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的惠州客家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9-1 18:46
标题:
“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的惠州客家人
通讯:“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的惠州客家人
2009年09月01日 0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惠州九月一日电 题:“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的惠州客家人
作者 赖晓晓
“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 在嘹亮的客家山歌中,为期五天的广东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落下帷幕。
据了解,八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惠州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社科联联合主办了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以图文、歌舞,游览等形式演绎惠州客家人从南迁到“禁海”反抗,再到扎根定居的历史变迁;让惠州的新老客家重温客埠惠州“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独特的客家文化。
系列文化包括客家民间文艺汇演、客家民俗风情展览、“缘定七夕”鹊桥交友万人相亲大会、客家企业与企业家风采展、客家文化论坛等。
据史料记载,“客家”这一名称原来就是在东江边惠州西湖之畔的“丰湖书院”产生,由该书院山长、清朝进士徐旭曾提出。惠州客家人是在唐末、南宋时迁入。目前,惠阳区最古老的客家围屋“南阳世居”,就是从福建迁徙到秋长的叶氏祖先建于南宋末年。而客家人大规模迁入惠州地域,可追溯到明朝中叶,当时赣南、闽西尤其是粤东嘉应州的客家人由于人稠地狭,不得不向南迁徙,首先迁到邻近的河源、陆河、惠州一带,刚迁入时与原住居民或早期移民发生冲突,被称之为“客民”,后经官方调停,这些“客民”才留了下来。
据说,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东南沿海的山,是庇护客家人休养生息的天然屏障,但他们并不安于“耕山”的命运,每每要走出围楼,走向海疆,从“耕山”到“开海”。还出现了诸如惠阳叶亚莱,这样海外拓殖的名人。
惠州客家人既靠山又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既唱山歌,又唱渔歌”独特的文化特色。
说起客家人,就会想起客家围屋、客家黄酒、客家酿豆腐……
说起惠州,也就不得不说说惠州的客家人。惠州客家人有着客家人既有“大客家”的共性,又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当地客家人不同程度受到广府、潮人以及海外文化的影响,但惠州客家人立足传统、博采众长,融合贯通,形成独具特色的惠州客家精神。
惠州客家山歌合唱曲《东江号子》、小金口舞麒麟、惠东渔歌、龙门瑶乡《舞火狗》、李家拳等独具特色客家文化表演则汇集了惠州客家人的智慧。
尤其是东江麒麟舞,在惠州不少大型活动、企业新张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二00八奥运圣火惠州站传递的喜庆现场,被称为“民间艺术大师”的六十七岁老汉叶阳星就表演了客家人特有的铿锵、粗犷、朴实、壮美的麒麟舞,至今让人难忘。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目前,该市百分之七十人口是客家人。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锐意创新,在建筑、饮食婚嫁、歌舞等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情风俗。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的举办,促进了惠州乃至广东省客家人连在一起,让外界更好的认识惠州客家人的现实状况,积极走出国门,与海外客家人一起,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