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致博士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9-28 12:44     标题: 致博士生

致博士生
朱玲




      人一生既要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又要在不同的时段经历角色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至今,我有两次当教师的经历。虽然前一段带的是中学生,后一段带的是博士生,可是相同的感受是学生激励和鞭策着我与他们共同成长。近年来,我的博士生不仅在专业基本功和学位论文专题研究方面突飞猛进,而且带给我新知识和新方法。所谓“教学相长”,在我这里主要是通过言语和文字交流提供给他们一些学术研究的经验。除了为他们写一些注意事项外,平时还有许多电子邮件来往。在我目前使用的邮箱里,留下两个分别涉及论文习作和道德情操要求的邮件。

论文要求

      论文必须围绕自己提出的主题展开,不要仅仅为了设计公式而忙碌,为了计算而计算。公式和计算是为了说明主题,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自己解释不了,说明自己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计算。
      每一个主题都由一系列逻辑环节组成,章节的安排就是由这些环节决定的。否则即使排列了许多章节,倘若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那也就是罗列了一堆文字而已。
      任何一套数据都会有缺陷,关键在于使用数据的人如何根据自己主题的需要,利用还能够使用的部分开掘出宝藏来。且不论我们拥有的数据都包含着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即使是缺陷很大的数据集,也都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的功力。对于别人使用过的数据,如果能够选择独特的角度再开发,那才是“慧眼识英雄”。
      如果不能揭示数据背后的关系,那数据仅仅是数据;只有揭示了数据背后的关系,数据才能够变成加工过的有用信息。
      做论文需要扎扎实实做足文献、数据处理和思考的功夫,不要指望不经深思堆砌一篇东西让别人指点如何做。学位论文是自己学习如何作研究的结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期待导师像批改中小学生作业一样给出标准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博士是在作研究,而不是做基础知识练习。个人的研究必须由个人的思想创造来完成,别人只能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出了研究生院如果博士在研究机构工作,那就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去完成一个个课题。如果现在还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怎么能证明自己已具备博士水平的研究能力呢。
      严谨细致的风格是从每一件小事培养起来的。当交出一篇论文的时候,就把注入了自己风格的产品交了出去,所以,应力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尽善尽美。我看到不少随笔文章批判完美主义者,感到这些作者在使人们放松自己的同时却有失偏颇。我认为生活可以简单,但专业的追求必须是精益求精的。为此,除了上述要求外,我还要求博士生把病句和错别字降到尽可能少的水平。

道德情操的影响

      赚大钱和学术进取不可能兼得,做学术确实需要衣食无虞,但是若被超出这之上的物质欲望所驱使,那就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这对当今中国那些既想做大官又想做出色学者、既想赚大钱又想学术优秀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他们沮丧的事实。
      做学问本身就有无穷的乐趣,如果以自己的学问成就博得外界的承认为乐的话,那么自己的学问很可能就走到头了,因为外界未必都是做你这门学问的人,如果被他们的偏好牵着跑,没准就会盲人瞎马夜半临池,学问就危险了。
      既要做学问,那就必须又学又问,问谁去?必须与外界交往,而且至少应该维护一个学术社群,这就是research community。如果仅仅是自己钻研,在学问上可能有变化,那就是change;但是与社群的同事有交流,那是exchange,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了维护这样的社群,首先应当想想自己能为这个群体作什么贡献。否则,若因自己道德行为令人不齿而不被包容,那学问就不可能达到本应达到的深度。
      做学问的基本能力不难掌握,可是治学之路走多远,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目标远大,心胸开阔,道德高尚,才有可能使那些并非天才的人作出超越常人的贡献来。我想,这就是道德情操对研究者的影响。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CASS网发布时间:2009-7-16 11:28:31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