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青海还有多少非遗能“升级” [打印本页]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09-10-20 20:45     标题: 青海还有多少非遗能“升级”

青海还有多少非遗能“升级”

http://www.qhnews.com   西海都市报  2009-10-20 07:40


    本月初,我国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非遗,我省热贡艺术榜上有名,这让青海人感到无比欣慰。同时,我们也看到,像热贡艺术这样神奇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省还有很多。

  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社会文化处办公室的桌子上、资料架上,塞满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各种资料。工作人员王渤告诉我们,一个文化项目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工作要做。“基层文化单位和部门提出申请,相关材料交上来,初审、整理和上报的工作都要我们这里来做。”
  黄南藏族自治州申请之后,热贡艺术就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从王渤提供的资料来看,我省已经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这57项之中,除了热贡艺术,还有能够成为世界非遗的文化项目吗?
  婉转悠长的青海平弦
  青海平弦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戏剧艺术剧院副院长马佳宁介绍,青海平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我省特有的传统曲艺。因为这个原因,和省戏剧艺术剧院合并前,省平弦试验剧团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团”。“在戏曲界,只有一个曲种的剧团叫作天下第一团。”马佳宁说,尽管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青海平弦有日渐衰落之势。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戏龄的老平弦演员,马佳宁对此很担心。省戏剧艺术剧院更是在青海平弦的保护和发展上下了苦功夫,不断改良青海平弦的音乐表现方式,增加有益于青海平弦的其他青海特色地方曲调。得知热贡艺术成为世界非遗后,马佳宁一方面为热贡艺术高兴,另一方面却为青海平弦感到失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对青海平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马佳宁说。
  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
  “青海民族文化个性鲜明,可以用多、远和美来概括。这样的状况造就了昆仑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前不久举行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坛上,省社科院院长赵宗福说。
  让赵宗福有些担忧的是,近几年,因为旅游利益的吸引,很多兄弟省份表露了要“争”昆仑文化的念头。比如,将自己省内的某一个湖说成是西王母瑶池,类似的做法五花八门。
  赵宗福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设想,支持昆仑文化发源于青海的论断。建设昆仑文化旅游链条,建立昆仑文化博物馆,定期举办昆仑文化周和昆仑文化论坛,“让别人说昆仑文化就是青海的,比我们自己说要好。”赵宗福说。
  在我国入选世界非遗的名单中,“甘肃‘花儿’”赫然在列,让很多青海人感到疑惑,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为什么“花儿”成了甘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疑惑之余,我们也许可以借鉴兄弟省份的做法,如果将昆仑文化申请为我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对昆仑文化的正名问题也许可以迎刃而解。
  独具魅力的青海民歌
  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省音协主席马玉宝以他渊博的青海民歌知识,向观众讲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特色、风格和种类。传承人的现场演唱,加上马玉宝的精彩讲解,让所有人领略了青海民歌在曲调和曲词上的独特魅力。
  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内涵丰富的青海民歌中有很多曲种也已濒临消亡。在讲座中,马玉宝提到了我省著名平弦艺术家周娟姑和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对记录、搜集、整理青海民歌的贡献。但前辈已去,马玉宝认为,要有一个机构来跟踪记录这些优美的歌曲,不能出现艺人去世,歌曲消亡的局面。同时,应该兴办学校,开设民歌课程。他举例说,云南已经有了杨丽萍传承所,发现好苗子就重点培养。
  可喜的是,我省藏族民歌(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歌)、回族宴席曲、青海藏族唱经调等我省传统音乐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我们能否更进一步,通过努力,让它们和热贡艺术一样,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和传承环境呢?(作者:蔡文斌 王国烜)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

[ 本帖最后由 twlijz 于 2009-10-24 10:09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