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能否珍视中秋佳节的多重文化价值?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0-5 02:08     标题: 能否珍视中秋佳节的多重文化价值?

能否珍视中秋佳节的多重文化价值?

新京报 2009-10-04

■ 社论



  年年明月,岁岁中秋,今年月更圆。昨晚,圆月地平高度角为1987年以来中秋月之冠,是20多年来最亮最高的月亮,也是本世纪以来观测效果最佳的月亮。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更是喜相逢。天文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闰月的结果。国庆逢中秋这种情形再次出现,要等到2017年。无疑,这是一种难得的天象之美。

  而日前,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广州一家亲———情暖中秋”活动,短短10天内,共收到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热心企业捐赠月饼1800多盒,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的青年志愿者,先后把爱心月饼派送到流浪儿童、孤寡老人、福利院孤儿、残疾人、外来贫困务工者、外地出租车司机等群体手中。10天内,志愿者们上门收月饼、送月饼行程5000多公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一盒盒月饼送到他们手中时,没有温度的月饼,即刻就会温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立刻会有家的感受。人们看到的,是将中秋的亲情变成了人间的大爱。实际上,这正是中秋节的重要价值之一,即人情伦理的价值。对广州的这些群体来说,这是一个别样的中秋,但体现出来的却是同样的“团圆”。据报道,这种别样的中秋,在全国很多地方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着,这使中秋佳节分外温暖。

  事实上,早在我国周代,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月亮最大最圆之时,即意味着最美的祝福与吉祥。它所体现的,是中秋节的又一重价值,那就是它的历史人文价值。传统中国社会是自然农耕社会,传统节日也与自然节律、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先秦的典籍《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传说这与民间社会祭拜月神有关。到了唐朝这样一个富于诗意的时代,文人雅士们赏月饮酒已成时尚,李白著名的诗篇就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

  过节之时,也是回望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之时。同样的明月曾照临先人,他们写出了关于秋月的不朽诗句,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中秋节庆文化。比如,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各有自己的风俗特色。今天,我们将其传承下来,复活其中一些有意义的风习,它们不仅富有趣味,也使我们与历史声息相通。

  中秋的人文价值是以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为基础的,古人登台观月、赋诗作画,无不基于对自然景象的欣赏。所以,今天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将中秋视为聚会或吃月饼,而更需要珍惜中秋明月这轮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品。这样,中秋节也就应该是一个仰望自然,感受星空明月的节日,亲近自然的节日。这又是中秋节的第三重价值,那就是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因此,当我们欣赏古时明月诗句或回忆儿时明月景象,就会对自然多一份感恩的同时,也将会因没有更好地呵护好自然,而多一份内责与反省。

  年年明月,岁岁中秋,期待明年中秋,月更圆,月更美;期待中秋节的人文关怀内容更丰富,更温暖。这样,中秋的价值之美,将会更深沉,从而给我们以更多的家国启示。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