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意见征询】民俗学论坛2009年改版框架~~ [打印本页]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9-24 09:37     标题: 【意见征询】民俗学论坛2009年改版框架~~

尊敬的各位同人:

  【民俗学论坛】问世已近周岁。截至今日,所发主题8657个,帖子17314条,注册会员2158 人,在业界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应归功于民俗学界同仁及广大网友的鼎力支持,归功于每一位热心关注和积极参与的坛友和会员。尤其是志愿者工作团队通力协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们的长期坚守和默默奉献,大家有目共睹。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一直是论坛的主题。论坛开通以来,不少会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也不断地择其善者而从之、改之,使论坛日臻完善,活力渐增,人气日旺,影响扩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论坛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诸如一些会员提出的版块过多,有些版块长时期荒芜,空占了版面,分散了精力与注意力;讨论帖、原创帖尤显不足。由此,团队人员通过内部管理频道“站内事务”栏目就改版事宜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并从9月24日起对【民俗学论坛】改版进行公开的意见征询。

       经过一个月来的意见汇集,团队提出了《改版框架草案》,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后台数据进行了备份和重新归集。经过几次调整,【民俗学论坛2009年版】的一至三级栏目初步形成(详下)。

      为迎接【中国民俗学网】正式运行一周年(12月26日),我们还将继续征询各方的建议和意见,使论坛更加符合学科特点,为会员们提供更好的平台服务。故此,希望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民俗学论坛】变得更好、更亲、更新!

      此次改版的意见征询截止时间:2009年11月5日

      意见征询通道: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8756

     (请登录论坛后,通过本帖的跟帖和回帖的方式表达您的意见和建议)


  CFN志愿者工作团队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2009年10月26日更新



附: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框架结构与导航地图(←点击进入)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09-9-24 10:05

集思广益,办好咱们论坛!!!
作者: 耿羽    时间: 2009-9-24 11:45

集思广益 共同加油~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9-26 21:22

如何把那些壁上观的拉下水,捞鱼的也养点鱼?!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09-9-27 06:34

现在看来,观望的多,出主意的少嘛。
including me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0 11:45

拟了个方案:
民俗茶馆(坛友沙龙、研究生沙龙)
八仙过海(学术地带、专题研究、阅读时间)
四方庙会(学界动态、民俗风土、高校论坛)
魁星阁(电子图书、民俗书架、音声影像)
五子登科(平行学科: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语言文字学、民族艺术)
山海经(精华区)
后花园(站务会所)
主要是一级版块从宏观方面分了下类,与以前版块内容有所发动,如电子图书作了单独的版块,因为这一块实在太重要了,好多网友是冲着这个来了,彰显是必须的;同时,电子图书仍可细分为经典名著、民俗文献、国外译著、学位论文等。
二级版块仍可简约,尤其是高校论坛是否可放到三级中。观点争鸣、话题讨论、时评杂录也有重复之虞,是否可合并到话题讨论中?
不尽之处仍有望大家多提意见。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09-10-20 20:22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有创意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1 16:21

大家各抒己见吧~~有点声音好不好?!

希望这次改版更符合学科特点……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09-10-22 12:25

在英格的方案上做点个人的修改:
民俗茶馆(边走边看、学术沙龙)
八仙过海(学术地带、专题研究、读书沙龙)
四方庙会(学界动态、民俗风土、高校论坛)
魁星阁(电子图书、民俗书架、音声影像)
五子登科(平行学科: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语言文字学、民族艺术)
山海经(精华区)
后花园(站务会所)


原则是:简洁而丰富。简洁突出在大版块个性明显,小版块丰富多样。大版快太多的确有资源浪费之嫌。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12:43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阿格的框架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三级栏目,这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说:

四方庙会(学界动态、民俗风土、高校论坛)

那么高校论坛现有的29个二级栏目(各校版块)都要降为三级,也就是说在首页显示上是看不到的。

目前论坛只设置了一二级栏目;三级栏目原来倒是试过的:隐藏在【学科问题】下有6个分支学科的栏目,我刚刚去打开了。大家可以进去看看显示效果。记住只是让你们看看页面显示,不用考虑原来设计的栏目名称,因为那些分支学科目前是做不下去的。

总之,工作量很大,数据迁移中的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

我昨夜备份了论坛和博客的所有文件,共有171个分卷。

还有:改版后的每个一级栏目都可以考虑设计一个栏目小题图。这样论坛看上去会更新鲜一些。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2 15:35

赞同!
民俗学网站,民俗味不可不有,门面简约大方些好。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15:42

改版的新栏目设置和数据归集正在正在进行中,请各位管理员和超级版主暂时不要进入后台进行操作~~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09-10-22 19:29

阿格您好,能否把【四方庙会】放到页面的下边,因为据我所知,【高校论坛】这个版块的数目可观,但是每天的帖子也并不是太多,拙见,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19:50

引用:
原帖由 twlijz 于 2009-10-22 19:29 发表
阿格您好,能否把【四方庙会】放到页面的下边,因为据我所知,【高校论坛】这个版块的数目可观,但是每天的帖子也并不是太多,拙见,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建宗好!

