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申遗工程二之二——专访高小康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8-6 22:53 标题: 中国申遗工程二之二——专访高小康
中国申遗工程二之二
——专访高小康
作者:任田 来源: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09-6-8
非物质遗产 名师无高徒 传艺陷尴尬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国家唯一的「非物质文化」学术研究中心。该中心高小康副主任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尚在艰苦谋生阶段,一边被充斥整个旅游市场的粗制滥造的小商品挤得没有生存空间,一边陷入热闹非凡的假民俗政府工程中,湮灭了自己。
高小康感叹,传承人及他们手艺的承载作品,由于成本高而销路不好,由于销路不好而不愿做,由于不愿做而收不到徒弟,因为收不到徒弟而走向末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称为「人间国宝」。今年6月13日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06人名单,经过15天的公示,将正式发布。
遗产传承人 每月津贴仅千元
从2008年开始,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作为一份额外的「传承经费」,广东省的国家级传承人每月再补贴400元。虽然平均每月千元对于物价水平来说起不到太大作用,但这笔津贴的发放超越了「精神鼓励」的旧制,表明了政府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实质性支持态度。
尽管如此,仍然吸引不了年轻人追随「人间国宝」, 收不到徒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共同尴尬。
灰塑牙雕业 后继无人濒消亡
广州花都灰塑艺人邵成村,曾与父兄参与陈家祠和广州不少庙宇、祠堂、大宅制作和灰塑修复,但现在几乎没人愿意跟他学这门技艺,原因是现在几乎没有商品房再用灰塑装饰,艺人收入太低。而牙雕大师李定宁说,牙雕的原材料象牙短缺,从事牙雕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不仅仅是传承困难,而是整个行业濒危。」可以说,对于当前中国的「非遗」传承人处境来说,艰苦的成分数倍于荣耀的光环。
玉雕国宝高兆华:大制作回报低 门生转莜快钱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十大民间艺术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高兆华,被誉为南派玉雕领军人物,至今住在广州芳村一处河涌边租来的二层小楼里。从16岁入行到上个月60岁退休,他手下惊世玉雕精品无数,一件一件拿给记者拍照,却仍「没有钱」为自己和家人买房子和车子。
十年八载琢精品 售价堪抵材料钱
最让高兆华伤心的还不是钱的问题。他说:「我的徒弟出去基本没人再愿意做我这种活。都要赚快钱、雕小件,他们也是给老板打工,老板不希望他们做大活。按照他们本身的技术,学3个月做观音做小佛没问题,都能赚大钱。而学全我这套要花上十年八年,还得非常努力钻研才行,(所以)到现在没有一个愿意做我这种活的。」
高兆华的女儿美院毕业做了大学老师,父亲没有让她继承衣钵。原因之一是原料太重,女孩子力气不够,另一个担心就是玉器界赌博风险太大,即使是老高这样经验老道的行尊,也要凭眼光自己先期投钱买料,再兢兢业业雕琢。一个走眼导致「三更富四更穷」输掉全副身家的故事听闻得太多了,他不想让女儿再受这份刺激。
高兆华1972年进入广州南方玉雕厂工作,1986年创办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教过的徒弟「没有300也差不多」。为了完成一幅心目中完美的玉雕作品,他经常要画无数张设计图:整体图、部位图、俯视图、侧面图、剖面图、分解图,每张都画得很精细,还时常改动,完成一件复杂的作品常要花费一年半载。
他那天拿给大家看的是一组名为「梦幻组合」的三件套系列图纸,第一件为《嫦娥弄月》,第二件为《九龙耀天》,第三件为《五环之光》,用的是一整块62厘米×62厘米的方形黄白色玉料,重达100多公斤。
广东省博物馆曾提过想要收藏本品,高兆华报价二三十万,可博物馆出十来万都嫌贵。「老实说,我赚钱少到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光这块料要多少钱?」高兆华摊开两手,叹了口气。
无楼无车无余款 职称去年才评上
「我的很多徒弟都能赚大钱,但他们不是做我这个。不要说大洋房小汽车,我从来不买车,因为买了车,钱就不够(买料)。没有政府资助金,有钱要自己投进去,还要自己生产。我们拿的国家传承人(资格)一年奖几千块……那点钱对我没有什么用的!我这一生,很羞愧啊,从南方厂出来才给报评了个技术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职称也是去年才评上的,你瞧多恐怖,我徒子徒孙都满天下了……」
广绣皇后陈少芳:期待政策扶持 延续式微绝艺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广绣大师陈少芳,与高兆华不同,陈少芳的老板、两个儿子都是她的忠实拥趸和绣坊同事。陈少芳构思于40年前,集全家之力绣了十多年的大型广绣作品《岭南锦绣》是当之无愧的「全家福」。陈家人同乘一条船,都深刻认同广绣是一条「赚不了快钱」的辛苦谋生之路,不说订单本身就不多不稳定,即使有订单也存在缺熟手来不及做的尴尬。正缘于此,陈少芳对徒弟几乎没有天赋上的要求,只要他(她)肯学习、勤劳,高老师都愿意一边监督学徒作品一边传授技艺,她将授徒看作是对于国家荣誉的微薄回报。
慢工成本高 贵价绣品乏人问
但令陈少芳遗憾的是,一些很辛苦教出来的徒弟都无法保存对这份艺术的终身执。广绣的时间成本太高,根据难度而非尺幅面积打价,许多人能欣赏艺术,却不肯接受索价。如一副20×30厘米的孔雀肖像,针步很短,重重叠叠,色彩丰富,开的丝线要比头发还细,描绘一根翎毛需要的工夫都很长。整幅作品需要一个熟练工人每天绣8小时以上,半年才能出品,售价8万,即使在富裕的珠三角也乏人搜购。
象征式补助 无助拓生存空间
对于政府对传承人的微薄补助,陈少芳几乎没有感觉,「好像补助都还没有到我们手上,我也是看报纸知道的。但对于南方的收入来说,这钱支持不了我们做传承人、办学这份工作,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够。就算是一种象征吧。」她说: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方便,让接受传承的人在产品出来后有相应的经济回报,给予干下去的生存空间。
