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坦桑尼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大众性社会运动,都被称为“民粹主义”。尽管如此,除了庇隆主义曾经获得执政地位以外,其他的民粹主义都游离于政治中心之外,带有明显的“草根”色彩。
在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民粹主义的思想根基要比民族主义“浅薄”得多。尽管民族主义也不具备像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那样深厚的理论传统和哲学基础,但是它同样具有自成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主张,并且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共享几乎相同的哲学思想。民粹主义并非如此,它并没有稳定的思想内核或核心价值,经常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出现的,因此常常以“形容词”的方式依附于其他意识形态之上。民粹主义者通常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从各种意识形态中汲取对其有利的观点,所以他们的言论和主张经常前后矛盾。
从特征上看,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民族主义是近代社会转型在民族和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必然反应,符合民族国家构建的需要。因此,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各种民粹主义运动却是对社会危机的暂时性反应,不管是落后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粹主义都是在社会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出现的。民粹主义者,尤其是民粹主义精英,往往利用社会危机中统治阶层与民众的矛盾,提出一些煽动性的口号和主张,以迎合民众的需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并进行社会动员。因此,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认为,民粹主义是“即将到来的变化的警示者”,是“衡量代议制政治是否良好运行的标准”。
“人民”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经常使用的词汇。民族主义首先是以族群特性来区分“同胞”和“外人”的,其他社会身份,如阶级、党派,则很少成为划界的标准。而在民粹主义者看来,“人民”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指向也不同。民粹主义者是通过“核心区”这样一个观念来界定人民的范围的。所谓的“核心区”并不是地理上的区域,与国界也并不一致,而是一片想象中的区域,符合这一区域要求的民众即是“人民”。
民族主义所说的“领袖”具有明显的精英特征,对待现代社会的态度也非常开明,因为他们在取得民族独立后还要承担国家建设的任务。民粹主义本质上是反精英主义的,并经常对现代政治表现出厌恶和指责。为了拉近同民众的距离,民粹主义者经常以非常朴实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使用的也是最为平实的语言。他们认为,政府官员、银行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是造成社会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些人互相勾结在一起掠夺人们的财富。只有人民才具有真正的美德和智慧。民粹主义者反对现代政党政治,认为拉帮结派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交易和阴谋;反对代议制民主,认为议会制度中的政府机构设置越来越复杂,与人民的距离越来越远,主张真正的民主应该是人民直接参与的民主,也就是大众直接民主。
除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或民族分离主义之外,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之间侧重于一种建构关系,而经常以批判面目出现的民粹主义与后者则是一种解构关系。因此,尽管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存在褒贬不一的情况,但是民族主义显然拥有更多的荣誉,而民粹主义则经常被戴上“反历史、反社会”的帽子。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