根据你的建议调整了版块的顺序,请再看看,是否是这个意思?

BM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0:11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09-10-22 12:25 发表
在英格的方案上做点个人的修改:
民俗茶馆(边走边看、学术沙龙)
八仙过海(学术地带、专题研究、读书沙龙)
四方庙会(学界动态、民俗风土、高校论坛)
魁星阁(电子图书、民俗书架、音声影像)
五子登科(平 ...
知遥好!谢谢你的建议和修改。

目前前台已经在逐步实现大家讨论的版块结构,但信息归集上也有一些问题要考虑到。这里我一并向你和大家作出说明:

①【民俗茶馆】:主要考虑动态性和交叉性较强的栏目,以原有的【坛友沙龙】为主,加上【阅读时间】;
②【八仙过海】:应当凸显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性话题,以原有的【学术地带】+【专题研究】为主;
③【四方庙会】:则主要考虑民俗学学位教育,以原有的【高校论坛】+【研究生沙龙】为主。
④【山经海经】:以提供民俗学资源为主,以原有的【电子书斋】+【民俗学书架】+【音声影像】+【网络资源】为主;
⑤【五子登科】:基本保持原【平行学科】各栏目的配置。
⑥【议事堂】:采纳了耿羽的建议,保持原有【站务会所】的子栏目(“后花园”会有歧义的)。


阿格和你提到的【山海经】栏目都以“精华区”为关键词,但咱们论坛系统有自动检索【精华帖】的功能,在论坛首页的右上角,另外主站底端的RSS订阅功能也是链接到了论坛的【精华帖】,因此,【精华区】不便打破原有帖子的分类另立一个栏目,这完全要靠版主和管理员手工加精来处理了。


现在大伙儿都能直观到看到改版后的初步效果了,有什么新的建议和意见请及时提出,我们再逐步调整。

我个人觉得【八仙过海】是论坛的重点区域,但隐含在两个二级栏目的子版块(三级栏目)在论坛首页的显示并不明显。
是否可以将【专题研究】和【学术地带】都提升为一级栏目:

【八仙过海】:下设现有的八个专题(这是萧放老师为主站作出的民俗分类)
【XXXX】:将现有的【学术地带】收入,提升一个级别;另起一个栏目名称,与其他一级栏目形成呼应。

这些栏目只有提升到二级栏目首页才会得到突显,否则只能以现在的横排方式出现,使整个论坛的首页看上去不大协调。


二级栏目的题图稍后制作。也请大家给出意见。

谢谢各位的参与!!!

BM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09-10-22 20:44

一点建议:
1.把一级栏目的字颜色和主题颜色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弄得再醒目一些,可否呢?
2.页面下方那些个人空间更新,能否只保留前10前15或者前20,现在这么一改版这块内容太占地方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2 21:02

看到新版面了!
一时还适应不过来,过几天就好了。
老师辛苦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1:16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10-22 21:02 发表
看到新版面了!
一时还适应不过来,过几天就好了。
老师辛苦了!
英古、耿羽你们还在线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1:17

【八仙过海】:下设现有的八个专题(这是萧放老师为主站作出的民俗分类)
【书场评弹】:将现有的【学术地带】下的几个子版块收入,提升一个级别。

还是说维持现状?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1:20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09-10-22 20:44 发表
一点建议:
1.把一级栏目的字颜色和主题颜色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弄得再醒目一些,可否呢?
2.页面下方那些个人空间更新,能否只保留前10前15或者前20,现在这么一改版这块内容太占地方了。
1. 字体颜色等是后台不能改动的。不过我们正在考虑【栏目题图】,这样就会醒目多了。
2.这个可以减少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1:43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①已经将民俗学博客更新导读减到了4行×3列=12篇;
②将个人空间更新数从204减到了96个。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2 22:02

今天后台工作就到这里。

大家继续献计献策,稍后我们接着再来完善~~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3 09:26

引用:
原帖由 admin 于 2009-10-22 21:17 发表
【八仙过海】:下设现有的八个专题(这是萧放老师为主站作出的民俗分类)
【书场评弹】:将现有的【学术地带】下的几个子版块收入,提升一个级别。