当前,陈少芳在中山技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开讲刺绣班,由于中山市对发展文化的重视,刺绣班还很受重视。73岁的陈少芳认为在校学术传承是一个方法,可以给大学生传授刺绣知识,让他们毕业后从事有刺绣理念元素的多种设计。
日本之路堪借鉴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指出,政府没有足够及时地引导和教育民众,让民众去学会鉴别和欣赏承载作品中呈现的真正艺术价值,致使一齐堕入了非遗文化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但在日本,重要传承人叫做「人间国宝」。国家不但赋予他们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还在经济上给予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尤其鼓励教育民众对传承文化的热情。时常让传承人在类似国立美术馆的主流展馆表演。虽然观众们文化背景不一,未必都一定会很喜欢,但常看久之便在局部范围形成一个相对高价的文化市场。为了明确传承人的责任,日本政府又规定,不论持有者的技术多高,倘若将自己的技艺秘不传人,也不能被指定为「人间国宝」。
话你知:「非遗」可称「无形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它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可称为无形遗产──无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形态。
举例来说:剪纸可分为剪纸作品、剪纸工艺和剪纸传承人。由工匠传承的剪纸工艺是非物质遗产。如果某天世上再没有人会剪纸,工艺就消亡了。剪纸作品就列入物质遗产范畴。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8-6 22:56
中国申遗工程二之一
五省名城联手 打包海上丝路合建申遗航母
本报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任田
文汇报 [2009-06-07]
各国申报世界遗产之风愈演愈烈,由于申报项目太多,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苏州会议)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决议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报两项,于是逼出了「线路遗产」的串联奇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个单体遗产去申报,难免要排队上百年。因此,当前中国主要有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路、陆上丝路和沙漠丝路三部分)、大运河和茶马古道这三个超大型文化线路准备申报世界遗产。其中,海上丝路已登录中国国家文物局的预备名单,由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山东蓬莱5城市联合组建海上丝路「申遗航母」,距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请仅一步之遥。
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常务副主任吴凌云,是临时机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办公室」的灵魂人物。他率领3名固定编制成员和50名临时人员,在广州黄金商业地段的北京路上,一片貌似荒芜的南越国宫署考古遗址旁办公,据说仅为申报而参考、组织编写的各类文献材料,堆起来足有一层楼那么高。
「单体申遗」泡汤 「线路申遗」登场
南越国遗迹最初是「单体申遗」,吴凌云原以为到2004年即可结束相关工作,因中朝关系变化而被「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挤掉;之后又预计2005年可获成功,又被迫为同样秉赋政治原因的「澳门历史城区」项目让路。直到2006年12月,南越国遗迹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后又改「单体申遗」为集成打包海上丝绸之路「线路申遗」。
改「单体申遗」为集成打包申遗,是因为受名额限制,竞争激烈。中国作为遗产大国,仅国内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就上百个,国家文物局因此搞了个「预备列表」,再「动态管理」,意即国家先筛选一遍,各项目根据表现优劣随时上下榜单,再一年提名两个项目(一个文化遗产和一个自然遗产)申报给联合国。对于每个申报单位来说,能上国家预备列表就是很大成绩,因为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也会进行评估,如何让专家认定甲单位的申报价值大于乙单位,正是编撰申报材料的难点所在。
「包罗」岭南名胜 力争「一蹴而就」
打包申遗后,广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城市,与泉州、扬州、宁波、蓬莱五城市均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联合组建「申遗航母」。而囊括南越国遗迹、南汉宫殿和王陵、南海神庙明清码头遗址、南海一号沉船、镇海楼、南海神庙、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宗教史迹之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先贤古墓等以及锦纶会馆、外国人公墓、巴斯人墓群等,几乎「包罗」整个岭南地区的著名历史遗迹。整个范围则东至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西到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北接山东蓬莱、登州,倾几省合力围造申遗航母,以求一举通过金榜题名。
这项规模宏大的整体打包申遗,由广东省文化厅牵头,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登榜名利双收 官民热情空前
中国申遗热情空前高涨,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副主任郭立新析其原因是:「外部由于全球化现代化推进,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很多熟悉的东西一下子消失,人类对遗产生成怀旧的情感需要,而内在原因则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驱动。」
