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京极堂:妖本无术,人本痴迷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0-23 20:53 标题: 京极堂:妖本无术,人本痴迷
京极堂:妖本无术,人本痴迷
于是
人民网>>读书>>书评 2008年10月23日09:46 来源:《新京报》
[attach]214[/attach]
《姑获鸟之夏》 作者:京极夏彦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定价:36.00元
在妖怪文化深入人心的岛国背景中,这样的推理小说能横扫市场大获成功也不足奇怪。最大的案件莫过于古老神话,最深的痴迷莫过于宗教和科学,京极夏彦的书可谓是瞄准了日本人的心结,是一次华丽的洗脑、诡谲的反诘。
三流写手关口带着坊间流传的怀胎20个月而不产的怪闻,拜访好朋友:旧书店老板京极堂。这就是开头:还没等关口把久远寺医院发生的怪事都说出来,京极堂劈头盖脸地将他说晕了。
日本味道的推理
这第一章的绝妙,是能让所有推理小说望其项背的奠基石。推理的对象并不是怪案,而是人类心脑间的普遍误见。洗脑式的论辩在哲学、心理学间跳跃,驳斥了心灵科学的荒谬逻辑,确认鬼怪传说的本质,甚至所有回忆经验的不可靠。如同在炫目动画中变化的妖怪,京极堂将人类心脑间脆弱的联系幻化为海关或仓库,让面目缺失的质检员或和事老一闪而过,却足以让我们动摇对记忆、对宗教的信念。但回过神来想我们的心与脑,却会发现“心”为何物仍然是不可言说的。纵是能一针见血说透量子力学宇宙观的两难,也能斩钉截铁地否认读心术和灵异学的破案特效,但京极堂始终没定论“心”。我想,这才是这本书最具日本文化的特色。心,是用来感受宇宙的内心,源自佛教和禅宗的概念。京极堂大概觉得这是无需去讨论的吧。
在故事尚未铺展之前,如此重磅炸弹的洗脑,却能在其后的情节中找到一一对应之处,仿佛京极堂是未卜先知,实情昭然若揭,但众人如坠妖异鬼界,才是真正诡谲之处,才是真要诊断的案情。
看着电影读小说
我清楚地记得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视觉迷离扑朔,恰如京极堂所言的洗脑,让观者自动进入真假难辨的知觉误区。但电影篇幅限制了京极堂独具特色的恢宏语言魅力,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折损。
京极夏彦这个怪才不由分说地将读者带入他的推理逻辑,跨越几代人的复杂故事也衬得起这种架势,没有让洗脑第一章成为夸夸其谈的累赘,反而令人想回头去细细品味第二遍。
姑获鸟和产女的传说寥寥数言,却浓聚生老病死的怨苦。但妇产科医院久远寺家族怀胎20个月无法生产的女儿,在密室里消失的丈夫,遗忘往事的关口……与传说并没有瓜葛。正因为妖怪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才会衍生出这样一个推理故事。试想换到英美语境中,这根本是无需侦破的案子,人证物证俱全,剩余的事交给精神病医生即可。
何必痴迷于鬼神之事
日本的神鬼民俗盛行至今,直到今天都保留着充沛的感染力,不仅因为早期绘本和传说延续下来,从古代小说《源氏物语》、《竹取物语》、《百物语》到当代的《怪谈》、《阴阳师》、乃至去年夏天的《鹿男和美丽的奈良》等影视作品不断加深神鬼文化。耳濡目染的一代又一代还能在盂兰盆节之类的民间节日中不断体会那种人神妖鬼共处的气氛。在二战结束之前,日本天皇对民众的统治也是基于这种思路。神鬼文化并不是日本独有的东西,只不过,创作者们保留了这一想像力,并擅长将现代生活融入其间,毋宁说,在这种文化宇宙中,世界弹指一挥间,并无古代现代之分。
因而,当久远寺医院的初生婴儿屡屡失踪,人们第一反应才会是“吞食婴儿的鬼子母神”;当女人的人格交替产生假怀孕妄想时,人们会直觉“妖怪附身”;便也有了“疏发童子附身的久远寺家族代代杀婴”的多年传言。
所以,被称为阴阳师的京极堂并不认同自己是驱魔的,鬼存在,是因为存在于人们的心念中。他祛除的是人的心魔,是祸根。因为神鬼都由心生。所以这点题姑获鸟的书,既不是妖怪小说,也不是侦探小说,京极堂是解谜高手、是百科全书。但京极堂不犯妄念的错,举例说,他通晓妖怪民俗,因而能“侦破”久远寺老夫人对咒语的熟稔;他通晓多重人格的心理基础,因而能解释凉子“妖怪附身”的真相。对付妖怪那套阴阳师本领,他会用,但绝不是用于对妖怪。京极堂无疑是京极夏彦笔下最出色的人物,他在无休止地驳斥民俗常理的过程中,剥离浅显的真相,他早于众人到达终点,然后如同把玩人类至今为止所有的知识体系,对症下药,将执迷不悟的人一一唤醒。
责任编辑:雷志龙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