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走近《急需保护非遗名录》的新成员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09-10-28 19:30
标题:
走近《急需保护非遗名录》的新成员
走近《急需保护非遗名录》的新成员
[ 来源:文化传播网 | 更新日期:2009-10-28 14:03 | 浏览(9)人次 | 投稿 | 收藏 ]
作者:任立
近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首次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普遍关注。该名录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列入此名录的“非遗”项目正处于急需保护的濒危状态。除中国的羌族农历新年、木拱桥营造技艺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以外,另有7个国家的9项文化遗产被收入其中。据悉,被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资格接受特设基金所提供的财政援助。
“Kalyady沙皇”节日活动
“Kalyady沙皇”节日活动
“Kalyady沙皇”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的Semezhava村,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项节日活动。活动期间,会从参加庆祝活动的500人中选出7位,在历史宗教剧《最伟大的沙皇》中饰演“Kalyady沙皇”一角。把戏剧元素与现代理念紧密结合并融入到民族社区、团体和个人生活的做法,使得传统的戏剧成为了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鲜活范例。不过喜欢这项活动的白俄罗斯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这很可能会造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一代人身边消失。
Paghjella礼拜式歌曲
Paghjella是法国科西嘉岛的一种传统男子歌唱形式。既是一种世俗式的节目表演,也是一种礼拜式的口头传统。Paghjella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学习者往往通过观察、倾听、模仿而融会贯通。近年来,伴随着年轻的一代人移居外地,Paghjella的曲目变得匮乏,其世代传习的做法已经难以维系。如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Paghjella歌曲必将仅以现有形式,即只能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存留下来,而失去赋予其社会联系的现实意义。
米吉肯达人的传统和习俗
米吉肯达人包括居住在肯尼亚沿海地区卡亚森林的9个讲班图语的民族,他们通过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体现自己文化的特性。这些传统和习俗构成了米吉肯达人的道德规范和管理机制,其中包括祈祷、宣誓、和解、婚嫁、丧葬、加冕等。如今的米吉肯达人开始渐渐远离卡亚居住区,这导致与此相关的传统和习俗也在迅速地消逝。因此,米吉肯达人的社会结构和凝聚力都受到了极大威胁,而以上两点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族群同一性和延续性的象征。
Suiti文化空间
Suiti是拉脱维亚西部新教(路德宗)一个小的天主教社区。基督教早期的传统和宗教礼仪融合在一起,形成了Suiti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混合体。Suiti文化空间具有许多显著特征,包括传统服装、地方美食、婚庆礼仪、宗教活动和当地妇女擅长的低音演唱。现在迫切需要通过复原书面文献、电影档案和博物馆馆藏资料向人们传播Suiti文化,并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抢救保护工作中。
桑科蒙集体捕鱼仪式
每年农历七月的第二个星期四,马里塞古区的桑镇都会举行桑科蒙集体捕鱼仪式。仪式开始时,村民们首先祭拜桑科湖的水神。随后,人们开始集体捕鱼,持续时间将超过15个小时。紧接着,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伴随着鼓点翩翩起舞。桑科蒙仪式借助劳作和渔猎场面展现了当地特有的文化样式,加强了社区间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和平等共有价值理念。近年来,由于现代人不了解这一传统的历史性和重要性,该传统的存续也越发艰难。
Biyelgee民间舞蹈
Biyelgee舞源自并体现游牧生活,是蒙古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表演的时候,舞者半蹲着或盘着腿,通过手、肩和腿部动作来表现蒙古人的日常劳动、风俗习惯、精神特征等。传统的Biyelgee舞往往通过师徒关系,或者家庭、氏族、邻里间的交流传授给年轻一代,促进了蒙古不同族群之间的团结信任和相互理解。由于目前各族群具有代表性的Biyelgee舞蹈形式非常少,这一传统艺术样式固有的多样性特质也受到了挑战。
蒙古图利英雄史诗
蒙古图利是由英雄史诗组成的口头传统,史诗从数百行到数千行不等,其中包括祝福、颂词、咒语、神话、民歌和童话故事等。唱史诗的歌手以惊人的记忆力著称,其表演融合了歌唱、即兴创作、音乐编排及戏剧元素。蒙古图利反映了蒙古人民的游牧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蒙古人通过史诗向年轻一代传递历史知识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前,随着蒙古史诗的日渐消失,这一传承体系也正在衰退。
“潮尔”传统音乐表演
“潮尔”音乐以器乐和声乐表演相结合为基础,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对大自然及其守护神的尊敬和崇拜。“潮尔”是一种木制竖型管乐器,演奏时用门牙接触吹口处,同时用嗓子发音,从而产生清晰温和的低音哨声。这种表演艺术反映了独自旅行时的内心感受,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民间习俗的忽视,现存的40首“潮尔”乐曲又完全凭借记忆传承,这使得“潮尔”音乐岌岌可危。
古老的“歌筹”唱诗
“歌筹”是越南北部一种复杂的唱诗形式,所用的是以越南传统诗歌形式书写的歌词。“歌筹”有56种不同的音乐形式或曲调,不同形式的“歌筹”可以实现不同的社会目的。20世纪接连不断的战争和人们对“歌筹”认识的不足导致这一艺术形式遭到废弃。尽管现在艺术家们为培养年轻一代对这些古老曲目的兴趣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由于“歌筹”表演者日益年迈,“歌筹”依旧处于濒危状态。
[
本帖最后由 twlijz 于 2009-10-29 09:26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