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古”字在昆明还有多少“潜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8-14 09:01     标题: “古”字在昆明还有多少“潜力”

“古”字在昆明还有多少“潜力”

2009-8-14 3:17:00 □耳门  |  
昆明盘龙江上段龙头村,有一段老街现在只剩几十米了。据说这老街有“显赫身世”,是目前昆明郊区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附近还有梁思成、林徽因、朱自清等名人故居和其他很多散落的历史遗迹。当年的“龙头镇”是不是名声远扬暂且不表,昆明相关部门正在全力筹备用10亿元打造依托在历史文化遗迹之上的新龙泉古镇,倒值得推三究四。现实的思路是,因为昆明不可再生之资源越来越少,金殿与黑龙潭之间的地皮地价几年来都在“芝麻开花”,“10亿元”的投入多有“项庄舞剑”的意味。新龙泉古镇的“喧嚣(目前还只是喧嚣,并无真金白银)”想在将来带出文化气场无可厚非,但其“古镇”的名号是硬是软,文化的底蕴是薄是厚,此事是不是心知肚明却强而为之,值得我们“客观”一二。

昨天,有昆明的时评人对我说,“我从不怀疑昆明在旅游业上的努力”。我也不怀疑,但我是觉得,昆明的“古”,有点泛滥,这种泛滥甚至能让我想起诸多地区在争孙猴子的出生地,在争董永和七仙女谈情说爱的“原型”所在,并利用这种“原型”……我指的是,即使有梁思成、林徽因、朱自清等名人故居和冯友兰旧居等一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做为基础,它怕也称不上“古镇”,至少,一个“古”字被有些人想当然了,而为这个想当然的“古”字投入10亿元——谁出的钱在此忽略,谁有这番“古”意,已经偏离了科学——我指的是科学发展观——至少,是邯郸学步而不是创新。

有着百年历史的龙泉镇龙头村的老街,本不该打出“古镇”的招牌。抗战时期联大师生如云,名人荟萃,也不可称“古”,名人如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者,就历史视角而言,那代表近代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时段,相“古”甚远,就算《昆明市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意见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以“古镇”的名号这般招摇,基本是在糊弄公众。据说,“龙泉古镇”重装升级主打的是“文化牌”,那么,对于文化的认知如果这般体现,刚好给先前“昆明没文化”的舆论做了注解。仿古建筑、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特色旅游品商店和酒家,这是哪个体统的文化精髓呢?立意发展成文化旅游产业街区很有积极意义,但何必拿个“古”字来做噱头,并为这一噱头用尽心机,施展得筋松骨动呢?

数一数,昆明能称得上“古”的,还有多少?引用本土知名网人风之末端的说法——“现在矗立的金马碧鸡坊、近日楼、护国纪念标、吴井、目前大兴土木改造的景星街片区,都是新建的东西。可怜的我们,只能对着这些假古董,聊胜于无地回忆昆明的历史。”倒不是说待建中的“龙泉古镇”里在打造“假古董”,但只就当今呈现的若干遗迹说出一个“古”字,“古镇”是不是心虚,“争名”是不是噱头,几近不在话下。

昆明北区正值规划期,“古镇”要带出的是“文化”味道——姑且称之为“文化味道”——但文化会不会促成产业聚集,哪怕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其实是未知数。如果再“偏颇”一点说话,昆明的“文化”打造已经开始呈现出造作味道,在“名胜”和“古迹”里再做“文章”,也不过是方圆几十里之内的“创意”,这种“创意”,太多了。

“10亿元”,虽是筹划中事,确实掷地有声。感觉中,“古镇”打造之用意,不外乎“市(城市的市,最初来自‘交易’)”的范畴,当下通常理解为“次中心”,或次商务中心,或次文化中心,它能拉动的,是北市区“地王”的诞生和房价的飙升,那也是“经济产业”,也是“支柱”,而这种语境下的“10亿元”则物有所值。其实,“古”与“今”,“值”的背后,有时运作得有条不紊,有时,俗不可耐。


版权声明:本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云南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大高    时间: 2009-8-14 22:34

那啥硬搭台,那啥硬唱戏。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8-15 09:26

霸王硬上弓的事,没办法的了!
作者: yn001    时间: 2010-5-20 09:47

前些年讲破旧立新,旧的倒是破得很迅速,新的没有什么立得住;近些年讲开发利用,一切为我所需、唯利是图,看中的无非是地皮,上面的一切,能“开”而用之的,则改头换面为我所用,妨碍发财的,找个“维修”或“复原”的名义,弄得焕然一新。如此这般,哪里还能有什么“古”?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20 14:08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0-5-30 15:03     标题: 昆明之痛

西南联大那么多资源,几乎没有政府层面的关注。学术层面也多是皮毛。
作者: echohope    时间: 2010-6-23 09:17

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古”字啊!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6-23 11:26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0-5-30 15:03 发表
西南联大那么多资源,几乎没有政府层面的关注。学术层面也多是皮毛。
去朝拜过西南联大的旧址遗迹,当年那么风云乍起的西南联大,如今真是。。。。唉。。。。
一直在关注西南联大的种种往事,近几年出了几本书,如您所言,多是皮毛。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