还是说维持现状?
干脆还是保留原有的“学术地带”名称。“书场评弹”似乎有误以为评书之类之嫌。或还有比这更恰切的名称?
大局定了,细节大家还可斟酌。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3 17:48

祝贺改版!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主题。
民俗学既是一门历史学,也是一门现代学。
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民俗学必将迎来繁荣昌盛!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3 22:13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10-23 09:26 发表



干脆还是保留原有的“学术地带”名称。“书场评弹”似乎有误以为评书之类之嫌。或还有比这更恰切的名称?
大局定了,细节大家还可斟酌。
我要问的问题你没回答:

我个人觉得【八仙过海】是论坛的重点区域,但隐含在两个二级栏目的子版块(三级栏目)在论坛首页的显示并不明显。
是否可以将【专题研究】和【学术地带】都提升为一级栏目:

【八仙过海】:下设现有的八个专题(这是萧放老师为主站作出的民俗分类)
【书场评弹】:将现有的【学术地带】收入,提升一个级别;另起一个栏目名称,与其他一级栏目形成呼应。

这些栏目只有提升到二级栏目首页才会得到突显,否则只能以现在的横排方式出现,使整个论坛的首页看上去不大协调。


到首页看看目前的显示效果就知道了。

如果提升了,效果会跟【五子登科】一样,这样论文的民俗学主题就明显了。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10-23 22:54

五子登科目前的设置还是有些混乱(现在的设置状态是:民族学/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艺术人类学 宗教学/哲学 语言学/文学学/文献学 人文学术相关)
存在问题1,例如艺术人类学,本是属人类学分支,现在和民族音乐和在一起,完全没有必要,不如把于民族学人类学专题合并。(平行学科: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语言文字学、民族艺术)
存在问题2,宗教和哲学放在一起,更不合适,那么就把哲学分开,要么就取消,像往常一样,只要宗教学。
存在问题3,人文社会科学就已经包括了全面所有的学科,这样再设置这一项,有点多余了。
目前的专题板块还是太多了。我想我们能不能再整合一下。关注几个重点的学科,这样是不是要好些。
建议平行学科设置如下:
民族学/人类学 社会学 宗教学 历史学  民族诗学
仅个人建议,说得不到之处,忘见谅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10-23 23:08

引用:
原帖由 代启福 于 2009-10-23 22:54 发表
五子登科目前的设置还是有些混乱(现在的设置状态是:民族学/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艺术人类学 宗教学/哲学 语言学/文学学/文献学 人文学术相关)
存在问题1,例如艺术人类学,本是属人类学分支,现在和民族音乐和在一 ...
我个人理解是:

艺术人类学可以归到人类学中,此其一。
其二,民族音乐学是跟民俗学较近的一个学科,可以单立。
其三,宗教学外加上哲学,是因为现在的学科设置中,许多大学的哲学系下设宗教学,中央民族大学就如此。哲学可以考虑不单立,归入人文学术。
其四,语言学/文学学/文献学 不能简约为语言文字学。
其五,人文学术相关,是指以上学科之外的史学、文学、考古学等等,以及当下的文化研究、性别研究、国学等等。似不能省去。

还有“民族诗学”是否指“民族志诗学”?如是然,这也是20世纪美国三大民俗学派之一,应该归入【口头传统】研究。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3 23:31

Robot所说大致是后台设置的意思。

是在考虑尽量简化。

希望论坛的大虾们也提提建议和意见~~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4 08:46

简约好。
赞同ROBOT想法。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10-24 09:36

谢谢,Robot的解释,加油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4 16:02

大家看看25楼吧。
我问的问题怎么没人回答?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4 19:47

前面提了个人意见:【八仙过海】 设为民俗分类的八个专题,“学术地带”提升到一级版块是必须的,毕竟咱这个论坛宗旨之一是学术探讨。【书场评弹】也可考虑,【民俗学苑】之名如何?或【民俗学堂】。关键是名称,有待于各路神仙显显神通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0-25 00:06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10-24 19:47 发表
前面提了个人意见:【八仙过海】 设为民俗分类的八个专题,“学术地带”提升到一级版块是必须的,毕竟咱这个论坛宗旨之一是学术探讨。【书场评弹】也可考虑,【民俗学苑】之名如何?或【民俗学堂】。关键是名称,有待 ...
已经在后台重新归集了这两个栏目的数据。

暂时用【书场评弹】,等大家有了更好的栏目名称咱们再改吧。

此外这两个栏目应以发研究性论文或文章,包括田野报告为主。一般的媒体报道、动态或豆腐块报章不宜发在这两个栏目中。

等栏目基本锁定,要求版主们对自己所在的版块写出【本版版规】以指导大家发帖或是转帖。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6 09:38