官民学者三方同心
在中国,旅游是朝阳产业,十年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前奏,「捂热」了社会各方面催化观光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决心与进度:地方政府对申遗感兴趣,是因其政治方面的好处,地方政府天天跑国家文物局,最大的压力往往是:「我们已经投入这么多!不成功怎么交差呀!」因此背水一战,必须上榜。
院校纷设相关专业
学者们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他们就现代化社会发展变化进行思考,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至于民众,申遗社区的老百姓会直接得利,热情当然高。因此三方同心,唱响申遗。
中山大学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于2003年成立,直属学校管理,并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研究者专擅领域涉及文物保护技术、考古学、城市规划学、古建筑、人类学和民俗学等。
考古学呈「朝阳势头」
全国同类型的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机构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乐山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建立有研究力量和地缘优势的研究(考古)中心,这些大学开设的相关专业也是多少跟文物考古相关的热门专业。由于当前为止发展时日尚浅,人才大多未毕业,因此还看不出实际的就业情况。但随中国申遗热的持续升温,这个新兴行业将很有朝阳势头。
开平碉楼胜出 民居颠覆皇宫
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郭立新博士认为,2007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认证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在传统的概念里,几乎是一个颠覆性的开创,表明了申遗思路在不断变化,「早先七八十年代大项目好报,皇宫大寺长城,西方的巴黎圣母院,都是宏大珍品。现在随全球化生活方式变迁,关注转向普通人生活,如福建土楼的胜出(2008年7月),代表典型民居,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开平碉楼在中国甚至还未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说明现在强调文化多样性,申遗渐渐有从精英走向民间的味道。」
开平「登榜」游客倍增
开平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承认开平申遗花费过亿元,当前省里和市里两级政府共拨给1.2亿,算是基本收回「投资」。作为广东省成功申遗的典型,开平碉楼在今年珠三角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保持与2008年收入持平(景区营业额1,600多万),比2007年申遗前增加130%的高水平,且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内地几省的游客还在增加。除去经济账乐观,社会效益更可观──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之后品牌打响,不单是门票,还带旺当地的食、住、行、游、购、娱全线,08年整个开平市游客300多万,比申遗之前翻了1.5倍之多。
粤港澳打包「金三角」
作为广东省成功申遗的头炮,开平的经验影响2009年「中国丹霞」组合项目(包括贵州赤水、湖南裶山万佛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龟峰、浙江方岩和江郎山6个申报点)申报世界遗产。广东省旅游局透露,丹霞地貌将是今年联合国验收很有把握的世界自然遗产。如果丹霞再成功了,就准备战略上加强省港澳合作,把香港澳门+开平碉楼+丹霞山+南华寺,打包成「金三角」统一对外宣传。
申遗流程似「入党」
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常务副主任吴凌云为记者打了一个有趣比方,说海上丝路申遗工作好像申请加入中共。
第一步:提交入党申请──先确定遗产点,编撰申报文件,地方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出项目申请,缔约国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文件。
第二步:是党员预备期培养考察。国家文物局会告知申请人做好哪些工作,按照具体操作规程,做好保护规划,周边整治,例如南越王墓两边的高楼很影响视觉,政府马上准备拆除,以恢复象岗山山体风貌。同时世界遗产中心秘书处委派专家实地考察,评估是否符合条件,再提交给委员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文化遗产提名。
第三步:通过表决,世界遗产大会一般每年7月召开,大会看重专家意见,讨论后投票,21个缔约国每国一票,决定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也绝非「一劳永逸」,如一旦发现「党员」表现不合格,可被「党内警告」甚至「开除党籍」。申遗成功后,有关方面会每年派官员前来监测并写报告。过程中如发现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保护不力,对遗产造成很大风险时会发出警告,要求保护人手改善;如不改善,会被列入「濒危遗产列表」,再不改善就可能被取消遗产称号,不过当前世界还无先例。
话你知:中国37项目列世界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规范出定义。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当前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37处。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5-6 11:42
申遗之下遗产在呻吟!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