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新加坡庙里工作的女博士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0-22 00:10
标题:
在新加坡庙里工作的女博士
在新加坡庙里工作的女博士
中国侨网 2008年10月15日 17:42
徐李颖安静地坐在对面,似乎不太爱说话,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她递给我的名片,让我好奇起来,“新加坡三清宫道教文化中心学术主任”。这名芳龄刚刚30的厦门大学年轻女博士居然在庙里工作,眼前立刻一派香火鼎盛烟雾缭绕起来,连同很多古怪的好奇问题一起冒出来。
中新不同的“中文系”
徐李颖来自千古名城中国西安。做医生的父亲一直希望栽培两个女儿,能够传承衣钵。结果,姐姐考大学读了数学系,徐李颖更夸张,填写大学专业志愿,一口气全部填上“中文系”;她的理由很简单:“喜欢”。结果如愿以偿,在家乡的西北大学中文系读了四年。
问她学了什么?中国的中文系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文学,二是语言。文学包括一些文学理论,以及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语言则是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等。
2000年,徐李颖大学毕业,姐姐已经来新加坡工作,她也不免心动,想出来看看,于是又继续准备功课,报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自费留学生,专业还是中文系。
新加坡的中文系课程有所不同,这是有关汉语的研究课程。徐李颖初来乍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学系统,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等,让她花了相当长时间才逐渐适应。
徐李颖说,比较而言,中国的教育体系,比较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术构架,所以知识多以填充灌输方式传达教授。新加坡的教学方法,强调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辩证地学习,批判地接受。所以,这对于长期接受中国教育的她来说,有些被纠正的痛苦。但一旦适应之后发现,这样的学习,思维变得比较活跃,接受了解得也更加深入。
新加坡的民间信仰为论文
一年的课程很快结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又让她费一番脑筋,结果,她决定选择很少有人触摸的《新加坡的民间信仰》。基于这样的原因,她开始接触新加坡的道教,并为了了解和研究,开始频繁出入道观庙馆,参加游神诵经,进行田野调查。
我不禁有些好奇,那你本身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徐李颖回答说,我没有宗教信仰,我出入庙宇,是因为工作和专业。有信仰的人,他们是宗教的实践者、履行者,他们遵照固定的程序仪式和教义,但是他们未必能够解释。作为一个研究者,面对和解释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本源终极问题。
这样的毕业论文完成后,这名来自中国都市的年轻女孩,开始对新加坡非常草根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产生了兴趣。她认为,文化就是衣食住行,真正植根民间的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宗教是一种思维模式,比如基督教的祈祷忏悔在安静肃穆中进行,道教的游神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这是一种宗教情绪的表达,如果深入其中,不但有理解,更发现乐趣。
博士课程后重返三清宫
毕业后她一度在本地一家私立学校教华文,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虽然驾轻就熟,却让她深感沉闷,找不回出入庙宇,做田野调查时的那种愉悦充实,于是,她决定报读博士课程继续深造。
她幸运地以中国青年学子的身份,申请到厦门大学历史系课程,而更为幸运的是,她也申请到新加坡宗乡总会为她提供的部分助学金,帮助她顺利完成三年的博士课程学习。
徐李颖又一次回到校园,而且是中国的高等学府,让她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她的博士论文是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加坡的民间信仰。道教产生于中国民间,以古代鬼神崇拜为基础,以老子思想为理论依据,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新加坡及南洋的道教发展,是道教在中国的向外延展传承,是道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外移民社会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这些传统文化民间信仰正在这个现代都市渐渐消逝,尤其令徐李颖感动和感触的是,宗乡总会是为了提升本土文化研究水平,资助她读完博士课程。她深感有这样的使命,重新回来新加坡,重新回到支持她的研究的三清宫,组建道教文化中心,以推广传播道教文化为目的,开始她的文化实践。
徐李颖说,比较而言,道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在台湾、香港却非常兴盛;在新加坡,因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仍有极大发展空间。他们已经成功注册道教学院,计划今年内开出相关课程,她曾参与组织多个与道教文化相关的大型文化活动,并编著出版《九皇圣迹后港斗母宫》、《九十春秋,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史记》等。
对文化工作者的误会
今天的她,依然怀念故乡西安的老城墙和风味凉皮,可是,她的生活、事业和精神层面,已经因为南洋而改变。如果说八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她还是一张洁净空荡的白纸,八年的时间,南洋所给予她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崭新的开始,和一个渐渐清晰明朗的前景与方向。
当初一直希望她能够成为医生的父母,起初并不了解她的工作,她就把他们从老家接来同住,让他们以耳闻目濡亲身感受的方式慢慢了解和接受她的选择。
不禁好奇地问,你每天出入庙里,那你吃肉吗?会结婚吗?
“待”字闺中的她害羞地笑了,说这可能是所有人的误会,信徒们有信仰,在他们来说是一种宗教情怀,而且某些宗教也有清规戒律的,但是我是文化工作者,以文化情怀研究信仰的存在,它的历史与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传播推动文化。
这个眉清目秀的女孩,我想我是误会了,她一样对爱情充满期待。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邹璐)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