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像爱惜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9-26 18:08     标题: 像爱惜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像爱惜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
——内地民族班培养大量优秀少数民族人才纪实

作者:唐景莉 杨晨光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中国民族宗教网 更新日期:2009-09-24 14:19



  “我只对大家提出三个要求:坚定信念跟党走,努力学习报祖国,团结奋进做楷模。”9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内,校党委副书记刀波话音刚落,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此间举行的是中央民大预科教育学院2009级开学典礼——419名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和271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研究生齐聚一堂,这些学生分别来自我国38个少数民族。

  据了解,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在内,我国已有300所高校举办民族预科班,累计招生26.5万人。通过内地民族班办学,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本科生,各少数民族基本上有了本民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如今,内地民族班毕业生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预科阶段的强化教育,主要是解决语言关和基础关

  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专任教师张卫国,在民族预科班从事汉语教学已有26个年头。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5个教师节,早上一起床,张卫国就收到了曾在中央民大06级民族预科班读书、正在北京体育大学读本科的学生亚森江发来的短信,虽然只有“老师节日快乐”短短几个字,却让张卫国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

  “亚森江这批来自新疆的学生2006年刚进入民族预科班的时候,我给他们安排座位,学生们都面面相觑,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张卫国回忆说。为了教好汉语课,张卫国在所有汉语教材里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维语的注释,讲课时汉语说一遍,用维语再讲一遍,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帮学生把教材“啃”完。张卫国说:“到了预科毕业的时候,班里20多个学生有一多半通过了国家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4级,为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条件。”

  中央民大民族预科班辅导员阿米娜说:“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当地的汉语言环境相对比较差,都是使用民族语言学习,等他们到了内地的高校读书,首先存在的就是语言障碍。”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目的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1到2年预科阶段的强化教育,解决汉语言的过关问题,强化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张强日前作客新华网时谈道:“解决了语言关,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少数民族学生就能和其他学生混编在一起,顺利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民族,但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今年新疆“7•5”事件后,中央民族大学2008级民族预科班的维吾尔族学生克丽比努尔,在暑假报名参加了由自治区交通厅组织的旅行团。在活动中,她协助活动组织者把参加旅行的40多名各民族青少年组织起来,白天给孩子们讲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故事,晚上教大家学唱爱国歌曲,5天的旅行,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在学校,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教育我们搞好民族团结,我们宿舍里8个女孩虽然来自3个民族,但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克丽比努尔说,“作为大学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

  让信念更坚定、让思想更清醒、让行动更努力,承担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各高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民族学院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开展民族理论的教学工作。学院将民族理论课程分为民族、宗教、文化3个专题,每次专题课都先由教授进行课堂讲授,而后研究生与专家共同讨论。“通过这一教学形式,使我们系统了解掌握了祖国多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2006年曾在北邮民族学院接受了一年预科学习的蒙古族学生张伟强说。

  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邵春亮在担任民族预科班班主任20多年的时间里,每年都会组织几十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民族节日会餐以及文艺联欢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我会让各族学生自由组合到一起,引导他们主动结交更多的民族朋友。”邵春亮坦言,“集体活动有助于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团结,集体荣誉感更强,从爱小家到爱大家进而爱国家。”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创办内地民族班,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在高校开设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1951年,中央民族大学创办了预科教育学院,是学校成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50多年来已经培养了1.7万多名各类人才,包括十几位省部级领导和鄂伦春族、裕固族、佤族的第一个博士生。

  根据中央的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省(市)举办内地西藏班,2000年举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从2006年起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目前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累计8500人,在校生近3000人。

  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学生童赟今年考上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研究生。“我来自山区,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根本上不起学。”童赟说,“现在读研的学费有国家管,将来我要造福家乡,回报社会。”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是内地高校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西南大学副校长李明介绍说:“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民族教育的各个方面。”

  近5年来,西南大学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讲座25场、学术报告36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民族教育实践基地18个,开展党、团组织专题活动100余次,开展感恩教育、反思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25次,举办“民族文化节”6次,在校内外开展少数民族文艺演出20余场。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各民族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目前,内地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26万名各类建设人才。内地民族班毕业的学生政治思想坚定,文化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他们奔赴基层,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