目前改版框架已基本实现,大家看看论坛的首页~~

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继续跟帖讨论……

谢谢各位的关注,尤其是要感谢给出意见或发出声音的各位~~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6 23:30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 xiaofang    时间: 2009-10-27 16:48     标题: 同意英古意见

英古所分较好,这样简洁明了,类别不宜过细,否则眼花缭乱。七部分类好。学术网站名字未必一定要特别通俗,“四方庙会”可再斟酌。电子图书可名“多宝格”或“聚珍阁”。
作者: 张勃    时间: 2009-10-28 09:19

感觉八仙过海与书场评弹会有许多重合的地方。
是否八仙过海以描述为主,而书场评谈着重于研究成果的展示?
如果不做这样的区分,总觉得有些文章归类时会出现歧义。比如万建中的《宴席与民间口头文学》一文,twlijz将其放在“口头传统”中,是否也可以放在“民间文学”中?我觉得目前的栏目设置或者可以更简约些。
如果我们发贴时把关键词写得多一点、精确一些,能够让读者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可以吧。(当然,写好关键词要从我做起,哬哬)
作者: 朱小宝    时间: 2009-10-28 09:58     标题: 校级联盟添加成员(山东艺术学院)的意见!!

任师姐及后台管理各前辈:在高校论坛及校级联盟一版块中,民俗学相关各校中竟然没有找到山东艺术学院的名字,殊为可惜。众所周知,早在N年前,以叶老师和张老师为代表的山东民俗学中青年骨干就分别在山东大学和山东艺术学院扛起了特色鲜明的民俗学学科大旗。近年叶老师赴京北上,张老师更带着极富有艺术学院特色的艺术民俗学这一研究思路,由山东艺术学院回归山东大学执掌大印。时至今日,山东艺术学院更有著名诗人、作家马知遥等老师接力山东艺术学院的民俗学大旗(至今频频活跃在我们论坛上),在学界大佬们的提携关照下,该校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生青年俊秀。艺术民俗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蓬勃开展,形势喜人,山大山艺两校师生精诚合作,在调查研究等方面更是珠联璧合不分彼此。山东民俗学领域,谁也不会也无视忽视山东艺术学院的声音。敬请后台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拨冗三思。
   此外,若能亡羊补牢,有责任心并且有力量负责该板块的人员小弟能推荐好,各位不必有巧妇无米之忧。祝好!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8 20:52

这样挺好。
原先没有上版,主因是当时贵校没人提出申请。现在好了,请朱老师推荐两个版主,马上可以设立山东艺术学院版块。
两次感谢支持!
作者: 张国伟    时间: 2009-10-28 23:07

关于板块建设,有个粗浅的想法:能否单独的列出一个子版块专门介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动态?每个民族一个窗口。
这个想法好像是个大工程

[ 本帖最后由 张国伟 于 2009-11-6 23:47 编辑 ]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10-29 09:46

开始时好搞,后面就不好说了。
民俗学以民俗为研究对象,过于把研究对象民族化也不太好。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0-29 17:46

引用:
原帖由 张勃 于 2009-10-28 09:19 发表
感觉八仙过海与书场评弹会有许多重合的地方。
是否八仙过海以描述为主,而书场评谈着重于研究成果的展示?
如果不做这样的区分,总觉得有些文章归类时会出现歧义。比如万建中的《宴席与民间口头文学》一文,twlijz ...
【八仙过海】栏目首先考虑的是“民俗事象”,也就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范畴。这是根据萧放老师为主站的【民俗与民俗学】栏目作出的初步划分。
“移植”到论坛则主要考虑公众认知,对民俗学这个学科的认知,多少也带有普及学科常识的性质。其下的各栏目可以发一些描述性的文章。

【书场评弹】的专业性应该更强,可以发研究性论文为主。

后台也在考虑“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两个栏目的重合问题。这里有个学术史的问题。

大家继续讨论,我们继续完善~~
作者: 朱小宝    时间: 2009-11-11 10:29     标题: 回复 39# 的帖子

英古阿格老师,关于设置山东艺术学院版块的问题我已经选好人选,为张士闪教授在本校带的艺术民俗学二年级研究生刘青春同学及我共同承担,请给一具体接洽方式。
作者: li1ning2    时间: 2009-11-11 23:13

这种办法很好能有效的发动群众积极的改进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11-12 02:31

引用:
原帖由 朱振华艺苑 于 2009-11-11 10:29 发表
英古阿格老师,关于设置山东艺术学院版块的问题我已经选好人选,为张士闪教授在本校带的艺术民俗学二年级研究生刘青春同学及我共同承担,请给一具体接洽方式。
这就到后台处理。
请刘青春同学到论坛注册,并将ID告诉管理员,以便后台作出设置。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